關正義,劉安寧
(1.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遼寧大連 116026;2.大連海事法院,遼寧大連 116001;3.遼寧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大連 116029)
所謂船舶抵押權登記,是指由登記主管機關依法在登記簿上就被抵押船舶上的抵押權予以記載的行為。從各國和地區(qū)法律規(guī)定來看,船舶抵押權的登記主要存在登記生效主義和登記對抗主義兩種模式。至于采取哪種立法模式,主要取決于各國的法律體系和貫穿于其中的法律思維以及各國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在交易安全和交易便捷方面、在第三人利益和船舶抵押權人利益之間所進行的平衡。對我國而言,船舶抵押權采取登記對抗主義,兼顧法律的安全價值和效率價值,使當事人、第三人和社會利益均得以平衡,可更有利于船舶抵押作用的發(fā)揮,使抵押權人的利益得到了有利的保護,有利于船舶融資和航運業(yè)的發(fā)展。
公示公信原則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公示是指物權的存在和變動必須具有法律的公示方式,公信是指經(jīng)法定方式公示的物權,具有社會的公信力,即使公示有錯誤,因信賴公示而與公示物權名義人進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其利益受法律的保護,保護的方式就是承認此行為所產生的物權變動的效力。對于不動產登記的公信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簡稱《物權法》)第16條明確規(guī)定“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jù)”。而對于船舶這類特殊的動產,包括抵押權登記在內的物權登記是否具有公信力,《物權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簡稱《海商法》)均沒有做出規(guī)定。
對于這個問題,我國學者有兩種觀點:其一認為船舶物權登記具有公信力,[1]其二認為船舶物權登記不具有公信力。[2]筆者認為,動產物權變動以占有作為具備公信力的基礎,乃各國民法之通例。而包括船舶在內的動產抵押權的最大特征便是不移轉動產的占有,善意第三人無法從物的占有上辨明動產抵押權是否存在。因此,對傳統(tǒng)民法而言,動產抵押就成為一個另類的制度。為解決公示方法的問題,各國創(chuàng)設了登記生效主義及登記對抗主義等。但不能機械地認為,我國立法對船舶抵押權的公示方法采取了登記對抗主義,則船舶抵押權登記就一定完全具有或不具有公信力。對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從我國立法上看船舶抵押登記是否具有公信力。公信力與物權種類一樣具有法定性,法律沒有賦予登記以公信力的,僅有理論主張不足以產生登記上的公信效力。[3]從我國立法上看,法律沒有賦予船舶物權登記以不動產登記所具有的絕對公信力,即以不動產登記簿作為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jù);此外,也沒有規(guī)定與絕對公信力相配套的實質審查制度、登記錯誤的賠償制度等。因此,僅從立法上看,無法得出我國船舶抵押權登記具有絕對的公信力。
其次,從船舶抵押的內、外部關系來看船舶抵押登記的公信力問題。抵押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的內部關系以及兩者與第三人之間的外部關系。在登記對抗主義下,抵押權因抵押合同而創(chuàng)設,而非因登記而創(chuàng)設,當事人可以選擇進行抵押權登記或不登記。從內部關系來看,登記與否對抵押權人和抵押人之間并不會產生法律效力上的影響。即使不進行抵押權登記,也不能否認雙方根據(jù)抵押合同創(chuàng)設的抵押權的效力及其內容。進一步講,如果抵押權登記內容與雙方不斷修正的抵押合同的內容不一致,那么也只能根據(jù)雙方簽訂的抵押合同來確定抵押權的內容。從外部關系來看,第三人雖然無法以登記與否作為推斷抵押權存在與否以及抵押權內容的標準,但是,法律賦予了登記以對抗的效力。而登記對抗是針對抵押權的外部關系而言的。登記對抗要件主義的核心是“未經(jīng)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從反面解釋,則是已經(jīng)登記的船舶抵押權可以對抗第三人。因此,對于因信賴登記上船舶抵押權而受讓的第三人,法律保護對其所產生的物權變動的效力。因此,在登記對抗要件下,登記也具有推定力以及一定的公信力。與登記生效主義所產生的絕對的公信力相比,登記對抗所產生的公信力可以稱之為“相對的公信力”。
