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開張四個月了,我兩次專程到上海看世博,可以說,有點發(fā)言權(quán)了。好聽的不說了,唱贊歌的太多了,不少我這一嗓子。我在這里提點意見吧,要求不高,只是希望世博能改進一點點。
很多人參觀世博后,會把世博改名為“肉搏”,主要是指人多。排起隊來,陣勢嚇人,有的場館,例如沙特阿拉伯館,要排6到9個小時才能進去,一般的場館,沒有兩三個小時,根本進不了門。排隊不說,還要人貼著人排,還要在一個空間不大的鐵欄桿里面左轉(zhuǎn)右轉(zhuǎn),在炎炎夏日里,這滋味太不好受了,據(jù)說,因為常常有人暈倒,世博還想出了一個降溫的辦法,經(jīng)常給排隊的人群灑一些霧狀水,起到清涼的作用。
也難為他們想得出來!
為什么人會這么多?據(jù)說也是有政策支持的,因為我們要辦一個不同凡響的世博,其中一個不同凡響就是觀眾要多,中國本來人口就是世界第一,世博觀眾第一也順理成章,于是,定下了7000萬人這樣一個指標。
這個數(shù)字,是要超過1970年舉辦的大阪世博會,大阪世博會是往屆世博觀眾最多的,共有6400萬人次入場參觀。不過,日本人大概沒有一個定超往屆的概念,2005年的日本愛知世博會的參觀人數(shù)為2200萬人次,而原先預(yù)計僅為1500萬人。愛知世博的組織者好像也沒有感到臉上無光。
其實,就世博的觀眾來說,我們怎么也超不過日本,1970年時,日本的全國人口是1.04億,等于他們近六成的人都到了世博。中國要有六成人口參觀的話,好像要8億多人吧,那每天要有六百萬人進場參觀才行。
為了達到7000萬的指標,好像每天入園人數(shù)一定要在50萬人以上,據(jù)我所知,很多單位都用各種辦法來鼓勵大家去世博,送門票,包路費,給假期,等等。于是乎,主辦者很樂觀,7000萬的數(shù)字已在微笑了。
到世博的人多其實不是壞事,起碼對世界的了解更加直觀,總比都在家里打麻將好。只是,我認為一定要千方百計解決排隊時間太長的問題。我看了大概十個左右的館,盡管沒有太排隊,總也要在門口等一會兒,從沙特館出來,我是這樣評價的,站半小時隊進來,還不覺得虧。我想,如果真的經(jīng)過九個小時的肉搏進到沙特館看十幾分鐘的3D電影,會不會有人喊冤啊?
喊冤不只是排隊,還因為花錢買了門票。如果花錢買了一張火車票,上車后發(fā)現(xiàn)人擠得水泄不通,根本沒有座位,那是什么心情!世博同理。另外,本來一張票可以看許多館,結(jié)果因為排隊只看了一兩個館,那么,是不是可以認為這張門票太貴了?嚴重點說,是不是涉嫌商業(yè)欺詐?
八月份我第二次到世博,說起排隊問題,有一位見多識廣的朋友說,其實還是有辦法解決的。例如,每個熱門館有一個專門管理排隊的部門,可以把觀眾組織為每三百人一個方隊,發(fā)給特殊的一個標志物,規(guī)定這個方隊大約幾個小時后再到館門口集合,這樣,就會減少很多排隊時間,觀眾也可以多看幾個館,還減少了體力消耗。
辦世博是好事,能有機會看世博也是好事,但是,好事要能夠辦好才行。舉一反三可以想到其他,許多事情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好事辦不好,主要還是觀念問題。中國人受苦受難的時間太長了,總認為吃點苦沒什么,所以,本來稍微動動腦筋,或者稍微有點舉措就可以讓人們少吃苦頭,但因為腦子里沒有這根弦,所以,就是不改進,也許腦中還會有這樣的閃念:能有就行了,還怕吃苦?
過去有一段時間里,提倡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甚至號召自找苦吃,現(xiàn)在不是那個年代了,不怕苦可以,自找苦就算了吧。
世博還有不長的時間就結(jié)束了,但是,中國成為世界有影響力的強國了,還會辦許許多多大型的世界性的活動,還會有更多的機會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總要一點點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