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輪效應(yīng)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主要是根據(jù)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后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zhì)的現(xiàn)象。如果認知對象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好的光圈籠罩著,并被賦予一切好的品質(zhì);如果認知對象被標明是“壞的”,他就會被壞的光圈籠罩著,他所有的品質(zhì)都被認為是壞的。暈輪效應(yīng)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fā),擴散得出整體印象,常常以偏賅全。心理學家戴恩等人曾用實驗證實了暈輪效應(yīng)的存在。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暈輪效應(yīng)的形成原因,與我們的知覺特征之一 ——整體性有關(guān)。我們在知覺客觀事物時,并不是對知覺對象的個別屬性或一部分孤立地進行感知,而總是傾向于把具有不同屬性、不同部分的對象知覺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這是因為知覺對象的各種屬性和部分是有機地組合成一個復(fù)合刺激物的。
暈輪效應(yīng)又被稱為光環(huán)效應(yīng)、社會背景效應(yīng)、愛屋及烏心理效應(yīng)。
在教育教學中明顯地存在著暈輪效應(yīng)。學生喜愛某位老師,就會喜愛他的課、他所教學科、他的教育方法,因師信道,從而成為優(yōu)秀生。筆者把這稱為暈輪正效應(yīng)。反之,學生不喜愛某位老師,討厭某位老師,就很難積極地接受該老師的教誨,甚至從行動上疏遠、從心理上否定該老師。這時,即使該老師磨破嘴、跑斷腿、操碎心,也很難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學生也受害無窮,往往表現(xiàn)為厭學,淪為后進生,甚至患上心理疾病。筆者把這稱為暈輪負效應(yīng)。
教師如何避免暈輪負效應(yīng),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暈輪正效應(yīng),從而優(yōu)化教育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關(guān)鍵在于做到如下兩點:
第一,做道德修養(yǎng)的楷模。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修身對于教師來說比對任何職業(yè)都顯得重要。其間道理,婦孺皆知。盡管修身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但作為教師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砥礪自我,凈化和純潔自我。
陶行知說,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yǎng)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學生最不能容忍教師的“缺德”。一旦某位教師被學生認為道德有問題,那么這位教師就會被一票否決。無疑,這就會產(chǎn)生暈輪負效應(yīng)。
為避免這種負效應(yīng),我們應(yīng)認真學習踐行教育的有關(guān)法律法規(guī),依法按章執(zhí)教。在生活和工作中,時時事事牢記身份,不辱使命。作為一名教師應(yīng)該認識到自己工作的神圣和艱難,不管別人怎么看,自己都要有堅定的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信念,為自己能夠終身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而自豪。要從“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高度認識教書育人的偉大意義和使命感,丟掉一切私心雜念,真正做到忠于教育事業(yè),在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把三尺講臺和所有學生作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滿腔熱情去哺育學生,用高尚的靈魂凈化學生。要向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學習,終身“粉墨生涯”,為教育事業(yè)鞠躬盡瘁。同時,教師要做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楷模,做抵制不良誘惑的楷模,做感恩的楷模,做正確看待陰暗面的楷模,做熱愛生活的楷模。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暈輪正效應(yīng),培養(yǎng)人、塑造人、改造人,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
第二,做知識的富翁、能力的高手。
學生不能容忍教師的“缺德”,也不能容忍教師的“無知”。人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演講者說錯了一個字或講錯了一個常識,其形象就會受到影響。作為一個天天都在“演講”的教師,首先就要在學識方面過硬。學識過硬是取得理想教育教學效果的物質(zhì)基礎(chǔ)。
作為教師,僅在學識方面過硬還不夠,還必須具備“授人以漁”的能力。我們都聽過這樣的例子:某某老師不受學生認可,不是因其知識淺薄,而是因其能力欠佳。知識和能力雖關(guān)系密切,但畢竟是不同的概念。
我在教學研究當中曾詢問一些學生為何對某些老師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他們表示,對那些“書本老師”感到?jīng)]勁?!皶纠蠋煛保瑩?jù)他們解釋,就是可能有滿腹經(jīng)綸但卻不能運用良好方法使學生接受教育的老師?;蛟S“書本老師”的稱謂有些苛刻,但它的確能給我們以啟示:學生并不因為你是老師、是大學畢業(yè)生,因為他們懂得沒你多、做試卷沒你得分高就信任你欽佩你。他們所愛的老師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像變魔術(shù)一樣把這一桶水變成源源不斷的活水注進他們的心田,讓他們變得富有、強大。也就是說,教師要能在自己會、自己能的前提下,運用好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生能。學生行,教師才是真的行;學生成功,教師才是真的成功。
現(xiàn)在的學生追星,但也“血腥”。他們審師,就是說不再對老師盲從,他們愛你,就瘋狂迷戀你,即使你“只是一個傳說”;他們不喜歡你,就可能看你流淚卻頭也不回,任你哭干了淚心化成灰。作為教師,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現(xiàn)狀和社會環(huán)境,絕不能故步自封,應(yīng)甘當小學生,立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學生信賴的、知識與能力兼?zhèn)涞膹?fù)合型良師。
(本欄責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