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皓銘, 朵 林,2 ,楊麗華, 鄧 玲, 林 赟
(1.云南省中澳艾滋病亞洲區(qū)域項目辦,云南 昆明 650228;2.云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21;3.昆明醫(yī)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自從艾滋病被發(fā)現以來,正以驚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艾滋病在我國已進入快速增長期, 艾滋病疫情正在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1]。在中國的艾滋病患者中,15歲~29歲的約占60%,大學生屬于性活躍人群,但性心理仍不成熟,對新事物好奇,較強嘗試欲,是感染和傳播 HIV的重點人群[2]。青年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同時,他們正處于性行為、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形成期,他們活潑好動卻又缺乏生活經驗,使他們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的侵害[3]。但部分高校學生對艾滋病知識的了解非常少,認識不到目前艾滋病在我國的流行情況的嚴重性[4]。為了解云南省高校中外藉學生對艾滋病知識了解情況,更加有針對性的對高校學生開展艾滋病預防宣傳、健康教育及預防干預工作,故開展此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分別選取云南省2所高校在校中國籍及東南亞籍學生,其中東南亞外籍留學生為本科生及研究生,中國籍學生為相同2所高校在校本科生。
征得被調查人員知情同意后,采用項目設計并經預實驗修正后的現場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艾滋病知識、對吸毒者及減低危害知識的態(tài)度等。調查員均經過專項培訓。調查表回收審核,采用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采取單錄入并隨機抽取10%進行核查。采用SPSS 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問卷中涉及的艾滋病知識問題包括了《中國艾滋病防治督導與評估框架》(以下簡稱《框架》)的8個基本問題,也包括了聯合國大會艾滋病特別會議(UNGASS)確定的5個關鍵問題。
單項知識知曉率=(正確回答人數/調查人數)×100%
UNGASS確定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5個關鍵問題全部回答正確人數/答題人數)×100%
《框架》確定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8個艾滋病防治知識題答對6個題及以上的人數/總答題人數)×100%
本次共調查358名外籍留學生(其中本科生299名,研究生59名)及302名中國籍本科生,其中男性192名,女性468名,平均年齡為21.9±2.6歲。
通過對比分析,中國學生與外籍留學生艾滋病知識回答情況,8個艾滋病核心問題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學生回答8個核心問題中,除蚊蟲叮咬外的7個單項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外籍留學生單項知識知曉率。“保持一個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能降低艾滋病病毒傳播危險”一題,中國學生單項知曉率為84.4%,外籍留學生僅為52.0%,詳見表1。
通過分析,按UNGASS 確定5個關鍵問題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中國學生艾滋病知識知曉率為 43.0%,明顯高于外籍留學生艾滋病知識知曉率24.9%;按《框架》確立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中國學生知曉率(91.4%)也明顯高于外籍留學生知曉率(62.0%)。
表1 中國學生與外籍留學生艾滋病基本知識對比分析[n(%)]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學生與外籍留學生對8個艾滋病核心問題存在差異,中國學生單項知識知曉率除1題外,其它問題均高于外籍留學生。中國學生對蚊蟲叮咬會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認識較為模糊,回答正確率較低,僅為60.6%;外籍學生對一個看起來健康的人可能會有艾滋病毒、輸入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會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每次性行為時正確使用安全套能不能降低艾滋病病毒傳播危險、保持一個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能不能降低艾滋病病毒傳播的危險、蚊蟲叮咬會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等幾個問題認識較為模糊,正確率不足80%。
表2 中國學生與外籍留學生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人,%)
通過UNGASS確立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及《框架》確立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進行比較發(fā)現,中國學生對艾滋病關鍵問題深入理解程度好于東南亞留學生且對艾滋病知識的了解較全面,提示在中國開展的艾滋病綜合干預及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國內外防治經驗表明,通過加強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相關知識是防治艾滋病蔓延的關鍵[5]。外籍留學生文化背景與中國學生不一樣,遠離家鄉(xiāng)求學,又正處于性活躍時期,思維不成熟, 易沖動, 好奇心強, 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容易發(fā)生婚前不安全性行為,所以需要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對外籍留學生的艾滋病宣傳教育,如:發(fā)放多語種宣傳材料, 組織同學觀看健康教育VCD,請專家講座, 開展同伴教育, 有獎競猜等。根據大學生不同語言文化、性別、年齡以及心理特點等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讓大學生全面正確認識艾滋病, 系統(tǒng)地了解預防艾滋病知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遠離艾滋病。
[1]許亞紅,李 念,肖樹芹,等.北京市后海酒吧從業(yè)人員艾滋病性傳播行為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0,4:54-56.
[2]楊艷暉.不同人群艾滋病相關知識態(tài)度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7,23(6):754-755.
[3]李 恬,李 莉,毛曉英,等.大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7,34(13):2407-2409.
[4]張文霞,劉典曉.高職院校學生艾滋病認知狀況調查[J].中外醫(yī)療,2010,(6):6-7.
[5]林建燕.應用層次分析法對服務行業(yè)人群的 AIDS 健康教育效果的綜合評價[J].中國性病艾滋病,2005,11(6):4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