應當指出的是,在登記對抗主義下,船舶抵押權登記并非是強制登記。從《海商法》和《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來看,都沒有規(guī)定船舶抵押權必須進行登記。但是,《船舶登記條例》第20條對船舶抵押權登記采用“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登記”的措辭,似乎船舶抵押權登記應屬于強制性登記。有學者指出,“應當?shù)怯洝钡囊?guī)定既不符合意思主義立法模式強調當事人意志的立法宗旨,也不符合意思主義下立法模式的邏輯,因此,建議在行政法規(guī)中將“應當?shù)怯洝边@樣的表述予以刪除,保持與法律規(guī)定的一致。[4]102-104
《海商法》沒有對“第三人”的范圍做出任何限制,《物權法》將“第三人”限制為“善意第三人”。從文義上理解,“善意第三人”應為對抵押權人已就被抵押船舶上設定抵押權的情況并不知情的人。但這一解釋并不明確,我國實務界和理論界對“第三人”的理解差別也較大。
我國實務界認為,未經(jīng)登記的船舶抵押權不得對抗的“第三人”,既包括對被抵押船舶享有物權的人,也包括對抵押人享有一般海事債權的人。2001年在寧波召開的“全國海事法院院長座談會”會議紀要指出:“未經(jīng)登記的船舶抵押權不能優(yōu)先于已登記的船舶抵押權和其他海事債權受償?!盵5]
我國理論界目前對不得對抗的“第三人”的理解已經(jīng)趨同為其他享有船舶物權的人,但對“第三人”的具體范圍界定不一。有學者認為,不能對抗的第三人應當是與船舶有系爭關系的善意第三人,他們是具有船舶物權或類似權利的人,一是包括船舶物權取得者:船舶的受讓人、船舶抵押權人、因法院拍賣而取得船舶所有權的人、未進行份額轉讓的共有船舶的共有人;二是包括因法定程序而直接取得船舶支配關系的第三人,主要指的是因扣押、參與分配和進入船舶拍賣和受償程序等而取得對船舶支配的債權人。[4]99有學者認為,“第三人”應僅限于對抵押船舶享有平等競存(并存)關系的其他物權人。船舶善意第三人具體應包括已另行設立且登記的船舶抵押人、依法律行為取得船舶所有權的所有權人、船舶優(yōu)先權人、船舶留置權人。[6]
筆者認為,對善意第三人的理解涉及第三人的主觀狀態(tài)以及第三人的范圍問題。首先,善意是指主觀上不知情,即根本不知道船舶抵押權的存在。而善意第三人是否出于過失則在所不問,不過,如第三人不知情系出于重大過失,則不在此限。在船舶抵押權未登記時,明知或應知抵押權人與抵押人之間抵押合同存在的第三人,仍然進行與該抵押權相抵觸的行為,則屬于惡意第三人,其權利不應得到保護。其次,關于第三人范圍的問題。第一,不能對抗的第三人范圍之中不應包括普通債權人,也就是說即使船舶抵押權未經(jīng)登記,也可以對抗普通債權?!皬奈囊馍峡?所謂對抗,系以權利間依其性質有競存抗爭關系為前提(如同一標的物上的動產抵押權和質權),始發(fā)生對抗問題。動產物權依其本質即優(yōu)先于債權,自然不發(fā)生對抗問題?!盵7]第二,對于船舶優(yōu)先權和船舶留置權而言,由于船舶抵押權受償順序在后,無論船舶抵押權是否登記,船舶抵押權都不能對抗船舶優(yōu)先權和船舶留置權。顯然,討論未登記的抵押權人其權利能否對抗船舶優(yōu)先權人和船舶留置權人并無意義。此外,存在與同一船舶之上的多個未登記的抵押權之間處于平等地位,也不存在對抗的問題。因此,船舶抵押權未經(jīng)登記,不能對抗的“第三人”范圍準確來說,只包括已經(jīng)就被抵押船舶另行設立抵押權且予以登記的船舶抵押權人以及依法律行為取得船舶所有權的所有權人(通過繼承取得船舶所有權的除外,繼承人應受抵押合同的約束)。
一般來說,船舶抵押權登記程序可以分為申請、審查和登記三個步驟。登記機關對船舶抵押權登記申請進行審查后,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則予以登記,并向船舶抵押權人發(fā)放抵押權登記證明書。登記書對抵押權的記載是登記的核心部分。根據(jù)《船舶登記條例》及《船舶登記工作規(guī)程》的規(guī)定,抵押權登記證明書應載明以下內容: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被抵押船舶的名稱、國籍,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的頒發(fā)機關和號碼;所擔保的債權數(shù)額、利息率、受償期限;抵押權登記日期;簽發(fā)日期。
