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彥榮
高血壓伴糖尿病的臨床藥物治療與分析
董彥榮
目的 觀察分析高血壓伴糖尿病的臨床藥物治療效果。方法 選用硝苯地平緩釋片、纈沙坦和小劑量利尿劑,降糖藥等,聯(lián)合治療;根據(jù)監(jiān)測結(jié)果適時調(diào)整;并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 本組21例,2個月理想14例,尚可5例,差2例,總有效率90.47%(19/21);4個月理想18例,尚可3例,總有效率100%(21/21)。結(jié)論 高血壓伴糖尿病是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纈沙坦和小劑量利尿劑治療等聯(lián)合治療,具有顯著降壓效果、可保護靶器官和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高血壓;糖尿病;聯(lián)合用藥;臨床效果
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影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最終導(dǎo)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特別是二級以上高血壓伴有糖尿病患者,其導(dǎo)致心、腦血管事件風險更大。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共收治二級以上高血壓伴有糖尿病患者21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齡:38~76歲,平均57.3歲;血壓:2級14例(收縮壓160~179 mm Hg或舒張壓100~109 mm Hg),3級7例(收縮壓≥180 mm Hg或舒張壓≥110 mm Hg);高血壓病史:2年3個月~18年,平均3年6個月;糖尿病病史1年6個月~18年,平均3年6個月,均采取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治療;空腹血糖:8.6~16.8 mmol/L。合并癥:心絞痛6例,陳舊性心肌梗死3例,腦梗死恢復(fù)期2例;16例伴有高膽固醇和高脂血癥(總膽固醇6.0~10.6 mmol/L,甘油三酯:1.0~5.8 mmol/L)。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硝苯地平緩釋片30 mg,qd.po;纈沙坦80 mg,qd.po;氫氯塞嗪 12.5 mg,qd.po。每天測量血壓,根據(jù)測得值調(diào)整降壓藥劑量。格列美特1 mg,qd.po;二甲雙胍片,25 mg,bid.po;辛伐他丁 5 mg,qd.po;腸溶阿司匹林 100 mg,qn.po.
1.2.2 觀察方法 每天測量血壓1次,連續(xù)3 d監(jiān)測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每周監(jiān)測心電圖1次,每2周檢查血脂一次。并進行記錄。每月監(jiān)測GHbA1c一次。2個月后評定。并繼續(xù)隨訪6個月。
1.2.3 評價方法 參照亞洲-太平洋地區(qū)糖尿病政策組糖尿病控制目標(2002 第3 版)[1],見表1。
表1 糖悄病的控制目標
本組21例,2個月統(tǒng)計:理想14例,尚可5例,差2例,總有效率90.47%(19/21);4個月后理想18例,尚可3例,總有效率100%(21/21);6個月無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
3.1 高血壓伴糖尿病的危險性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全球的發(fā)病率高達31.3%,約有10億高血壓患者,中國占11.36%。高血壓是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原發(fā)性高血壓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證明,收縮壓下降10~20 mm Hg或舒張壓下降5~6 mm Hg,3~5年內(nèi)腦卒中、心腦血管病死亡率與冠心病事件分別減少38%、20%、與16%,心力衰竭減少50%以上,奠定了降壓治療的臨床地位[1]。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往往與血壓高度有密切關(guān)系,血壓越高,卒中和和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越大。高血壓患者約有10%有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多數(shù)同時合并肥胖,脂質(zhì)代謝紊亂和較嚴重的靶器官損害,屬于心血管病的高危群體,約80%死于心腦血管?。?]。高血壓是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常與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合并存在,引起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損害,與腦卒中、冠心病及腎病等心腦血管事件密切相關(guān),血壓控制達標是治療的核心[3]??擅黠@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1]。所以,臨床上選擇合理治療方案,使高血壓治療達標,具有重要意義。
3.2 本組治療方案及效果分析 WHO/ISH強調(diào)30%左右的高血壓患者都需要3種或3種以上的降壓藥聯(lián)合治療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聯(lián)合用藥有利于改善靶器官損傷,兼顧患者存在的多種危險因素[2]。本組選用硝苯地平緩釋片、纈沙坦和氫氯塞嗪等聯(lián)合用藥,具有以下優(yōu)點:硝苯地平緩釋片為鈣通道阻滯劑,能起到良好的降壓作用,不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對血糖與血脂代謝無影響。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絞痛或既往有心肌梗死患者作為首選用藥。CCB對糖尿病腎病同樣具有良好的減少尿蛋白作用。纈沙坦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具有降低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有助于血糖控制和減少蛋白尿作用,對正常血壓幾乎無影響,低血壓危險發(fā)生率很低。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即使血壓正常,ARB類藥物仍應(yīng)作為首選用藥。鈣拮抗劑和ARB合用有協(xié)同降壓作用,二者聯(lián)合有效控制率可達80%以上,而且能夠保護靶器官,逆轉(zhuǎn)心室重構(gòu),對于合并心力衰竭、腎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心絞痛等高血壓治療具有積極意義,是一種較佳的組合[2]。至于使用小劑量利尿劑,是為了增加其他藥物降壓效果,對抗鈉水儲留及高血鉀癥;而ARB則可減輕利尿劑導(dǎo)致的RAAS的激活,血鉀下降、胰島素抵抗和糖耐量異常、尿酸增高等不良反應(yīng)。本組21例,2個月和4個月理想率分別為66.6%和85.71%,而總有效率分別為90.47%和100%。
總之,高血壓伴糖尿病是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纈沙坦和小劑量利尿劑治療等聯(lián)合治療,具有顯著降壓效果,可保護靶器官和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1]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47.
[2]江震玲,趙麗.高血壓的臨床用藥研究.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8):69-72.
[3]趙浩.聯(lián)合用藥治療高血壓研究進展.山東醫(yī)藥,2010,50(5):107-109.
453300 河南省封丘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