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高職高專學生自身和教師兩方面,分析了學生對高等數學缺乏興趣的原因,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該課程興趣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高職高專;高等數學;學習興趣;措施
一、學生對高等數學缺乏興趣的原因分析
高職高專學生是經過重點大學、一般本科院校層層選拔后剩下來的學生,中學階段,他們接受的教育實質上是應試教育,因各種原因,他們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怕數學、煩數學,為了高考擰著頭皮學數學,多數學生底子薄,學習主動性差,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更缺少課前預習和閱讀參考書的習慣,學生進入高職學校后,原來“努力學習,考上好的大學”的愿望徹底破滅,很多學生在高考后“無可奈何”地進入高職高專學校就讀,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yè)形勢相當嚴峻,因此,相當一部分學生是抱著一種混日子的想法來學校就讀,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力。
高等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學科,其是以函數和空間為主要研究對象,相對其他的學科而言,思維的抽象性是其主要特點,但是,高職高專學生受數學基礎、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在學習高等數學的過程中,對抽象數學對象之間的關系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難,往往會感到枯燥無味,進而降低了學習的興趣。
從教師的角度看,一些高職教師對學生高中數學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不了解,再由于高考結束到高職學校開學上課有四個多月的時間,學生掌握的高中數學知識所剩無幾,課堂上,教師不注意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知識的銜接,致使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對高等數學望而生畏,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學生對高校的教學方式、方法不適應,高等數學課一般兩節(jié)甚至三節(jié)連上,課堂上,教師的注意力放在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上,往往忽略概念、公式的推導形成過程,學生沒有對新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所了解,直接接受單調抽象的概念和公式,沒能理解公式的含義和結構特點,只是機械的備公式、套公式,另外,由于課時緊,教學中極少給學生介紹有關數學發(fā)展史和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有些教師對問題的引入過于簡單或純數學化,使得不少學生在抽象、枯燥無味、難懂的數學式子中,逐漸失去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
1 確定學習目標,誘發(fā)學習動機
針對高職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方式方法欠缺,特別是一些學生自信心不足,對高等數學不感興趣的現狀,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明向高職生的職責是什么,未來的出路在哪里;其次應以專業(yè)知識、技能訓練為切入點,通過項目教學、實驗操作、模擬演練等手段,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誘發(fā)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從而激發(fā)學生“我要學”的目的。
2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高職生為什么不喜歡數學,主要在于數學是枯燥無味的,在于數學是高深嚴謹的,要讓大部分學生喜歡數學這一科,作為教師要用情感來感化學生,使學生首先接受教師進而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課堂上教師要特別注意尊重學生,善于發(fā)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高職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的現狀,教師首先要樹立所有學生都能教好的理念,相信學生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并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應該心中有愛,公正、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善于覺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需要、困難及情緒的變化,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在課堂外也應與學生多進行交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既要解決學習方面的問題,也要關心學生生活方面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好感,進而由討厭上數學課逐漸愿意上數學課,學生往往會將對教師的尊敬和喜愛轉化為對該教師所教學科的喜愛,師生情感越融洽,學生就越喜愛老師的課,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就越高;反之,就會產生逆反心理,積極性就無從談起。
3 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建立符合專業(yè)需求的內容體系
高職教育屬于職業(yè)技術教育,是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教育,高職的高等數學教學內容,應在保障專業(yè)知識所需的知識點外,盡量做到簡化處理,不應過多強調其邏輯的嚴密性、嚴謹性,在照顧內容銜接的同時,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實際應Ⅲ能力上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所學專業(yè)課程基礎上,認真分析教材,把支撐專業(yè)課程的內容講深、講透,把不用或用得較少的內容降低要求或刪減,充分體現基礎課程夠用為度的原則。
總之,我們一定要根據高職高專學生的自身特點和高等數學的學科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課前預設、新課導人、課堂互動、綜合評價及課后反思幾方面入手,調動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產生了學習欲望,才能愛學,才能真正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