對于船舶抵押權而言,登記日期雖然不是抵押權發(fā)生效力的時間,但在數(shù)個抵押權共存的情況下識別抵押權的先后順序非常重要。船舶抵押權登記日期是以當事人申請抵押登記之日為準,還是以登記部門核準登記之日為準,差別很大。以同一船舶設定數(shù)個抵押權,申請在先的可能核準在后,申請在后的可能核準在先。以核準日期為準,勢必對當事人不公平。而采取申請在先主義原則,即以申請抵押登記之日比較合理,這樣可以“使登記完成的效力追溯到申請登記之時,使申請人的利益得到追溯保護,使登記權利人可以以物權變動較早地對抗第三人的請求,從而對促進交易、提高效率提供了制度保障”。[8]登記申請日應在抵押權登記證明書中記載。為避免發(fā)生爭議,當事人也可對收案回執(zhí)進行公證或見證。此外,在發(fā)生爭議時,當事人也可到登記部門查詢收案登記的日期,還可以根據(jù)抵押權登記證明書編號查出相鄰編號的他項權證,根據(jù)相鄰編號他項權證的登記申請日期來判斷該抵押登記的申請日期。
值得注意的是,《船舶抵押權登記證書》上須記載的內容已取消了“抵押金額”這一項目,而此前“抵押金額”須體現(xiàn)在登記證書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于2003年4月2日發(fā)布的《關于船舶所有權登記取消船舶價值項目的通知》明確了所有權登記證書已不再登記“船舶價值”這一項目。而此后頒布的《船舶登記工作規(guī)程》對船舶抵押權證書中必須記載的內容也取消了“抵押金額”這一項目。筆者認為,取消這兩個項目是很有必要的。
潛在毒性效應指數(shù)(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綜合了多種生物毒性測試結果,是一種評價工業(yè)廢水潛在毒性效應的指標[34].其計算方法如下:
第一,從我國的立法精神來看,《物權法》明確規(guī)定登記機構不得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就體現(xiàn)了登記機關不得干預抵押物價值及抵押金額的精神。第二,從法理上講,抵押物的價值應由抵押雙方當事人確定,只需要當事人認可即可。第三,從實踐來看,船舶在設定抵押時和實現(xiàn)抵押時的價值很難完全一致,且前一抵押順位的抵押權人可能放棄抵押權,或因其債權得到履行而使后一順位的抵押權人變?yōu)榍耙豁樜坏牡盅簷嗳?。因?債權人能否就被抵押船舶受償,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實踐中存在當事人約定抵押期間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抵押期限的問題。對此,我國有關法律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抵押期限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影響抵押權的存在?!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xù)不具有法律效力?!惫P者認為,這一規(guī)定是正確的,沒有必要也不應允許對抵押期限予以登記。首先,從抵押權和其所擔保的債權之間的關系來看,兩者是主從關系,抵押權因主債權存在而存在,隨主債權消滅而消滅。抵押權對于其所擔保的債權而言是無期限的。只要債務人未履行到期債務,抵押權人就可以行使抵押權且不受時間限制。其次,根據(jù)物權法定原則,擔保物權屬于物權,其類型與內容采取法定主義,不能由當事人自由約定,更不應受登記部門的意志所左右?!段餀喾ā凡⑽匆?guī)定抵押權可以因當事人的約定期間或者登記時強制登記的期間而消滅,因此,即使當事人自行約定抵押期限并進行登記亦不具有法律效力。再次,從實踐角度而言,如果承認抵押期限,尤其是登記機關登記的抵押期限,則抵押權人不得不每隔一段時間辦理繼續(xù)登記,繼續(xù)支付登記費甚至財產評估費用等,這就加大了擔保成本,不利于對債權的保護。
通常,船舶抵押權登記采取雙方申請主義,但是,在抵押權申請登記過程中,如果一方拒絕申請登記,登記程序便不能完成,即當船舶抵押權人要求抵押人協(xié)助辦理抵押權登記,而抵押人不予以協(xié)助時,抵押權人的利益勢必受到損害。為此,大陸法系許多國家,如瑞士、德國等,都在立法中規(guī)定了登記請求權。我國在立法中卻沒有做出相關的規(guī)定。《海商法》第13條僅規(guī)定了“設立船舶抵押權,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記機關辦理抵押權登記”,但對于抵押人不予配合時,應如何處理,則沒有規(guī)定。
抵押登記請求權作為實體法上的一種請求權,它以登記權利人和登記義務人之間有效的抵押合同為基礎。在此種情況下,進行登記不應再僅僅是申請人的一項義務,也應當是權利人的一項權利,即登記權利人(一般指抵押權人)對于登記義務人(一般指抵押人)所享有的要求其協(xié)助進行抵押登記的權利。
根據(jù)船舶抵押登記請求權請求內容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如下幾類。
