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問,可以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開闊學生思路,啟發(fā)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突破難點;可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調節(jié)教學進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促進課堂教學的和諧發(fā)展。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但在今天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粗效提問、隨意提問,而不考慮問題的價值取向、不推敲具體教學目標的情況,要改變如今數(shù)學課堂上的這種狀況,教師必須在課堂提問中理解課堂提問的功能,把握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針對現(xiàn)今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就如何改善課堂提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對教學提問功能的全面認識,有助于教師富有成效地在實踐中運用教學提問手段,并逐步達到教學藝術的境地,教學提問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增進師生的交流,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師生在教學中存在著大量的知識心理和情感意向的交流,這種交流又是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教學氣氛下進行的,實現(xiàn)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而有效的就是恰當?shù)倪M行課堂提問。
2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增強教學的吸引力,磁石般地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以順利完成教學活動呢?實踐證明,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往往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他們或獨立思考,或相互討論,使課堂教學秩序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但都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前進,良好的教學提問藝術既是一種鎮(zhèn)靜劑,又是一股凝聚力,它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3 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精心設計的新奇蘊疑的教學提問,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只有讓學生經(jīng)常感受到所提問題蘊含的疑問和趣味,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4 啟迪學生思維,教學中一個巧妙的提問,常常可以一下子打開學生思想的閘門,使他們思潮翻滾、奔騰向前,有所發(fā)現(xiàn)和領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向學生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fā)展智慧?!?/p>
5 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學提問的目的之一就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給他們增加一些能夠成功“轉述”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有條理、有根據(jù)地闡述自己的思想。
6 提供教學反饋信息,通過教學提問活動,教師和學生可分別從中獲得對各自有益的反饋信息,以作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活動的重要參考,教師應深刻認識并充分地利用教學提問這一重要功能,為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服務。
教師需要花時間來思考教育目的,并對自己所承認的教育目的與實踐中的教育目的之間的一致性程度進行反思,因此課堂教學提問應滿足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1 針對性,針對性原則即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一個班級的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可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只有用層次不同的問題來滿足處在不同水平線上的學生,才能有效地發(fā)揮提問的作用,才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覺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課堂提問忌不分主次輕重,為提問而提問,而要有的放矢,緊緊圍繞重點,針對難點,扣住疑點,體現(xiàn)目標意識和思維方向。
2 啟發(fā)性,啟發(fā)性就是要求教師通過質疑設問,能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并且有較強的提示性、導向性和思考性;或在學生似懂非懂之時,能為其指出正確的思維方向,點撥突破疑難的途徑提問要富于啟發(fā)性,提問要在促進學生思考問題上下工夫,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時候,用孔子的話說就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師要用巧妙的提問指示思維方向和尋找答案的途徑。
3 計劃性,計劃性是指教師根據(jù)課堂教學目標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關心的熱點及學生的弱點,在備課時預先考慮好提問什么、怎樣提問、對誰提問、什么時機提問、提問的難度多大、提問后要留給學生多少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處理的辦法,等等。
4 靈活性,靈活性是指提問的角度、方式要靈活多變,一是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和教學情境等對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的提問,二是教師對各種提問方式要善于變通轉換,并注意和其他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5 時機性,時機性是指教師課堂提問要把握時機和節(jié)奏,即根據(jù)提問的難度、角度、對象及教學情境,掌握“火候”,適時而問,并善于了解學生的疑難,及時發(fā)問,并進行“解惑”,實踐證明,在學生注意力集中和積極開展思維活動時進行發(fā)問,效果最佳。
6 把握好“度”,“度”,這里指教師提問的數(shù)量、難易度和前后梯度,一節(jié)課提問多少合適?應視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和教學情境具體決定,問題多難為宜?從比例上看,一個問題能有四成的學生會回答為宜;從思維角度看,以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為好,前后梯度是指課堂提問要隨教學進程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推進,其難度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要逐漸提高。
7 提問后須點評,當學生回答了教師的提問,教師必須給予評析,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表態(tài),會使學生分不清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完整,什么是不完整,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準確性、完整性的掌握和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這樣就會失去課堂提問所應有的引導作用。
如今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的提問尚存在著很多問題,為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數(shù)學教師尚需在課堂教學提問策略上多花一些心思,對每一個問題,從其準備的理由到提出該問題后的效果,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突然襲擊”,盡可能的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不僅能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同時,老師也能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課堂教學因個別學生的“刁難”而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