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平
大型舞劇《千手觀音》是一部真正的“大劇院”舞劇。去年12月,國家大劇院在打造了若干部度身定制的歌劇、京劇、話劇之后,第一次推出了“大劇院”舞劇《馬可·波羅》?!恶R可·波羅》以一個“和”字為主題,為“十一五”收官之年的舞劇創(chuàng)作劃上了一個較為圓美的句號。而當我們剛剛步入“十二五”開局之年,大型舞劇《千手觀音》又在國家大劇院隆重首演。舞劇《千手觀音》雖不是由國家大劇院打造,但它卻是一部真正的“大劇院舞劇”——這個“大”,是恢宏場面中溢漫的大智慧,是繁茂“織體”中湍流的大氣象,是奇幻動態(tài)中營構(gòu)的大境界,是豐沛情感中凝聚的大擔當……同樣也是在“怎一個‘和’字了得”的主題深化中,舞劇《千手觀音》體現(xiàn)的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終!!大愛無痕!?。?/p>
在一個依賴搜索引擎去認知世界的時代,“千手觀音”被點擊的第一個回應肯定是張繼鋼為某年央視春晚的“舞蹈巨獻”,而相關(guān)的第一個鏈接也肯定是殘疾人藝術(shù)團和她的主演邰麗華。因此,當我得知繼鋼在潛心創(chuàng)作大型舞劇《千手觀音》之時,內(nèi)心的全部期待都在于他為那個“有意味的形式”能編出一個怎樣的“有意味的故事”?在于他給那個“有意味的形式”會帶來一個怎樣的“更有意味的超越”?!
其實,搜索佛教文化中的“千手觀音”,你會知道她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佛教的顯教認為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弟子,而密教則視其為阿彌陀佛的化身。通過搜索,我們知道“千手觀音”又可稱為“千手千眼”或“千眼千臂”觀音,其中“千手”喻示大慈悲的無量廣大,“千眼”象征大智慧的圓滿無礙。作為一個直觀的形象,許多寺院的“千手觀音”常以42手來象征“千手”,當然每一“手”中都有一“眼”。這,其實才是我“全部期待”中的“全部擔心”。過去的若干年,我們在漫漫的社會轉(zhuǎn)型中正經(jīng)歷著痛苦的精神重建。這個“重建”的意味是,在既往的“神圣”去魅還俗后,我們?nèi)绾文茉诟叩膶用婷摾O化蝶,向著人之靈性幻化的圣潔之光升騰!
大型舞劇《千手觀音》無疑也包含著繼鋼的某種思考。在潛心的思考中,繼鋼尋覓到一系列形象的支撐:這一系列形象以“蓮”為核心,以“蓮”的尋覓為動機,以“蓮”的尋覓過程中的人性善惡構(gòu)織戲劇沖突,以沖突中“善”之化身的執(zhí)著求索和毅然奉獻昭示人世的“苦海慈航”——這便是舞劇的女首席三公主始而請命尋蓮以救父王、終而播愛獻蓮以渡眾生……也就是說,這“慈航”始于孝而奔向愛;如果說“孝”也是一種愛,那么存“渡眾生”之念的“愛”就是“大愛”。很顯然,繼鋼以三公主的苦海慈航牽引著他的藝海苦旅,以三晉大地的民間典故演繹著他的“心中之光”。正如“場刊”上一段很有繼鋼式言說風格的文字所說:“太陽升起,不在東邊,不在西邊,是在心間 !只要心中有光,只要心中有愛,就要播撒溫暖”。
選擇“千手觀音”的形象來演繹“心中之光”,在繼鋼而言肯定不僅僅因為形象的意蘊,而且因為形象所具有的強烈的形式感。這個“形式感”便是那多姿多態(tài)、多變多幻的“千手”。毫無疑問,觀看大型舞劇《千手觀音》,時時會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視覺震撼,而其中最令人震撼的便是“巧手連綴”的視覺效應。比如在第四場景《慧心妙悟》中,在橫貫舞臺的一屏黑色皮筋條帶的背景下,近百名舞者在黑屏后用自己的雙手穿過條筋的縫隙,在時空錯落中表現(xiàn)出妙悟菩提、慧心蓮花的“心象”。這“心象”喻說著三公主的“心語”:“幫我推開,那一扇美麗的天窗……太陽升起,是在心間”!
