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姚 王永軍 田秀娥 黃雪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原產亞洲,是一種分布很廣的溫水型底層小型魚類,具有適溫范圍廣、耐氧低和雜食性等特點[1],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相當高的營養(yǎng)及藥用價值,國際市場稱泥鰍為“水中人參”[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飲食的多元化、健康化,泥鰍在國內外市場上廣受歡迎,已出口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市場缺口越來越大,價格持續(xù)攀升。
投餌量在魚類飼養(yǎng)過程中具有雙重作用[3],投餌量過低,魚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生長發(fā)育緩慢;投餌量過高,飼料轉化效率低,不僅造成浪費,殘余飼料會污染水質。在生產實踐中,投餌量受各種因素和條件影響,只有正確把握投餌量,才能提高餌料利用率,保證增產增效[4]。其中,攝食水平是確定投餌量的前提,投餌量應與魚的攝食量相適應[5],在魚類生物學研究中,許多因素都對魚類的生長產生影響,其中攝食水平是一個關鍵變量。為了盡快解決制約安康地區(qū)泥鰍規(guī)?;?、集約化養(yǎng)殖的關鍵技術問題,我們在前期適度養(yǎng)殖的基礎上,進行泥鰍攝食水平的研究,旨在為安康地區(qū)泥鰍集約化養(yǎng)殖過程中餌料投喂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礎研究資料,以推動安康泥鰍規(guī)?;a進程。
試驗泥鰍平均體重為(4.81±0.68)g,由陜西省興平縣某漁場購回,經濃度為2~4 mg/l氯霉素溶液處理后,置于室外小型水泥池中暫養(yǎng)15~20 d進行人工馴養(yǎng),人工馴養(yǎng)采用自制顆粒飼料,其飼料配方及主要營養(yǎng)成分見表1。待泥鰍攝食正常后,再置于水族箱(40 cm×40 cm×50 cm)中馴養(yǎng)7 d,待攝食再一次趨于正常后開始試驗。
表1 供試日糧配方及營養(yǎng)成分(%)
將180尾供試泥鰍隨機分為A、B和C三個不同的攝食水平處理組,每組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20尾泥鰍,三個處理組分別按泥鰍體重的3%、4%和5%投喂供試日糧(見表1)。試驗期35 d。試驗期內第18 d測定各組魚體重,相應調整其投喂量,測量當天停食1 d。
試驗采用自然光照周期,水族箱遮光處理,水溫由加熱棒加至試驗設定的26℃并控制在(26±2)℃范圍內,溶氧>5 mg/l,氨氮濃度<0.05 mg/l,pH值7.0~7.3。試驗期間投喂頻率為4次/d,投喂時間分別為08:30、14:30、17:30和20:30。
1.3.1 體成分測定
從每一處理組中隨機選取30尾(每一重復10尾)泥鰍,養(yǎng)殖試驗結束后置于-20℃冰箱保存?zhèn)溆?,上述樣品分成兩份,分別用于試驗結束后泥鰍肌肉和全魚中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干物質、粗蛋白質、粗脂肪和粗灰分)分析測定。樣品分析采用國際標準方法[6]。
1.3.2 生長指標計算
特定生長率(%/d)=100×(lnW2-lnW1)/t;
增重率(%)=100×(W2-W1)/W1;
日增重(g/d)=(W2-W1)/t;
飼料轉化率(%)=100×n(W2-W1)/F;
肥滿度(g/cm3)=100×(W2/L3);
肝體比(%)=100×Wv/W2。
式中:W1——泥鰍初始重(g);
W2——泥鰍末重(g);
t——試驗時間(d);
F——攝入飼料的總量(g);
Wv——肝胰臟重(g);
L——體長(cm)。
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用SPSS18.0統計軟件One-way ANOVA進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法及Duncan's法多重比較,P<0.05為差異顯著。
由表2可知,隨著攝食水平的增加,泥鰍的末重、增重率、日增重和特定生長率呈遞增的趨勢,C組顯著高于A組和B組(P<0.05),B組顯著高于A組(P<0.05);肥滿度各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肝體比呈遞增趨勢,C組顯著高于A組和B組(P<0.05),A組和B組無顯著差異(P>0.05);飼料轉化率隨攝食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減的趨勢(見圖1),B組顯著高于A組和C組(P<0.05),C組顯著高于A組(P<0.05)。特定生長率—攝食水平回歸曲線見圖2,其方程為y=0.293 3x-0.133 6(R2=0.998 8)。維持攝食率(maintenance ration)是魚類用于維持基本生理生化活動的最低攝食率,即魚體重既不增加也不減少(SGR=0)的攝食水平,由上式可計算得出泥鰍的維持攝食率0.46%。
表2 攝食水平對泥鰍的生長狀態(tài)的影響
圖1 飼料轉化效率與攝食水平變化的關系
圖2 特定生長率與攝食水平變化的關系
2.2.1 攝食水平對泥鰍肌肉生化成分的影響(見表3)
表3 攝食水平對泥鰍的肌肉生化組成影響(%)
表3結果顯示,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隨著攝食水平的增加而減少,且灰分含量B和C組顯著低于A組(P<0.05),但水分含量各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隨著攝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粗脂肪含量B組和C組顯著高于A組(P<0.05),但粗蛋白含量各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2 攝食水平對泥鰍全魚生化成分的影響(見表4)表4結果顯示,全魚水分和灰分含量隨著攝食水平的增加而減少,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隨著攝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各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4 攝食水平對泥鰍的全魚生化組成的影響(%)
