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美廳,胡雙豐
(1.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婦保醫(yī)院,浙江 寧波 315600;2.浙江省寧波市藥品檢驗所,浙江 寧波 315040)
合格的中藥飲片是確保中醫(yī)臨床療效的物質基礎,也是保證中成藥質量的前提與關鍵。但目前一些不法之徒為牟取暴利,人為造假,致使一些中藥假劣商品充斥市場,其中以假冒緊缺藥材和貴重飲片的現(xiàn)象尤為突出。這不僅會給患者造成重大經(jīng)濟損失,也給患者用藥安全帶來潛在威脅,必須隨時隨地予以嚴厲打擊?,F(xiàn)就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中藥飲片造假現(xiàn)象梳理如下。
已發(fā)現(xiàn)有染色現(xiàn)象的中藥飲片品種,染紅的有紅花、西紅花、血竭、五味子、朱砂、酸棗仁、花椒等,染色材料有胭脂紅、赤蘚紅、酸性紅 、蘇丹紅IV、大紅粉(金光紅)等;染黃的有元胡、黃柏、黃連、黃芩、姜黃、蒲黃等,染色材料有檸檬黃、金橙Ⅱ、金胺O等;染黑的有制川烏、制草烏、制首烏、膽南星、黑芝麻等,染色材料有氧化鐵紅、鐵黑、墨汁等。這些染色材料都是化工染料、涂料或顏料,對人體危害極大。
已發(fā)現(xiàn)有漂白現(xiàn)象的中藥品種有秦艽、川貝母、浙貝母、鹿角、半夏、金銀花等,漂白劑通常用雙氧水、硫磺、吊白塊(亞硫酸氫鹽加水)。漂白過的中藥飲片常因漂白過度,漂白劑滯留較重,使飲片蒼白失真或久儲發(fā)黃,且多帶有刺鼻的異臭。
常用的手段有3種:一是摻入細沙、小石子或面粉類異物,如菟絲子、海金沙等細粒狀飲片;或拌入面粉或淀粉,如白菊花、金銀花、蒲黃等。二是用白礬水、硫酸鎂水、糖水等飽和溶液或膠水浸泡以增重,如炮山甲、雞內(nèi)金、黃連、五靈脂、小通草等。三是給動物藥材的活物喂食夾帶砂泥的餌料,待喂飽后殺死以增重,如土鱉蟲、全蝎、海馬、地龍、僵蠶(用家蠶喂飽燙死冒充僵蠶)。此外,還有用金屬粉或釘子混入冬蟲夏草,或將其他動物肌肉塞入蘄蛇皮下來增重的惡劣行徑。
較常見的情況是真貨假貨混雜、優(yōu)劣商品相摻、新貨久貨互拌(舊貨大多呈現(xiàn)變色變質樣)。最常見的品種有:川貝母摻入一定比例的平貝、皖貝或新疆貝;將部分桃仁或已嚴重泛油的杏仁混入,作苦杏仁藥用;蒲黃混入大部分非藥用部位,如花絲和花藥(應為花粉);將皂角刺混進大量偽品山皂刺或莖枝;將半夏中摻入水半夏;將柴胡中摻入錐葉柴胡或其他混淆品;將當歸摻入歐當歸;將酸棗仁摻入滇棗仁;將鹿角飲片摻入牛骨或其他鹿角切片;將西紅花摻入紅花或經(jīng)染色的蘿卜絲等假冒材料;將玫瑰花中摻入野薔薇;將血竭摻入國產(chǎn)品龍血竭,或摻進染色的松香等材料冒充[1]。
藥渣再用是指將那些已經(jīng)提取過的藥材廢料再次作為飲片商品出售的情況,如曾經(jīng)泡過藥酒的人參、鹿茸、冬蟲夏草,熬過山楂汁的山楂飲片,煮過的鹿茸片渣等。這些藥渣中的有效物質已被提出利用,其藥效可想而知,雖有藥形,終無藥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明確規(guī)定,不能藥用的變質藥品列入假藥處理。但一些利欲熏心者卻將變質的飲片加以粉飾掩蓋,將嚴重變質的飲片再加水煮、切片或再經(jīng)炒制增色。如將變質的金銀花、太子參等藥材噴水后,把碾細的黃土粉拌入藥材表面套色;將種子、果實類中藥以油洗后蓋面上光;將變質、發(fā)霉的梔子、大黃、山楂等炒成炭藥使用;將霉變的紫菀、麻黃、甘草、黃芪等進行蜜炙掩蓋;更多的則是把已嚴重霉變的飲片淘洗后,再干燥使用。
眾所周知,服用變質藥品將增加毒副作用。如走油酸敗飲片易引起急、慢性腸炎,導致腹瀉;化學染料易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畸,甚至致殘、致癌;漂白劑易引起過敏、哮喘等;SO2的危害在于肝臟損傷,還可引起慢性鼻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吊白塊易引起鈣缺失,對胃腸道有刺激,對呼吸、消化系統(tǒng)均有危害。即便是藥渣,雖無大害,但騙人錢財,貽誤患者治療時機,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也不可低估。因此,監(jiān)管部門需要加大對中藥市場的整頓力度,堅決取締假藥,確保人民用藥安全有效。中藥人員也需要提高對造假現(xiàn)象的識別能力,隨時揭露制假、販假者的不法行為。
[1]胡雙豐,胡志剛.從飲片質量看中藥炮制業(yè)的興衰和思考[J].藥學實踐雜志,2009,27(3):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