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鵬
(云南警官學院 禁毒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3)
目前,我國對“毒駕”引發(fā)的道路交通事故尚無權威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但從近年來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毒駕”所引發(fā)的交通肇事呈上升態(tài)勢,且增長的幅度越來越大。2003—2005年,媒體關于“毒駕”所引發(fā)的路道交通事故的報道平均每年不足 10起;2006——2008年,媒體關于 “毒駕”所引發(fā)的路道交通事故的報道持續(xù)上升,達到每年10—20起;2009年,媒體關于“毒駕”所引發(fā)的路道交通事故的報道上升至40起以上;2010年1-6月,全國關于“毒駕”所引發(fā)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報道就已經(jīng)接近40起。[1]
隨著新型毒品的易制化和吸毒成本的逐漸降低,我國的吸毒人數(shù)有蔓延的趨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1年5月底,我國在冊吸毒人員約155萬②http://news.hangzhou.com.cn/zjnews/content/2011-06/24/content_3776638.htm。同時,我國機動車數(shù)量和駕駛員人數(shù)猛增,截至2011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達2.17億輛;③http://auto.jrj.com.cn/2011/07/25102310527535.shtml截止2011年7月,全國機動車駕駛?cè)斯灿?26059167人,其中汽車駕駛?cè)?64258786人。④http://www.hljjj.gov.cn/hljjjzd/jsp/web/index/detaill3Index.do?infoId=4028884d2f7304d90131ef76f38c0390在冊吸毒人員與機動車駕駛?cè)说耐皆鲩L(如“2009-2011年全國吸毒人數(shù)、機動車駕駛?cè)藬?shù)、機動車總保有量變化柱狀示意圖”所示)使得其交集數(shù)量的增長成為一種必然,“毒駕”所帶來的交通隱患也必然增加。
2009年、2010年、2011年1—7月全國吸毒人數(shù)、機動車駕駛?cè)藬?shù)、機動車總保有量變化柱狀示意圖
對于酒駕的查處及處罰,我國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司法體系,然而對于“毒駕”,我國在檢查機制和法律責任方面均是一片空白,并且,專家、媒體、公眾對“毒駕”危害的認識普遍不足,難以將其與“酒駕”等量齊觀。但是,事實上,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飲酒后,人的反應時間比沒有飲酒的反應時間慢12%;在吸毒后,人的反應時間比沒有吸毒的反應時間慢21%,因此,“毒駕”的危害遠遠超過“酒駕”的危害。
目前,我國“毒駕”所涉及濫用的藥物不僅僅局限于國家規(guī)定管制的麻醉藥品 (123種)和精神藥物 (132種),實際上,很多諸如復方甘草片、頭痛粉等一類的非列管藥品都成為了機動車駕駛?cè)藶E用的對象?!岸抉{”所濫用的藥物主要包括:
1)傳統(tǒng)毒品,如:鴉片、嗎啡、大麻、海洛因等;
2)新型毒品,如:甲基苯丙胺 (俗稱“冰毒”)、搖頭丸 (MDMA、MDA、TMA、PMA、DOMA、MMDA、DMA)、氯胺酮 (俗稱 “K粉”)等;
3)國家管制的醫(yī)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如:美沙酮口服液、度冷丁、二氫埃托啡、三唑侖、安定、曲馬多、丁丙諾非等;
4)非列管藥品①非列管藥品指未列入國家強制管理的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如:復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復方甘草片、頭痛粉等。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不難看出,“毒駕”和“酒駕”一樣,都是機動車駕駛?cè)松下非敖^對禁止的行為。但是,與“酒駕”的法律責任相比,法律在對于“毒駕”這個問題上的處理上彰顯不足?!吨腥A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條對酒后駕車及醉酒駕車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對于“毒駕”并未有任何的規(guī)定。
我國現(xiàn)有對于“毒駕”的法律法規(guī)大多是總則性、指導性的內(nèi)容,并且較為抽象模糊,諸多問題沒有得以細化。
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機動車駕駛?cè)瞬徽厥拢矙C關在查處后只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以治安管理的處罰手段對駕駛?cè)说奈拘袨檫M行處罰,而對其吸毒后的“危險駕駛”行為沒有任何的處罰依據(jù);如果機動車駕駛?cè)苏厥?,也只能根?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之規(guī)定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guī)定: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對其進行處罰。在一定程度上,法律就對沒有產(chǎn)生嚴重后果的“毒駕”行為失去了控制,滋生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隱患,“毒駕”的違法成本也在無形當中降低了。
對于“酒駕”的查處,我國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酒后駕車檢查機制,《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了“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的,不得駕駛機動車”,并且,針對機動車駕駛?cè)司坪篑{車或醉酒駕車國家重新修訂并實施了“GB19522-2010《車輛駕駛?cè)藛T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但對于界定駕駛?cè)朔脟乙?guī)定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駕車的行為的檢測機制尚缺乏實施細則。
