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政協(xié)委員余熙在該市“兩會”上提出市政府也應及時開通微博,加強與民眾交流的建議。代市長唐良智回應表示,市政府將認真考慮。(2月15日《楚天都市報》3版)
不管武漢市政府最終是否“認真考慮”這個建議,筆者覺得結果都不會樂觀。這倒不是說政府在搪塞委員,而是基于“圍脖”和政府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網絡用語“圍脖”實際就是指微型博客,簡稱微博。按照專業(yè)的說法,它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個人社區(qū),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翱棁薄本褪侵父挛⒉?。
盡管微博可以迅速便捷傳遞信息,互動性強,受到年輕網民的歡迎。但政府工作的特殊性,哪怕是140字以內的短文,都需要“層層報批”,等到微博可以發(fā)布時,恐怕“黃瓜菜都涼了”。再說政府公文的行文風格和習慣,140字的限定恐怕連“某書記很重視,立即作出批示,某市長迅速召開會議,作出安排部署”等鋪墊都不夠。也就是說,140字的限定,根本不適于當今官方的信息發(fā)布需要,而“支離破碎”、斷斷續(xù)續(xù)的“織圍脖”,也顯然不嚴謹,和政府的形象不符合。
可見,建議政府“織圍脖”就是委員的一相情愿,是“管窺之見”,根本不可行。不管代市長是出于客套禮貌還是對微博的不了解而說出“認真考慮”的話,委員和網民都沒必要當真。
其實,現在官民互動的平臺已經不少,沒必要求新求異,而是應該求實。不管以什么形式體現、反映,把群眾的困難和問題認真精心解決好,才是老百姓最期待的。這樣的政府織不織“圍脖”其實都不打緊,相信“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政府,不但會受到年輕網民的歡迎,同樣會受到所有群眾的愛戴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