一是抵押設定登記請求權。我國對船舶抵押權采登記對抗主義。登記請求權并不隨抵押權的產生而產生,只能基于抵押合同的產生而產生,即需要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約定登記請求權,其才得以產生。在此種情況下,登記請求權的基礎是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契約,該登記請求權的性質屬于債權請求權。
二是抵押變更登記請求權。在抵押權登記完成之后,由于抵押權變更事由出現(xiàn),需要辦理變更登記時,因變更登記享有利益的當事人可請求對方配合辦理變更登記。在此種情況下,登記請求權的基礎是當事人之間合同約定的變化,在性質上仍屬于債權請求權。
三是抵押更正登記請求權。由于當事人或登記機關的原因導致登記簿上出現(xiàn)瑕疵記載,權利受損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登記機關進行改正、補充。如果權利受損害的人是抵押權人,則其有權根據(jù)抵押合同要求抵押人全面履行包括登記在內的義務,該請求權性質為債權請求權;如果權利受損害的人是所有權人,比如將抵押權錯誤登記在抵押合同所指向的船舶之外的船舶,則該船舶的所有權人有權根據(jù)其所有權要求排除因錯誤登記而給其造成的損害,該請求權的性質為物權請求權。
四是抵押注銷登記請求權。在抵押權終止的情況下,需要辦理注銷登記時,因注銷登記而享有利益的人,享有抵押注銷登記請求權。當因主債權清償?shù)仍蚨枰k理注銷登記時,享有利益的人根據(jù)后合同義務,有權要求抵押人履行注銷抵押登記的義務,該登記請求權屬于債權請求權;當前順位抵押權消滅時,后順位抵押權人根據(jù)其已登記的抵押權受到妨礙為由而享有的要求前順位抵押權人配合辦理注銷登記的權利,該登記請求權是基于抵押權本身的效力而產生,屬于物權請求權。此外,當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抵押合同無效的情況,對于已進行的抵押權登記,被抵押船舶的所有權人要求注銷抵押權登記,該權利屬于物權請求權。
在實踐中,由于各種原因不愿辦理抵押登記的情況多有存在,如不承認登記請求權,登記義務人則很可能僅僅承擔因違約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登記權利人無法直接就抵押物獲得利益,從而很可能使權利人的權利落空。比如,甲將其享有所有權的船舶抵押給乙,雙方約定要辦理抵押登記,但由于甲拒不配合,從而使該抵押權由于未登記而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因此,為促進當事人積極履行抵押合同,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我國法律應當對登記請求權進行規(guī)定。
對于抵押權登記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的糾正,《船舶登記條例》僅規(guī)定了行政法方面的救濟手段,即將船舶抵押權登記列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如果對登記行為持有異議,只能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而不能通過登記程序本身糾正錯誤登記。這無疑給當事人增加了訴累,也無法及時對當事人的權利進行保護。為保證登記的對抗效力和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法律有必要給予權利人提供程序上的保障措施,使其有機會使登記簿上記載權利與實際權利狀況保持一致。要達到此目的,更正登記和異議登記是不可或缺的程序保障。
我國法律針對不動產登記制度創(chuàng)設了更正登記程序和異議登記程序,但對動產登記以及船舶登記則沒有相關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這是立法的缺失,有必要比照不動產登記的規(guī)定建立船舶抵押權登記錯誤的補救機制。
更正登記是對登記簿上的瑕疵記載(錯誤或疏漏)進行改正補充而進行的登記。船舶抵押權登記的更正,就是對不正確的船舶抵押權登記進行更正的登記程序。實踐中,船舶抵押權登記錯誤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第一,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的基本信息登記錯誤。第二,被抵押船舶的信息登記錯誤。第三,對所擔保的債權情況登記錯誤。第四,抵押權登記日期記載錯誤。
造成船舶抵押權登記錯誤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情形:由于申請人的虛假申請導致抵押權登記錯誤,由于船舶登記機關的工作人員的故意或過失導致抵押權登記錯誤,抵押權人因債的移轉、司法判決、企業(yè)的合并或分立發(fā)生變化而沒有及時進行變更登記,抵押權因債的清償、司法拍賣等原因終止而沒有及時進行注銷登記。