《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檢驗車輛駕駛?cè)梭w內(nèi)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麻醉藥品含量的,應當由交通警察將當事人帶到醫(yī)療機構進行抽血或者提取尿樣;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將抽取的血液或者提取的尿樣及時送交有檢驗資格的機構進行檢驗,并將檢驗結果書面告知當事人。
如果交警將機動車駕駛?cè)藥У结t(yī)療機構進行抽血或者提取尿樣,那么,交警的工作就非常繁瑣,耗費其大量的警力、物力、財力,且醫(yī)療機構進行抽血或者提取尿樣的時間過長,從而導致交警辦案效率低下。再者,由于醫(yī)療機構的尿檢必須經(jīng)歷取樣的環(huán)節(jié),只要交警監(jiān)視失控,就易出現(xiàn)因監(jiān)視環(huán)節(jié)失控造成的尿樣摻假、作假等問題,這也就使得“毒駕”不能被發(fā)現(xiàn)。
使用血液或者尿液對機動車駕駛?cè)诉M行吸毒檢測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在公路上進行尿檢十分不方便,公安機關禁毒部門及交管部門正在引進唾液試紙,不過,唾液試紙目前還不是很精確,容易誤判,服藥或飲酒都會影響檢測的結果,致使檢測結果出現(xiàn)偏差。①《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6月27日第B02版
隨著“酒駕”所引發(fā)的路道交通事故頻頻發(fā)生,“酒駕”成為一個關鍵詞被推到了公眾和媒體面前。2009年8月15日,公安部在全國部署開展了酒后駕駛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在專項整治行動中,各級公安交管部門對酒駕采取“零容忍”,媒體也對相關話題進行了大量的報道,公眾對“酒駕”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知曉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 “毒駕”的知名度遠沒有“酒駕”的高,“毒駕”的危害性也一直被“輕看”或“看不見”。筆者在對身邊的親友、朋友、同事了解其是否知道“毒駕”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很平靜:“吸毒以后怎么不能開車啊?!”;很多專家對“毒駕”這一現(xiàn)象不了解、不關注;對于“毒駕”,公安交管部門也無權威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媒體對“毒駕”及由“毒駕”所引發(fā)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報道更是少之又少,更甚者,有的媒體對由“毒駕”所引發(fā)的道路交通事故以“特殊交通事故”進行報道。
2007年,聯(lián)合國毒品與犯罪署呼吁各國對司機、操作重型設備的工人和從事其他有風險工作的人進行隨機的毒品檢測,類似于現(xiàn)行的酒精抽查。②http://www.hebncc.com/html/2008-12/2008-12-5-10-11-17-3421.html國外對“毒駕”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早,經(jīng)驗與成果也較為豐富,值得我國借鑒、研究:
歐盟早在1991年7月的《歐盟理事會指令91/439/EEC附件三》中就明確指出:“對于對精神藥物有依賴性或者雖無依賴性但經(jīng)常性濫用的,不予授予或延期其駕駛執(zhí)照。”
美國聯(lián)邦汽車運輸安全管理機構要求卡車司機在取得或更新執(zhí)照時,必須通過酒精和吸毒檢測;美俄勒岡州定期對卡車司機進行隨機的吸毒檢測。
加拿大于2008年立法授權警方對被懷疑“毒駕”的司機進行路邊吸毒檢測,或者將其送往醫(yī)院進行吸毒檢測。
南澳大利亞在2005年頒布實施了《道路交通(吸毒駕駛)2005年修訂條例草案》,對吸毒駕駛行為予以嚴厲控制;澳維多利亞州于2003年12月通過了《道路安全法 (吸毒駕駛)議案2003——吸毒路旁唾液篩查》,該議案規(guī)定,警方可以采用路旁隨機篩查的方法,提取駕駛?cè)说耐僖哼M行吸毒檢測。
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主要采用尿樣對駕駛?cè)诉M行吸毒檢測。
零容忍,顧名思義就是零度容忍,不能容忍。零容忍是“嚴格執(zhí)法”和“重視打擊輕微犯罪”的具體表現(xiàn)。二十世紀90年代初中期,美國紐約警方就堅決貫徹執(zhí)行對犯罪活動的“零容忍”政策,收效明顯。很顯然,紐約警方的經(jīng)驗對于我國打擊“毒駕”具有現(xiàn)實的借鑒價值。
毫無疑問,采取“毒駕”“零容忍”政策,將對打擊“毒駕”的公安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禁毒部門及交管部門來說將面臨非常艱巨的任務。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明確對“毒駕”采取“零容忍”政策必須是以我國的禁毒戰(zhàn)略為基本前提。如果在禁毒斗爭的根本目標和主要戰(zhàn)略問題上有某種形式或某種程度的保留,難免不對具體的禁毒策略與措施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對“毒駕”采取“零容忍”的政策主要是考慮以此推動禁毒策略和措施與禁毒法治保障體系向更加嚴厲地懲治涉毒違法犯罪的方向發(fā)展。
香港政府計劃加強打擊“毒駕”行為,建議針對6種 (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搖頭丸、可卡因、大麻)最常被濫用的毒品采取“零容忍”,并考慮授權警方進行路面隨機抽驗。盡管香港政府對有關“毒駕”的法律的修訂力度不足,存在一定的漏洞,影響了計劃的打擊力度。①現(xiàn)時,香港常見的毒品種類不下數(shù)十種,但香港政府只規(guī)管了最常見的6種,這將令香港警方的執(zhí)法工作出現(xiàn)漏洞。但是,香港警方對機動車駕駛?cè)诉M行的路面隨機抽驗,有效遏止了吸毒后駕駛的歪風。
