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目前專業(yè)實驗課的現狀,針對綜合性實驗教學中的三個學習過程強調了教師不同作用,認為在綜合性實驗教學中的教師主要起“橋梁”作用。
[關鍵詞] 綜合性實驗 教師 橋梁作用
綜合性實驗是指學生在具有一定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運用某一課程或多門課程的綜合知識,對學生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復合性實驗。其目的在于鍛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數據處理以及查閱中外文資料的能力。
目前,大學教育面臨著迫切、深入的改革,作為教學過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實驗教學,其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當前高校都在加快從單一驗證性實驗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改革的步伐。我校從2007年起,進一步加大專業(yè)課程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開設了新時期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的新平臺,并對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新挑戰(zhàn)。
一、目前專業(yè)實驗課的現狀
近年來,專業(yè)實驗課的內容較簡單、方法和組織形式較陳舊,且多為驗證性、演示性實驗教學,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只是一個簡單的“模仿者”,缺少了思考、分析和總結,而教師則只是做著“授之以魚”的教學工作,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授之以漁”的重要性。這就造成在現有教學模式中容易忽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不一定能滿足學生對理論聯系實際的渴望,使得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也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因此,進行專業(yè)實驗教學的改革是必要和迫切的,尤其要求教師及時轉換角色,以更好地適應改革現狀,提高專業(yè)實驗課的質量和效果。
二、教師在綜合性實驗中的作用
在Raymond Woldkowski(1984)的時間連續(xù)體模型中,認為某些動機策略在學生學習序列中的三個時期發(fā)揮重要影響。同樣在綜合性實驗教學中,也存在三個學習過程:實驗開始階段、實驗實施階段和實驗總結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就是要將某些動機策略轉化為教師的影響力,與學生之間形成動態(tài)的教與學。結合筆者在《種子生物學》這門課程的綜合性實驗教學過程中的體會,認為教師在綜合性實驗教學中應該發(fā)揮不同于傳統實驗教學中的作用,才能達到創(chuàng)新學生素質的教學效果。
1.實驗開始階段——正確態(tài)度的引導
這一階段,教師的任務不是“照本宣科”地簡單布置實驗內容和預習,而是要建立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態(tài)度。從教師自身來講,業(yè)務水平要高,要能夠對實驗內容非常熟悉,才能通過自己個人經驗的分享給學生傳達該實驗的積極的預期。其次,在學生分組討論并制訂了實驗計劃的基礎上,教師應多以鼓勵的態(tài)度回應學生,尤其要鼓勵一些具有探索元素的設想,這是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2.實驗實施階段——學習氛圍的營造
綜合性實驗中,學生自主制訂實驗方案,自主調整實驗內容和步驟,這并不意味教師的指導監(jiān)督作用就被削弱了。實際上,在實驗實施階段教師的指導作用依然重要,只是更具隱藏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教師不再像傳統實驗教學中那樣,在黑板上寫出實驗步驟及分析過程,而更多地運用聲音、肢體語言,或借用實驗材料、儀器等,將實驗的實施過程與學生的興趣聯系在一起;其次,提問題。一方面通過簡單的提問,加深學生對整個實驗的理性認識,另一方面,當發(fā)現學生的操作方法或數據有誤時,教師不是直接說出對與錯,而是要通過問“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數據”等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第三,要適時引起學生的深思。實驗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期的現象,教師要適時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和歸納,鼓勵學生討論、爭論、通過網絡、圖書館等查找相關資料等途徑來解釋問題并引起他們的深思,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使學生懂得學習和借鑒百家之長,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和開拓眼界。
總之,在實驗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努力使實驗內容和所提的問題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實驗全程中都能維持積極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會多方位和多途徑解決和思考問題,并具備較強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基礎。
3.實驗總結階段——能力的肯定
在這一階段,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批改實驗報告并給出一個分數,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產生這樣一種感受——通過實驗,我在發(fā)展自身知識和技能方面都得到了進步。教師通過情感交流,分享學生的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教訓,并及時將意見反饋給學生,引導學生將實驗的積極結果歸因于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足夠的能力和合理的努力。
三、小結
通過農學專業(yè)種子生物學綜合性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我們認為在綜合性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可以形象歸納為“教學搭橋”,即教師在學生自己能做到的和幫助下能做到的之間架起“橋梁”,可以從認知示范、在學生遭遇困難時提供幫助線索、設問以幫助學生診斷錯誤和發(fā)展修復等方面進行。教學塔橋是暫時的和可調整的,它構建一種自由放松的實驗環(huán)境,使學生不得不開動大腦進行橫向或縱向思維,思考著如何才能完成好實驗,使其創(chuàng)新思維和個性潛能得到了盡情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張起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66(2):165-166.
[2]聶志剛,劉正東.實驗教學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3):140-141.
[3]J#8226;布羅菲.學習動機.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Wlodkowski,R. Motivation and teaching:A practical guide.Washington,DC: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84.
[5]李旭玫.變革實驗教學方式,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高教探索,2004,(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