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堂生動的品德課如一支動人的樂曲,‘起調’應扣人心弦,‘主旋律’應引人入勝,‘終曲’應余音繞梁?!笨梢姡擅畹恼Z言設計對于品德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語言不同于一般的生活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教師運用這種語言去講課,就能激發(fā)學生活動的興趣,點燃智慧的火花,開啟情感的閘門,使學生的童真童趣溢滿課堂,使整個品德課堂充滿詩意的芬芳。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撥動心弦的課堂導入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痹谒氖昼姷氖谡n中,教學的導入宛如一出話劇的“序幕”,起著引領全課的作用;又如一支樂曲的前奏,為整個樂章定下基調。精彩的導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靈感和探索熱情,它像磁石,牢牢地吸引學生;像發(fā)動機,啟動學生的思維;像橋梁,引導學生走入未知的殿堂。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習動機
課的起始,教師如果能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同學習內容產生共鳴,便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學習《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浙教版,下同)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每天和太陽一同升起的是——五星紅旗;在舉世矚目的奧運賽場上,中國健兒勇奪金牌后升起的是——五星紅旗;在萬里冰封的南極之巔,我國科考隊員插上的是——五星紅旗;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高高飄揚的還是——五星紅旗!這節(jié)課,老師準備和小朋友們一起去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看一看?!苯處熗瑫r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欣賞。震撼人心的圖片和充滿激情的語言,將學生迅速地引入到教師預設的情感氛圍之中,讓他們得到了情感的陶冶,產生了繼續(xù)學習的迫切心情。
2.設置懸念,激發(fā)探究欲望
懸念,就是給人們心理上造成一種強烈的想念和掛念,是對人們期待、渴望心理的強化。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若能利用學生的困惑設置懸念,無疑會激發(fā)學生探求答案的欲望。
例如,在上《我們都是集體的一員》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在黑板上板書“46=1”。然后說:“今天老師遇到一個數學成績特別棒的小朋友,他告訴我一道算術題:46=1,你們說對嗎?”學生一片嘩然,都說“不對”。我故意用充滿神秘的語氣接著說:“可這位小朋友說一定沒錯!這是為什么呢?秘密就藏在我們接下來的活動中。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這個秘密吧!”整堂課,學生都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具體而真實的集體生活場景,領悟了集體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集體生活要遵循規(guī)則,知道集體的事要商量著辦,集體決定的事要照著做,參加集體活動要互相配合。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活動中釋疑解惑,體驗到問題終于得到解決的快感,沉浸在愉悅的氛圍中。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機智靈活的課堂調控語
品德教學是走進心靈,平等對話的藝術。教學中,教師應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用智慧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領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討論,大膽地交流,有創(chuàng)意地表述自己的真實想法,得到真正的發(fā)展。
1.獨具匠心的啟發(fā)語
一個優(yōu)秀的課堂引領者,應該扮演好“平等中的首席”這一角色,把握好“牽引”和“對話”之間的度??此撇唤浺獾囊痪湓挘瑓s是關鍵處的點撥,是教師的匠心所在。如在《我們都是集體的一員》一課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師:我們在集體中,就像一棵樹在森林里一樣。
(出示:每一棵樹都是森林的一員)
師:這句詩是老師為這幅森林圖寫的,你們能學著我的樣子說一說嗎?
生:每一滴水都是大海的一員。
生:每一粒沙都是沙漠的一員。
生:每一顆星都是天空的一員。
生:每一個同學都是班集體的一員。
師:是呀!我們就像是一滴小水滴、一顆小星星、一粒小沙子,都是集體的一員!