更為震撼的,是在十二場景《千手千眼》中。作為三公主普渡眾生、脫凡入圣的場景,《千手千眼》是全劇的高潮,而在這一高潮的視象營造中,眾多舞者“摩肩接踵”平躺在臺面——其實比“接踵”還要綿密,是下一舞者的上身遮蔽上一舞者的下肢,由此以雙手營造綿密而充盈的視象。這眾多舞者“手中有眼”的雙手,在時而劃一、時而錯落、時而自行、時而交織、時而頓挫、時而連綿、時而搖曳、時而波涌的表現(xiàn)中,讓我們聯(lián)想到千手觀音的葡萄手、甘露手、白拂手、楊柳枝手等,讓我們聯(lián)想到千手觀音為眾生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的“普渡”。面對那難以計數(shù)的“有眼”之手,我問繼鋼動用了舞者幾多?答復是320人!怎能不令人驚詫與震撼。當幾乎絕大多數(shù)的寺院畫像都以42手來象征“千手”之際,我們的舞蹈卻用640只手去表現(xiàn)。想起繼鋼在潛心創(chuàng)作時常說的一句話,叫做“我們不可能達到完美,我們可能的只是無限地接近完美”!莫非在舞臺上無限地接近“千手”也是接近“完美”的一種追求?!
面對如此強烈的視覺震撼,你的確會聯(lián)想到帶有明顯貶義的“大制作”。我之所以不認同該劇宣傳材料中所言“超大型”舞劇的概念,主要在于“制作”是指向非舞者本體的舞臺裝置;而繼鋼幻變的巧手連綴與充盈的妙體獨運,是基于對舞蹈本體“完形”效應的深度開掘?!巴晷巍笔堑挛摹癎estalt”(格式塔)的意譯。作為建立在一種心理學流派基礎(chǔ)上的視覺藝術(shù)研究,“完形”體現(xiàn)出對“形”之“完整性”的強調(diào)。事實上,“格式塔”理念中的“形”,是由知覺活動組織和建構(gòu)成的經(jīng)驗中的整體(不是客體本身),對其“效應”認識的兩個基本點:
一是強調(diào)任何視覺式樣的“完形”是獨立于其組成要素的全新整體,整體的“結(jié)構(gòu)骨架”比各結(jié)構(gòu)要素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二是強調(diào)知覺活動在組織和建構(gòu)視覺式樣時,意味著客體的“傾向性張力”與主體的“選擇性簡化”交流并產(chǎn)生“心物同構(gòu)”。正是在“完形”效應的自覺追求中,我們才從繼鋼的潛心追求中看到了舞蹈設(shè)計理念的重大突破和獨樹一幟。
在“完形”效應的視覺震撼中,繼鋼其實還是想尋求一種獨特的舞劇敘述??赡苁菍巴晷巍钡睦砟睿麑⑽鑴 肚钟^音》展開為12幅既獨立成章、又承前啟后的畫卷,使之既不失線性脈絡(luò)的清晰、又具有體量對比的反差:可以有第二場景《長路漫漫》中三公主上路、大公主與心腹童子尾隨的單純,也可以有第六場景《尋找蓮花》中紅蜻蜓在童子的脅迫下帶路尋蓮、但蓮花卻落入大公主囊中的繁復;可以有第五場景《逼迫蜻蜓》中無數(shù)透明翅翼閃爍的喧鬧,也可以有第八場景《天地之愛》中童子被三公主感化而同路尋蓮、因疲憊不堪而酣入夢鄉(xiāng)的寧靜……
在我看來,在三公主脫凡入圣為千手觀音的升華中,第四場景《慧心妙悟》和第八場景《天地之愛》是兩個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分析這兩個場景及其在全場中的布局,可以看到繼鋼潛心追求的精心呈現(xiàn)。首先,《慧心妙悟》是以三公主內(nèi)心視象外化來構(gòu)思舞段,“眾手”之舞的“完形”效應之所以有效,與這一構(gòu)思的定位是分不開的;而《天地之愛》作為一段干干凈凈的雙人舞,又是將三公主處于夢鄉(xiāng)狀態(tài)來進行,童子的施動與三公主的被動產(chǎn)生一種獨特“雙人舞”,形成“凡”與“圣”的鮮明對比。其次,《慧心妙悟》作為“脫凡入圣”的第一層級,是三公主將外在跋涉的尋覓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尋覓的跋涉;而《天地之愛》作為第二層級的“脫凡入圣”,是以童子之“凡”來關(guān)照三公主之“圣”,三公主由“脫凡”的過程成為“入圣”的載體。第三,這兩個場景分別在第四和第八場,可以看到它們在全場布局中的節(jié)奏性推進,而故事脈絡(luò)的清晰和性格成長的節(jié)奏是舞劇“戲劇性”完美追求的兩個重要方面。
