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茶藝思想,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哲學思想加深,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間俗飲不斷發(fā)展,茶人友愛、和諧的思想深深影響各階層民眾。
唐寅《事茗圖》
風流才子唐伯虎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他愛茶,喝茶、寫茶、畫茶,《事茗圖》是他茶畫中一幅體現(xiàn)明代茶文化的名作。畫中,他用自己熟練的山水人物畫法,勾勒出高山流水,巨石蒼松,飛泉急瀑。這些景色,或遠或近,或顯或隱,近者清晰,遠者朦朧,既有清晰之美,又有朦朧之韻。
在畫的正中,山間溪流曲折縈迥,橋下溪水潺潺,溪畔茅屋數(shù)間,屋前蒼松挺拔,屋后翠竹成蔭。一書生在屋內倚案讀書,案頭放有茶壺茶盞,身后古書滿架。旁邊小屋,書童正在燒火烹茶。屋右一小橋橫臥于小溪之上,一老者策杖來訪,身后有一琴童抱琴相隨。此畫左邊,唐伯虎自作題詩:“目長何所事?茗碗自賚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庇腥苏f,這是唐伯虎心隱山林品茶就讀的生活畫,也有人說,這是明代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文人雅士隱居圖。《事茗圖》,不管是畫還是書,都是明代佳品。
如果說,《事茗圖》是一種朦朧的意境韻味美,那么,唐伯虎的另一幅茶畫《品茶圖》,則是清晰美?!镀凡鑸D》宛如一幅特寫鏡頭的畫。畫中一位雅士坐于山野之中,松樹之下,他的身邊放著茶杯,邊品茶邊聽琴女彈琴。琴女坐姿優(yōu)美,彈琴情入曲境,茶童在石后煮茶。此畫,人物的畫面較大,人物的表情清晰可見。
從唐伯虎的這兩幅茶畫中,可以看到,他的茶畫作品,是與明代的茶文化特點緊緊相連的。上面說過,明代的茶藝思想,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茶人友愛,和諧共飲。這些意韻,在兩幅茶畫中得到很好地反映。
茗戰(zhàn)斗茶品
斗茶,又稱為“茗戰(zhàn)”。北宋大儒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云:“……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翠濤起。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薄逗驼箩簭氖露凡韪琛吩诠糯栉幕瘓@地里占有一席之地,這首斗茶歌說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閑適的茗飲中采取的一種高雅的品茗方式,把斗茶的原因和比賽的情形都描述得十分清楚,特別是最后兩句“勝若登先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把斗贏者的得意神態(tài)和斗敗者的羞赧之狀寫得入木三分。這種方式在宋代文士茗飲活動中頗具代表性,從他的詩可以看出,宋代武夷茶已是茶中極品、也是作為斗茶的茶品,寫出宋代武夷山斗茶的盛況。
宋人劉松年所畫的《茗園賭市圖》便是描寫市井小民斗茶的情形。圖中有老人、有婦人、有兒童,也有挑夫、販夫。斗茶者攜有全套的器具,一邊品嘗一邊自豪地炫耀自己的茶品。民間斗茶之風既起,文人自也不甘落后,文人們往往相約三五知己,選一個精致雅潔的場所,在花木扶疏的庭院中,各自取出所藏的精致茶品,輪流品嘗,決出名次,以分高下?,F(xiàn)代南方一代流行的“茶王賽”,重現(xiàn)了古代斗茶文化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