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教育學界提倡教學反思以來,廣大力求上進的教師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反思,將之作為提高教學水平、增強科研能力、促進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徑。然而,讀了期刊和網(wǎng)絡(luò)上越來越多的教學反思文章之后,有一種越來越強的問題憂思,不吐不快。
總結(jié)式教學反思“一統(tǒng)天下”,是當前多數(shù)教學反思文章的突出問題。具體來說,很多教師的教學反思文章類似教學總結(jié),即以總結(jié)經(jīng)驗、汲取教訓的方式回顧自己的教學過程,如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過程是否順利、教學設(shè)計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完善,兼及教學過程中的新鮮感受、典型事例、難忘片段、深刻體會等。其中雖然也有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評價,但是,由于缺乏對于某些教學實踐及其問題的再認識、再思考,嚴格地說不能稱其為教學反思。這是因為,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學實踐及其問題的再認識、再思考(參見網(wǎng)上百度詞條)。其關(guān)鍵在于一個“再”字,即我們對于某些教學實踐及其問題已有某種認識和思考,通過某種實踐或受到某種啟發(fā),促使我們對這些教學實踐及其問題進行再認識、再思考,并有了不同以往的新認識、新思考。具體來說,教學反思的主要內(nèi)容不是某些教學實踐及其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些教學實踐及其問題的原有認識與思考。
與之相應,總結(jié)式教學反思“一統(tǒng)天下”的現(xiàn)象,還造成了另一個突出問題,即多數(shù)教師教學反思的視野狹窄與思路單調(diào),就教學談教學,以得失論成敗,即使努力進行再認識、再思考,也因“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存在“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問題。
相比之下,好的教學反思文章有兩個值得借鑒的突出特點。其一,觸類旁通尋啟發(fā)。有些教師為了對教學實踐及其問題進行再認識、再思考,有意識地從其他實踐領(lǐng)域、其他理論研究中汲取知識、尋找啟發(fā),以求跳出教學談教學。他們通過透視某種現(xiàn)象、借鑒某種觀點、分析某個實驗、解讀某個笑話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對某些教學實踐及其問題有了不同以往的新認識、新思考。例如“跳出語文教語文”、“跟林黛玉學寫作”、“從一個鐘表匠的斷言所想到的”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二,逆向思維求新知。所謂反思,本身具有“反其道而思之”的涵義。因此,有意識地對習以為常、已有定論的教學理論觀點,向其對立的方面進行思考,或?qū)θ怂S?、已成習慣的教學思維方式,沿其相反的方向進行思考,是教學反思以求新知、以得新識的有效方式。例如“老師表現(xiàn)出色的課就是好課嗎”、“對生本課堂的喜和憂”、“當前小班化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及其冷思考”等文章,它們不僅對某些教學實踐及其問題有了與眾不同的新認識、新思考,而且可以促使教學研究者對相關(guān)問題的思考更為審慎些、辯證些、周全些。
總結(jié)式教學反思“一統(tǒng)天下”的現(xiàn)象,不能再繼續(xù)下去了。否則,教師發(fā)展堪憂,教學科研堪憂。
(喬建中,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