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但是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就應該努力想辦法。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在課堂上,應把每名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而不亂,變“厭學”為“好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了做到以上幾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以往的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的教學。不給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機會??偘褧r代背景、主題思想或解題思路、習題答案等內容“烤熟”了,然后塞給學生,硬要學生吞下去,讓學生只起一個集裝箱、收藏袋的作用。結果呢?學生學到的知識是刻板而僵硬。孤立而無聯(lián)系的。學生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別人多問一個“為什么”,他們便啞口無言,而新課程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方式。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每名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自實踐、大膽探索。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當講到“一元錢可以買哪幾種東西”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不能以本為本,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為一個數學活動情境:教師準備許多價值不等的小物品。讓學生分組模擬小商店,有的叫大耳朵圖圖商店,有的叫喜洋洋商店等。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一元錢,到商店購物。真買真賣。好似在超市購物一樣。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爭先恐后。把有關的數據從學生的口中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大大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并學會了簡單的換算。
二、做好教學準備科學備課
備課是上課前的一種準備,確實需要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設計。首先是備教材。教材的系統(tǒng)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資料不可比擬的;教材是聯(lián)系教師、學生、生活的橋梁:教材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教師必須全面、正確、深刻地把握教材。其次是備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花時間去認真琢磨學生、琢磨活的課堂,更多地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教材的認識和需要,了解他們的興趣、知識儲備狀況和他們特別關心的一些話題、社會現(xiàn)象等,并把《數學課程標準》中的知識點有機地融入到這些學生的真正需要中。做到課前充分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擬定多種可能有的相應對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需求的話題作為具體的載體,把社會實踐的真實內容作為附著物,進行重組教材、把握教材,全面面向學生。
三、新課程中應具備的課堂教學能力
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我認為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但僅局限于去把握教材是絕對不夠的,新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實踐和探究將會引發(fā)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有些問題不僅涉及本學科教材的內容,而且會涉及本學科以外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要深刻挖掘學科教材,追求知識深度;另一方面要盡量多儲備有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拓寬知識的外延度。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水平。其次,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問題應當辯證地看待,以往的課堂是要求學生安靜地聽。默默地思考。而如今的課堂中安靜則無法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參與;但“熱鬧”又怕學生放任自流,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能保持“熱鬧”,又能和諧、有序、“鬧而不亂”。從而使學生進入一種熱烈研討、你爭我辯的自主學習的氣氛中。是教師們進行課堂管理的新課題。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要講究策略性、靈活性,因為這種課堂很有可能不會按照教師事先設計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生的獨立或合作學習很可能打亂教師頭腦中固有的思路。所以教師應當隨著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來靈活調整教學步驟,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學機智。
四、尊重、贊賞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老師的愛。在教育教學中公心一片善待每名學生,端平一碗水、奉獻一片愛,幫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如為貧困生墊付學雜費、為生病學生交納醫(yī)療費、倒水服藥。夏天為學生備開水,冬天為他們生火爐……我所做的都是些極其普通的小事,但我堅信這點點滴滴如同陽光、雨露般的愛,滋潤著孩子們的心,能給他們帶來自信和快樂。馬克·吐溫曾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辟澝赖闹匾圆谎远鳌S绕涫切W低年級的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你給他們一個五角星、一朵小紅花、一個“獎”字,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親昵的動作,他們都會欣喜若狂。教師熱情的贊揚使他們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真誠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心里輕松,無壓力,身心也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活起來。使他們愉快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兒童才是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