異議登記是真正權利人及利害關系人針對登記簿的正確性提出異議而向登記機關申請的登記。異議登記作為一種保護真正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利益的臨時性措施,對登記記載的權利人而言,可以暫時限制其按照登記簿記載的內容去行使權利;對第三人而言,可以暫時排除第三人依照登記簿的記載的善意信賴而取得物權。
法律上一般對更正登記和異議登記做出一定的限制。對于更正登記,《物權法》規(guī)定,在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證據(jù)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構應當予以更正。至于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證據(jù),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文書以及仲裁機構做出的生效的仲裁裁決當屬其中,其他證據(jù)則由登記機構依法確認之后再決定是否予以更正。而對于異議登記,由于其具有導致物權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的消極作用,應在時間和權利行使上對其加以限制,以促使申請人及時行使權利?!段餀喾ā芬?guī)定,異議登記申請人未在法定期間內提起訴訟的,則異議登記喪失其效力,因異議登記不當而給登記權利人的利益造成損害的應由異議登記申請人承擔賠償責任。
[1]李海.船舶物權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65.
L IHai.A study on real rights in ships[M].Beijing:L aw Press,2002:65.(in Chinese)
[2]司玉琢.海商法專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71.
SI Yu-zhuo.Maritime law monograph[M].Beijing:China Renm in University Press,2007:71.(in Chinese)
[3]曹士兵.中國擔保制度與擔保方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217.
CAO Shi-bing.Security system and security methods in China[M].Beijing:China Legal Publishing House,2008:217.(in Chinese)
[4]李志文.船舶所有權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LI Zhi-wen.Astudy on ownership in ships[M].Beijing:L aw Press,2008.(in Chinese)
[5]全國海事法院院長座談會紀要[EB/OL](2001-07-20)[2010-01-18].http://www.lawyee.net/Act/ActDisplay.asp?RID=49900.Summaryofthenationalpresidentsofmaritimecourtsforum[EB/OL](2001-07-20)[2010-01-18].http://www.lawyee.net/Act/Act—Display.asp?R I D=49900.(in Chinese)
[6]項斌.談船舶抵押的幾個法律問題[J].金融實務,2010(3):54.
XIANG Bin.Study on some legal problem s of ship mortgage[J].Financial Practice,2010(3):54.
[7]屈茂輝.動產物權登記制度研究[J].河北法學,2006(5):3.
QU Mao-hui.Study on the institution of registration of movable[J].Hebei Law Science,2006(5):3.(in Chinese)
[8]王立志.船舶物權登記論——實體法實現(xiàn)的程序進路[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9:142.
WANG Li-zhi.Astudy on real rights registration in ships[D].Dalian: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200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