目前,我國與“毒駕”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第十二條,《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guī)范》第四十七條,《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十條、第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十三條。這些法律法規(guī)在內(nèi)容上大多是總則性、指導性的,并且較為抽象模糊,諸多問題沒有得以細化,欠缺可操作性。
現(xiàn)行的有關“毒駕”的法律法規(guī)存在諸多漏洞。在實踐中,如“毒駕”人員不肇事,公安機關在查處后只能依照《禁毒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以治安管理的處罰手段對駕駛?cè)说奈拘袨檫M行處罰,而對其吸毒后的“危險駕駛”行為沒有任何的處罰依據(jù);如果“毒駕”人員肇事,公安機關也只能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之規(guī)定對其進行處罰,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寬放松了對沒有產(chǎn)生嚴重后果的“毒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八)》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了“危險駕駛罪”?!拔kU駕駛罪”的設立可謂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我國將“危險駕駛行為”入罪是對違法駕駛機動車行為專項懲處力度的加大,也是保障公民生命權益的又一司法舉措,更是對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立法貢獻。但是,我國所規(guī)定的“危險駕駛罪”僅以“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以及“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作為內(nèi)容,這在危險駕駛行為的內(nèi)容上似乎過于狹窄。嚴格意義上的危險駕駛行為應當是指“高危性不安全駕駛”。這種“高危性不安全駕駛”是指駕駛?cè)说鸟{駛狀態(tài)和駕駛行為極為危險,極易引發(fā)交通事故。 “高危性不安全駕駛”通常包括兩種情況:1)駕駛狀態(tài)的高度危險,如:飲酒、服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疲勞駕駛等;2)駕駛行為的高度危險,包括:嚴重超速行駛、無證駕駛等?!拔kU駕駛行為”沒有涵蓋與之危險性相當?shù)摹岸抉{”,因此,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大大降低了對當前和未來復雜形勢的適應性。
筆者認為,將“毒駕”這種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道路交通安全的危險駕駛行為納入到“危險駕駛罪”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遏制“毒駕”行為的蔓延與發(fā)生。
現(xiàn)行的《吸毒檢測程序規(guī)定》對吸毒檢測適用程序及相關問題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但其中部分內(nèi)容現(xiàn)已滯后于當前的毒品形勢,難以滿足“毒駕”檢測工作的需要。
隨著城市道路交通水平的進一步發(fā)展, “毒駕”的現(xiàn)象將日趨普遍,因此,必須盡快建立更為完善的“毒駕”檢測機制,強化“毒駕”與道路交通安全的監(jiān)管工作。 “毒駕”檢測機制應包括:1)設置“毒駕”檢測及處置的適用程序;2)開發(fā)適合“毒駕”現(xiàn)場快速篩查“毒駕”的技術和方法;3)開展公安民警對“毒駕”檢測的技能培訓與考核,提高公安民警發(fā)現(xiàn)與識別“毒駕”的能力;4)對“毒駕”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研究,分析本地區(qū)“毒駕”所面臨的形勢,為道路交通安全監(jiān)管提供必要的依據(jù)和參考。
公安交管部門、禁毒等部門應加強協(xié)作配合,建立完善信息互通、共享機制。要通過將吸毒人員數(shù)據(jù)庫與駕駛?cè)藬?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等多種途徑,對機動車駕駛證持有人涉嫌吸毒的情況作全面排查梳理,切實摸清吸毒人員中持有機動車駕駛證的底數(shù)。
機動車駕駛?cè)嗽嫦游镜?,公安交管部門應在駕駛證換證、補證、審驗等環(huán)節(jié)從嚴把關。公安車輛管理所在受理機動車駕駛證初學申請和駕駛證換證、審驗時,應將申請人的信息在吸毒人員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比對;對有吸毒史的人員在駕駛證申請和審驗時,應當對申請人、被審驗人進行吸毒檢測;對具有吸食、注射毒品、長期服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未戒除情形的,不予申請和審驗駕駛證。
加強對吸毒機動車駕駛?cè)说墓芾?,要充分重視吸毒人員駕駛機動車輛所帶來的現(xiàn)實社會危害性。要積極借助報紙、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手段,廣泛宣傳、報道“毒駕”的社會危害性,以及公安機關所采取的針對“毒駕”的管理措施的必要性,使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打擊“毒駕”這項禁毒工作。同時,要主動向當?shù)攸h委、政府匯報公安機關對吸毒人員駕駛機動車所采取的監(jiān)管措施,爭取黨委、政府對公安禁毒工作的支持。
[1]李文君,續(xù)磊.論道路交通安全領域中的吸毒駕駛行為[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4):14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