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蓮
黑龍江科技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150027
淺談如何上好《機械設計基礎》課程
劉秀蓮
黑龍江科技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150027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高等院校工科非機械類專業(yè)主干課程之一,該課程在各相應專業(yè)教學計劃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非常重要。本文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結合本人實際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視頻輔助教學、案例分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理的考核制度等方面,對《機械設計基礎》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進行初步的探討。
機械設計基礎;學習興趣 ;視頻輔助教學;自主學習
《機械設計基礎》是非機械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該課程是后繼專業(yè)課程的理論基礎,是連接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的重要紐帶和橋梁,在各專業(yè)課程設置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如何讓學生能夠學好這門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本人結合實際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談幾點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體會。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因此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氣氛既熱烈緊張、有輕松團結,師生之間關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暢所欲言,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基本狀況,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用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情和對學生的關愛去感染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始終以一種良好的狀態(tài)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把學生當合作者,而不是接收者,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也是學習交流的過程。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一種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之間學要充分交流、互動,教師應該多用激勵性的語言提問和評價,多鼓勵、激勵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讓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情感中學習,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由于機械設計基礎課本中的知識較偏理論基礎,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因此上課時,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置身一個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通過動態(tài)畫面清楚地看到各種機器、機構的外觀、內部結構及工作過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演示,讓學生感覺到機構的繁多,構件之間通過巧妙的組合,滿足了設計和工程實踐的需要。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有利于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可以直觀形象地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并且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教學中要多采用視頻來解釋說明一些機構的組成、工作原理以及實際應用。我們知道現在的學生缺乏工程知識,例如:上課時如果還用以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將齒輪加工的內容等實踐性,生產相關性內容,則學生較難理解。為了讓真實的生產環(huán)境搬入課堂,本人利用實習和實踐機會收集和拍攝了大量的視頻教學內容。由于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可在課堂上使用較短的視頻資料組織教學,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課前課后去觀看相關內容的視頻,課前學生應做好預習,對于視頻的內容和相關知識作以了解 ,上課時,教師可先將內容呈現,并結合機械設計基礎的知識點提出問題,內容以教學視頻案例為主,然后按教學順序將學生分組,播放教學視頻片段,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小組探究討論,組長匯報,教師點評。通過這樣的視頻教學不僅可使學生們學到生產實踐中齒輪的各種金屬切削加工方法、加工齒輪的機床類型、加工齒輪的刀具、夾具以及機床的運動過程等,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內容比較多、各章內容彼此獨立,前后聯系不甚密切。為了能讓學生夠好的理解掌握所學內容,教師應該在講完一章內容后進行一次案例分析。如對于采礦專業(yè)的學生,在講完齒輪傳動后,可以以采煤機搖臂中的齒輪傳動為例,讓學生來分析齒輪的失效形式及其產生原因,由于所選案例內容為學生專業(yè)相關實際問題,因此學生能夠有很高的興趣和積極性去分析與學習,這樣學生既復習了所學的知識,又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了他們的實踐知識。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個體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動的一種狀態(tài)顯示。它表現為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參與的精神與積極思考的行為。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要求每個人在學習化社會進行終身學習,善于不斷更新知識。同時,隨著教學改革的發(fā)展,特別是計算機和網絡進入教學領域,信息化環(huán)境的不斷完善,擴展了人們自學的時間和空間,擴大了自學的活動范圍,提高了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自主學習在學習者的學習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最主要的應該是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能用科學的方法主動探求知識、敢于質疑問難、個性充分發(fā)展的學習的主人。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在教學活動中要保持與學生之間充分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使學生有明確的“我要學”的學習態(tài)度,并確立具體的學習目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作用,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發(fā)現、去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提出問題“減速器都應用了哪種齒輪和軸承,為什么采用了這種齒輪和軸承?”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到實驗室觀察、上網等等)查閱資料,然后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判斷,最后將得到的結論進行分析和總結。學生們在獲得答案的過程中,能夠初步掌握觀察實踐、獨立思考、查閱資料、整理信息、分析總結等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不喜歡發(fā)言,一整堂課都“沉默是金”,追其原因,大體有三種:一種是會,但不喜歡表達;一種是對自己沒信心,不敢表達;還有一種就是不會。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更主動、積極地學習并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建立適當的激勵制度,比如學生主動發(fā)言并有自己的觀點,可以作為鼓勵適當地給予加分。
[1]李雪飛,韓維娜.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初探[J].科技資訊.2010(1)
[2]張夕琴.視頻教學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 2010(12)
[3]盧旭東.運用多媒體搞好《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1.(2)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