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小時的車程,進入了潮州地界。在司機對鳳凰水仙單叢茶的夸贊中,原生態(tài)的茶山漸漸浮于腦海。公路兩側漸多的茶田朝我身后飛馳而去,“茶香漸濃”在此刻顯得別具意味。
踏訪鳳凰山
來到鳳凰鎮(zhèn)下榻后,旅店老板聽說我是來看茶園的,便很熱情的給我提供了一套行程。我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不管艷陽高照,當即向鳳凰山烏崠山茶區(qū)登去。
山內峰巒連綿,空氣清新,茶田滿布,秀麗壯觀。海拔1497米的鳳凰山上,與天接的鳳凰天池象一塊碧玉樣鑲嵌在鳳凰山中,天池水的映襯,使得鳳凰山常年云霧繚繞,空氣濕潤,打造了茶樹生長天堂般的環(huán)境。沿途,觀賞了宋種1號“老宋茶”、八仙過海、宋種東方紅、宋種芝蘭香等茶種,對茶樹品類,我著實不解其玄機,拜訪了山中茶農,方才略懂一二。接待我的茶農大叔很熱情,先泡了一泡工夫茶待客,我舉手投足顯得頗為生疏,他并未指正我的失儀,轉而與我漫談鳳凰單叢:
鳳凰鎮(zhèn)乃單叢茶之鄉(xiāng),夏無炎熱,冬無嚴寒,無處不宜茶,無處不產茶。鳳凰單叢是鳳凰水仙種的優(yōu)異單株,因須單株采收、單株制作,故稱單叢。其成品茶品質優(yōu)異,花香果味,沁人心脾,有獨特的山韻味。目前,鳳凰山樹齡200年以上的老茶樹,還保存著三千多株,特別是“老宋茶”,至今有600多年歷史。這些優(yōu)異單叢,品味、形態(tài)各異,自成80多個株系。多以葉片形態(tài)、香氣、樹形等命名,此外還有以特別含義命名的宋種、八仙過海、兄弟茶等等。
鳳凰單叢茶株普遍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烏崇山、烏譬山、竹竿山、大質山山區(qū)。茶的采制,以特早熟種的白葉單叢最先開鑼,在春分前后陸續(xù)開采,這個階段采收的是蜜蘭春型的高檔茶,有嶺頭單叢茶、烏東蜜蘭香單叢等品種。毛茶制成后,經過10天的精制,4月初可上市。清明前后早熟種單叢開始采摘,有肉桂香單叢、金玉蘭等。單叢茶采制的旺季在清明到谷雨期間,都在這段時間采摘。
單叢茶一般于午后開采,加工,制茶均在當夜進行。經曬青、晾青、碰青、殺青、揉捻、烘焙等6大工序,歷時10小時制成成品茶。成品茶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其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油潤有光,并有朱砂紅點;沖泡清香持久,有獨特的天然蘭花香,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湯色清澈黃亮,葉底邊緣朱紅,葉腹黃亮,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很多茶農都在家中建了制茶小作坊,從采摘到包裝,皆獨立完成。品茶之余,大叔帶我去參觀了他的作坊,并一一介紹了制作流程和各種工具。他言談所及,猶如一部“制茶經”。
鳳凰單叢茶的采摘初制工藝,是手工或手工與機械相結合。制作過程環(huán)環(huán)緊扣,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隨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單叢品質,而降為浪菜或水仙級別,品質價格相差甚遠。無論是采摘、曬青、晾青、做青、殺青還是揉捻、烘焙、貯藏都是很有講究的,不能因煩就簡,必須一道一道的去做,還要注意天氣、時間,要因地因時去做。
聽完茶葉的制作方法及過程,才發(fā)覺自己對茶的了解是如此的淺薄。此刻,太陽已從身邊落下,拜謝了接待我的茶農,下山而去。茶農都很熱情,也極愛茶,更是離不開茶。他們世代以種茶為生,不僅掌握了種茶的技藝,還將種茶、制茶經驗和方法加以改進、提煉,使得茶葉的品質不斷提高。他們常年生活在深山中,幽靜、清遠、智慧、純樸、熱情,這正與茶道思想中“靜、清、理、和、敬”精神相契合。
單叢茶事韻味深
來到旅店,老板也泡了一泡茶歡迎我到鳳凰山來。我向老板請教了泡茶的學問:沖泡單叢茶特別講究沖泡方法,通常第一、二泡香味清純,三、四泡香馥味濃醇,五泡、六泡茶韻甘美,再泡幽香茶味猶存。通常用薄瓷蓋碗或紫砂壺,取干茶7-10克左右,以山泉燒沸水沖泡。用壺蓋刮去浮上來的泡沫,這時你便能聞到單叢茶獨特的芳香。第一泡一般為洗茶,不飲用,加水后立即倒掉。而后幾泡時間隨個人口味而定,好的茶一般能沖泡20次以上。請客人品飲或自品時,先觀其湯色,聞其香和韻,然后,啜吸茶湯,品其味,回其甘。
閑談之余才發(fā)覺老板是鳳凰山蟬聯(lián)三屆茶王。“茶王”分兩種,一種是以茶葉價格居高而冠以茶王之名,今年的茶王以2萬元/公斤的茶葉而得冠;另一種以每年5月中旬舉辦的茶王大賽,世代相傳的茶農和頗有經驗的經銷商以極品單叢參加,大賽公正文明,頗顯茶人氣質。旅店老板是茶葉的經銷商,他們收購茶農的初茶,通過自己的加工、分類、篩選等工序得到各種等級的茶葉,制得極品茶葉便參加茶王比賽。她談及,很多茶農只專注種茶,而制茶工藝并不出眾。極品茶葉不但要摘青質量高,制茶的各個工序更為重要,特別是殺青、曬青、烘烤等過程,要憑多年的經驗和自身的敏感性去掌握。鳳凰人與世無爭,但是對于茶的較量從不甘落后,茶王的稱號,是他們夢寐以求的。
鳳凰山并沒有專門喝茶的場所,家家有茶,戶戶皆茶館,只是從種茶、制茶和生活的細節(jié)中,浸透著耐人尋味的深刻蘊意。茶農喝茶成習,家中必備幾套茶具,一日六七泡方可過癮,老齡茶農,一壺茶,一桿煙,便仿佛找到了人生的至高樂趣。
入夜,晚風帶著茶葉的清香輕扣窗門,想起山中無限風光,想起品茶悟道的閑情,讓人萌生以茶為伴的意念,真想此生將身心交付在此山之中。次日,辭謝了旅店老板,群山與茶海再次向身后飛馳而去。
僅僅一目,對于此地已有所依戀。鳳凰單叢茶,聞名海內外,港、澳及東南亞的僑胞更是酷愛嗜飲,被視為烏龍茶中珍品,久盛不衰。作為一個特殊的茶種,它所蘊藏的文化知識,是我們無法企及的。茶文化,茶道,會吸引無數(shù)人的探問,但是探問并不一定找到答案,文化的精深來自成百上千年的積淀,我們只需細細去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