(板書:我們都是集體的一員)
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感畫面,幫助學生找到情感共鳴點,喚醒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課堂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彼此聯(lián)系起來,啟發(fā)他們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情。如此,學生加深了情感體驗,明白了每一個人都是集體的一員,個人榮辱與集體息息相關的道理。
2.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過渡語
過渡語可以是搭橋引路式的,讓學生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體驗成功的喜悅之情;可以是層層遞進式的,把學生從這個浪尖帶到那個波峰上去,以實現(xiàn)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轉換和整體結構安排的天衣無縫;還可以是煽風點火式的,抓住激情點,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渲染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我們的品德課堂教學,正因為有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過渡語,才會如行云流水,酣暢淋漓。
3.春風化雨的評價語
教師運用評價語應該遵循這樣一個原則:表揚不要過分,批評不要離譜。學生不喜歡老師盡是訓誡和說教,他們期望和老師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在使用評價語時尤其要講究藝術。比如,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太小時評價:“說得很精彩,如果聲音能再響亮點兒就更好了?!睂W生表演沒有表情時評價:“你有當演員的天賦,要是加上表情就更精彩了。不信,你再試一試!”學生的感受出現(xiàn)偏差時評價:“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佩服你敢于發(fā)表意見的勇氣?!边@些評價突出了問題的焦點,語氣婉轉,卻能一語點中問題,使學生對如何改進有明確的認識。教師使用評價語時,要讓學生既能從中得到啟發(fā),又能融洽師生情感。讓學生有一種期待——期待老師下一次評價語中每個暖心的字句。如此別出心裁的評價無疑是獨具藝術魅力的,它能恰到好處地推動教學過程,使教學信息的傳導風趣而高雅,又讓學生感受到民主與平等,敢于說真話,表真情,有利于師生精神敞開后的互動與交流。
三、言有盡而意無窮——引人深思的課堂結束語
明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指出:“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痹谄返陆虒W中,課堂結束語也恰似這余音繚繞的鐘聲,是絲毫不容忽視的。它能為課堂教學安上一個最動聽的音符,又如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1.畫龍點睛,產生共鳴
精妙的課堂教學結束語,是整堂課的點睛之筆。教師在一堂課結束時用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語言引導學生細細咀嚼回味,就能使他們進入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曾聽過一堂《筑起我們的血肉長城》的公開課,課的結尾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課即將結束,老師深情地述說:同學們,當我們站在這座豐碑前,讓我們共同對他們也對我們自己說:
有一種精神叫自強!他蘊含著中華兒女不畏強暴,不甘屈辱!
有一種精神叫團結!他蘊含著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同舟共濟!
有一種精神叫犧牲!他蘊含著中華兒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繼!
有一種精神叫堅韌!他蘊含著中華兒女百折不撓,抗爭到底!
抗戰(zhàn)精神永遠不死!光照神州日月天地!鑄就華夏鋼鐵長城!
最后讓我們再次聆聽國歌,以告慰那些活著的與死去的抗日英雄!(國歌響起)
這樣的結語使學生的心靈深受震撼,通過對抗戰(zhàn)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審視,形成對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心靈積累與民族尊嚴的認知回歸,讓抗日英雄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永生難忘。
2.引發(fā)思考,展開想象
抓住課文的生成點,用教學語言給學生一片想象的土壤,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推進,激起學生新的思維興奮點,是教師結課的又一亮點。如教學《動物、植物和我們》一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我向學生求救:“同學們,我們的動物朋友、植物朋友經常受到人類的傷害,我們該怎么幫助他們呀?”等學生交流各自的“金點子”后,我順勢引導:“給動植物朋友立警示牌,這個主意真不錯。下面老師請大家四人小組合作制作保護動物、植物朋友的警示牌。首先要設計一句好聽好記又能打動人的話,然后要設計新穎別致的警示牌樣子,最后涂上漂亮的顏色。比一比哪個小組做得最棒!”充滿激情的教學語言激發(fā)了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和思維靈感,同時也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挖掘深刻的思想內涵——保護動植物上,任其大膽想象,自由發(fā)揮,積極創(chuàng)造,見仁見智。出色的教學收尾藝術,會撩起“下一節(jié)還上品德課”之期盼情緒,讓學生不忍離開課堂。
3.牽橋搭線,拓展延伸
品德課程的一個重要價值是幫助學生學會對社會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經驗,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教學《高峽出平湖》一課時,因本課知識性較強,我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了多次自主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分析、比較,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在課結束時,我出示了課件:“1992年4月7日,三峽工程議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表決,贊成1767票,反對177票,棄權664票,未按表決器的有25人。贊成票占總票數的三分之二左右(67%)??戳诉@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準備如何去探究?”以此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課后去了解我國政府和人民在環(huán)保、文物保護、移民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在探究中得出有價值的觀點和結論——三峽工程是一個人與自然抗爭的“和諧工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可見,一堂生動有效的品德課,教學語言功不可沒。如果說一堂品德課是一首動聽的散文詩,那么勾人心弦的“起調”,引人入勝的“主旋律”,發(fā)人深思的“終曲”就是為它配上的美妙音樂。愿我們的品德課堂因智慧的教學語言而異彩紛呈!
(作者單位:湖州市吳興區(qū)環(huán)球小學
浙江湖州 313000)
責任編輯徐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