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與血管并發(fā)癥的相關性研究
張敏
目的探討血尿酸水平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發(fā)癥的相關性。方法對1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及血管病變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根據血尿酸水平分為高尿酸水平組和正常尿酸水平組,測定并比較兩組血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體征指數、血壓、血肌酐結果及分析兩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發(fā)生率的差別。結果HUA組BMI、TG、Cr、收縮壓(SBP)均明顯高于NUA組(P<0.05),HDL-C、血漿比黏度和纖維蛋白原明顯低于NUA組(P<0.05),兩組間TC、LDL-C、舒張壓(DB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UA組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發(fā)生率均高于NUA組(P<0.05),而兩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MI、纖維蛋白原、血漿比黏度、TG、高血壓、冠心病和腦梗死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顯呈正相關,HDL-C水平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呈負相關。結論血尿酸水平是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腦梗死、高血壓等血管并發(fā)癥的獨立危險因素。
血尿酸;血管并發(fā)癥;相關性
目前研究證實,合并高尿酸血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與心腦血管并發(fā)癥關系密切,可引起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血脂異常變化,易導致糖尿病嚴重血管并發(fā)癥,是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1~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1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癥與血管并發(fā)癥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于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糖尿病診斷均符合ADA(1997)標準,其中男107例,女79例。年齡23~86歲,平均61.8±11.7歲。高尿酸血癥的入選標準為男性血尿酸≥416.4μmol/L,女性≥356.9μmol/L。排除標準:①近期使用了影響尿酸代謝藥物。如利尿劑、ACEI及ARB類降壓藥、阿司匹林、苯溴馬隆、別嘌醇等藥物;②合并急性并發(fā)癥等應激情況、肝功異常、尿毒癥、甲狀腺疾病。將186例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為兩組,正常尿酸組(NUA組)146例和高尿酸組(HUA組)4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晚餐后禁食,次日清晨抽血分別測定血尿酸(UA)、血液流變指標、血脂、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 c)、肌酐(Cr)并計算肥胖指數(BMI),休息5 min以上測血壓3次取平均值。所有數據均取入院首次檢測指標。大血管病變診斷依據為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冠心病、腦梗死病史;②頭顱CT或MRI掃描有腦梗死灶;③踝肱指數(ABI)<0.9。微血管病變診斷依據:眼底檢查明確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2次檢測尿微量白蛋白(免疫比濁法,正常值<20 mg/L)。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相關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 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FPG、HbA1 c,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BMI、血脂、血液流變、血肌酐、血壓的結果HUA組BMI、TG、Cr、收縮壓(SBP)均明顯高于 NUA組(P<0.05),HDL-C、血漿比黏度和纖維蛋白原明顯低于NUA組(P<0.05)。兩組間TC、LDL-C、舒張壓(DB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大血管、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HUA組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發(fā)生率均高于NUA組(P<0.05),而兩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BMI、血脂、血液流變、血肌酐、血壓的結果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大血管、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2.4 血尿酸與血管并發(fā)癥相關分析 把各危險因素作為研究因素的混雜因素考慮,對各潛在危險因素與血尿酸的關系作多元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BMI、纖維蛋白原、血漿比黏度、TG、高血壓、冠心病和腦梗死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顯呈正相關(r=0.223,P=0.026;r=0.368,P=0.004;r=0.406,P=0.002;r=0.266,P=0.020;r=0.468,P=0.001;r=0.417,P=0.002;r=0.397,P=0.003),HDL-C 水平和 2 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呈負相關(r=-0.284,P=0.024)。
飲食結構的變化、動物蛋白、脂肪攝入增加、體力活動減少、營養(yǎng)過剩、肥胖、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等是2型糖尿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也是高尿酸血癥的相關因素。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增高可能與糖尿病患者內分泌紊亂或酮體生成過多抑制尿酸排泄有關。本研究結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組的 BMI、TG、Cr、收縮壓(SBP)均高于尿酸正常組,而HDL-C、血漿比黏度和纖維蛋白原低于尿酸正常組,說明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肥胖、脂肪代謝紊亂密切相關。多元線性回歸顯示血尿酸水平與BMI、纖維蛋白原、血漿比黏度、TG、高血壓密切相關,與FPG、HBA1 c無關,提示脂代謝紊亂可使UA水平升高,高血糖不是尿酸升高的主要原因。
以往由高尿酸所致的疾病,僅重視在痛風病和腎尿酸結石形成等疾病的診治方面,現(xiàn)在有大量的證據表明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心腦血管病密切相關,已引起人們的關注[3]。
本研究結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組冠心病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尿酸正常組,與既往大量臨床研究結果一致??赡芘c以下機制有關:升高的尿酸水平可促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和脂質的過氧化,氧化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迅速被巨噬細胞攝取,進而形成泡沫細胞,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其次,升高的尿酸水平隨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參與炎癥反應,后者在動脈硬化形成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同時,升高的尿酸水平可促進血小板黏附、聚集,從而誘發(fā)、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病理學證明,動脈硬化斑塊中含有較多的尿酸結晶,它可與脂蛋白結合沉積于血管內膜引起血管炎癥反應而促進血栓形成。
血尿酸水平與腦梗死的相關性目前尚未明確,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認為血尿酸是腦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Seghieri[4]等的研究中均發(fā)現(xiàn)高尿酸血癥是一個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中發(fā)生腦血管病(中風)的重要指標。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血尿酸升高是腦梗死的保護因素[5]。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尿酸組腦梗死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尿酸組,說明高尿酸血癥與腦梗死密切相關,其相關性仍需進一步研究。
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尿酸是高血壓獨立的危險因素,可作為高血壓的預測因素。Sundstrom等[6]對3 329人平均年齡在48.7歲,進行4年隨訪,13.8%發(fā)展成高血壓,36.1%血壓進行性增高,血尿酸每增加1 SD,患高血壓的風險就增加1.17倍,發(fā)生血壓進行性增高的風險增加1.11倍。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尿酸組合并高血壓明顯高于正常尿酸組(P<0.01),說明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密切相關,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對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是蛋白質非酶糖化、多元醇代謝亢進、自由基產生過多等因素引起。HbA1 c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明確危險因子,持續(xù)的高血糖會加速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國內其他報道結果不一致[7],考慮與本研究病例數少有關,對于尿酸與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相關性仍需進一步研究。
本組資料研究證實高尿酸血癥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腦梗死、高血壓等血管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且獨立于其他危險因子。提醒臨床醫(yī)師在預防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不僅要生活方式干預,控制好體重、血糖、血壓、血脂,還應密切注意尿酸的代謝。
[1]孫宇焱.高尿酸血癥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中的作用.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17(2):71-73.
[2]劉曉梅,滿安,甘文玉.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對代謝的影響.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1(1):24-25.
[3]Bickel C,Rupprecht HJ,Blankenberg S,etal.Serum uric acid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mortality in patientswith angiographically prov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 JCardiol,2002,89:12-17.
[4]Seghieri G,Moruzzo D,F(xiàn)ascetti S,et al.Increase in serum uric acidis selectively associated with stroke in type 2 diabetes.DiabetesCare,2002,25:1095.
[5]Chamorro A,Obach V,Cervera A,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uric acid serum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troke,2002,33:1048-1052.
[6]Sundstrom J,Sullivan LD,Agostino RB,et al.Relations of serum uric acid to longitudinal blood pressure tracking and hypertension incidence.Hypertension,2005,45:28-33.
[7]王熙然,裴育,詹志偉.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癥與血管并發(fā)癥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08,10(2):107-109.
476000河南省商丘市第五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