在舞劇《千手觀音》中,除了“手之舞”的“完形”效應追求外,我們還能看到“完形”理念追求下的蜻蜓之舞、蛇之舞和蓮之舞。與前述“巧手連綴”有別,這些舞蹈是以“妙體獨運”來組構(gòu)視覺樣式。其實,繼鋼對于舞蹈形象的“完形”追求,首要切入的是“妙體獨運”。這方面,我們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中已有多方面的感受。比如在《我們要和時間賽跑》中,女子群舞以紡織女工和織布機雙重形象的轉(zhuǎn)換來構(gòu)成;又比如在《海峽愿景》中,同時由眾多女舞者躺地屈腿所造“沙灘海浪 ”之境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在舞劇《千手觀音》中,“完形”理念統(tǒng)領(lǐng)下的舞蹈設(shè)計大多為擬人化的動植物舞蹈(也可以說是“舞者的物態(tài)化”)。我們當然知道,繼鋼為舞劇《花兒》設(shè)計過“羊群舞”、為舞劇《一把酸棗》設(shè)計過“駝隊舞”、更為舞劇《野斑馬》設(shè)計過包括“斑馬舞”在內(nèi)的諸多動物舞蹈,但舞劇《千手觀音》中“舞者的物態(tài)化”追求,卻是以“天人合一”的文化理想來包容“凡圣合一”的人生信念。這使得舞劇《千手觀音》從“我心即佛”的心中之光,走向“人皆可以為堯舜”的眾生普渡。
幾年來,歷次擔任奧運開幕式副總導演、再擔任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總導演、之后又投入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全院教學組織工作的張繼鋼,忙碌的程度亦是可想而知。當我驚嘆于舞劇《千手觀音》博大、繁茂、聰穎和靈慧之時,我才注意到這是繼鋼歷“七年之孕”而誕生的“足產(chǎn)兒”。說到用7年來構(gòu)思、推敲、琢磨一部舞劇,我腦海里首先蹦出的是“七年之癢”。不過,作為舶來詞的“七年之癢”,意思是時間一長,激情會趨于平淡,執(zhí)著會歸于疲憊;聽說,在繼鋼的“七年之孕 ”中,也不乏“七年之癢”的動念,也曾有過因難以超越既往而萌生“另起爐灶”之念。
熟悉繼鋼的朋友都知道,他恪守的創(chuàng)作原則是“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的過去”。為此,他要求他的創(chuàng)作團隊“借鑒超現(xiàn)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凸顯出寓言般、傳奇性、夢幻感的風格”。他期待這部舞劇“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圣殿,圣殿里回蕩著12首頌歌,懸掛著12幅畫卷,講述著至真至善至美的傳說”。這12幅畫卷,除前文已提及的之外,還有第一場景《請命尋蓮》、第三場景《蜻蜓引路》、第七場景《童子歸善》、第九場景《驅(qū)鬼招魂》、第十場景《得蓮救助》和十一場景《苦海慈航》。在此特別值得提及的是,作為舞蹈形象呈現(xiàn)的境遇,舞劇《千手觀音》的舞臺美術(shù)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一”的樸素哲學思想為設(shè)計理念,將舞臺的能動變化與舞劇的境遇轉(zhuǎn)換、與“完形”理念統(tǒng)領(lǐng)下的視覺語言巧妙融合,使號稱“超大型”的舞劇不失其寧靜、優(yōu)雅、精美、別致!
張繼鋼說,大型舞劇《千手觀音》的創(chuàng)作本身是一次歷經(jīng)艱辛、歷經(jīng)磨難、追求理想、追求完美的藝術(shù)長征。對此我是確信不疑的。作為此劇進入劇場連排的先睹為快者,我看見在場中端坐的繼鋼仍是那樣不折不扣、不依不饒,不罷不休。在他眼前,容不得一絲紊亂;在他耳旁,容不得半點嘈雜;在他心中,容不得毫厘偏差。因為,他想讓人們通過觀看,精神得到滌蕩,心靈得到凈化;想讓人們悟覺:“千手觀音非凡,不是你,不是我,不是他;千手觀音平凡,是你,是我,是他?!逼叫亩?,在看過大型舞劇《千手觀音》之后,我認為繼鋼是在進行追求超越并且追求卓越的藝術(shù)長征,我認為舞劇《千手觀音》不僅實現(xiàn)了“超越”而且登臨著“卓越”!我甚至認為我們的舞劇創(chuàng)作在若干年之內(nèi)恐難以有這樣的“大作”問世。寫到此,忽然有點詩興,曰“千瓣蓮花千里尋,千年菩提千丈根,千頃苦海千番渡,千秋慈航千古心”。謹以短句題贈繼鋼和大型舞劇《千手觀音》,并對她的成功問世、成功獻演、成功登臨表示由衷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