在很多肉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研究中,生長率與攝食水平關系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減速增長曲線[7],另一種為線性關系[8]。有研究表明,真鯛[9]、黑鲪[10]的生長—攝食關系為曲線增長;異育銀鯽[11]、軍曹魚[12]、雜交鱘[13]生長—攝食關系為線性增長。Cui等[14]指出,較多的魚類濕重生長—攝食關系為曲線關系。因此,提出了魚類濕重生長—攝食關系為直線的最大攝食率限制假設:在最大攝食水平條件下,由于環(huán)境條件限制或食物能量密度較低,使魚類的攝食率或吸收率比較低,但魚類仍然可維持較高的轉化效率。本試驗的研究表明,泥鰍的特定生長率與攝食水平之間為顯著的線性關系,攝食水平與特定生長率的方差分析表明,攝食水平對特定生長率的影響顯著(P<0.05)。這說明泥鰍隨攝食水平的增加,其特定生長率增加更明顯,生長更迅速。
有研究表明,魚類在中間攝食水平時飼料轉化效率最大[15-16],也有研究表明,羅非魚飼料轉化效率隨攝食水平上升而下降[17];另一研究發(fā)現,隨著攝食水平的上升,草魚[18]、黃顙魚[19]的飼料轉化效率呈增加趨勢。研究結果不同,可能與魚種差異和飼料品質有關,也可能與攝食范圍較窄、未達到最低或最高轉化效率有關[20]。本試驗結果表明,泥鰍的飼料轉化效率在攝食水平為4%時達到最高值,即在中間攝食水平時轉化效率最大(39.16%)。與其他魚類相比,其轉化效率相對較低,這可能與泥鰍本身習性有一定關系。泥鰍是無胃魚,排空速度很快,其腸道通常前半段用來消化食物,后半段用來呼吸,餌料在腸道中消化時間很短;再加上泥鰍為舔食性魚類,投餌時不能立即吃掉,因此使一部分餌料在水中溶失。這些可能是泥鰍餌料轉化效率低的原因,當然得到這種結果可能還與試驗條件、魚體大小、餌料選擇等其他因素有關,有待進一步考查。
泥鰍的肌肉、全魚中水分和灰分含量隨著攝食水平的增加而減少,且肌肉中灰分含量B和C組顯著低于A組(P<0.05),其他各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隨著攝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肌肉中粗脂肪含量B和C組顯著高于A組(P<0.05),其他各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1] 王偉偉.泥鰍的生物學特性和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J].北京農業(yè),2009(02):44-46.
[2] 劉孝華.泥鰍的生物學特性及養(yǎng)殖技術[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8(47):93-95.
[3] 王吉橋,隋曉楠,顧公明,等.不同飼料搭配及投喂量對仿刺參稚、幼參生長和成活的影響[J].水產科學,2008,27(02):55-58.
[4] 韓道富,謝遵華,趙秀貞.養(yǎng)魚應準確把握投餌量[J].齊魯漁業(yè),2003,20(08):18.
[5] 潘華東.淺談如何正確掌握家魚的投餌量[J].科學養(yǎng)魚,2003(8):53.
[6] 張麗英.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M].第2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7] Allen J R,Wootton R J.The effects of 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thegrowthofthethreespinedstickleback,gasterosteus aculeatus L[J].J.Fish Bio.,1982,20:409-422.
[8] Boehlert G W,Yoklavich M.Effects of temperature,ration and fish size in growth of juvenile black rock fish[J].Environmental Biology Fish,1983,8:17-28.
[9] 孫耀,張波,郭學武,等.日糧水平和餌料種類對真鯛能量收支的影響[J].海洋水產研究,1999,20(02):60-65.
[10] 孫耀,張波,唐啟升.攝食水平和餌料種類對黑鲪能量收支的影響[J].海洋水產研究,2001,22(02):32-37.
[11] 朱曉鳴,解綬啟,崔奕波.攝食水平對異育銀鯽生長及能量收支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2000,31(5):471-479.
[12] 孫麗華,陳浩如,黃洪輝,等.攝食水平和餌料種類對軍曹魚幼魚生長及氮收支的影響[J].熱帶海洋學報,2010,29(4):94-101.
[13] 郝世超,黃璞祎,于洪賢.攝食水平對雜交鱘生長的影響[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8,36(12):43-45.
[14] Cui Y B,Hung S S D,Zhu X M.Effect of ration and body size on the energy budget of juvenile white sturgeon[J].J.Fish Bio.,1996(49):863-876.
[15] Brett J R,Groves T D D.Physiological energetic[A]//Hoar W S,Randall D J,Brett J R.Fish Physiology(Vol.V)[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279-352.
[16] Jobling M.Fish Bioenergetics[M].London:Chapman and Hall,1994:309.
[17] Meyer-Burg dorff K H,Osman M F,Gunther K D.Energy metabolism in oreochromis niloticus[J].Aquaculture,1989,79:283-291.
[18] Cui Y,Chen S,Wang S.Effect of ration size on the growth and energy budget of the grass carp,ctenopharyngodon idella Val[J].Aquaculture,1994,123:95-107.
[19] 楊嚴鷗,姚峰,鄭建忠,等.攝食水平對黃顙魚生長和飼料利用效率的影響[J].飼料工業(yè),2006,27(12):30-32.
[20] 楊嚴鷗.攝食水平對淡水白鯧生長和飼料利用效率影響的研究[J].湖北農學院學報,2001,21(03):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