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葉瀾教授曾做過這樣的精辟論述:“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彼裕覀冊谏险n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生動、開放的活動情景。尊重學生的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智慧。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課堂才會團生成而變得精彩。
關鍵詞 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智慧;思路;預設和生成平衡
一、充分利用學生經(jīng)驗,增加教學的生成性
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考慮到現(xiàn)在的學生信息渠道廣泛,平時也經(jīng)常接觸人民幣,于是課前我布置學生回家先向爸爸、媽媽或其他人了解有關人民幣的知識,也可在父母的協(xié)同下上網(wǎng)查找資料,課始我就果斷地向同學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關于人民幣,你已經(jīng)了解了哪些知識?你愿意說給同學聽嗎?”學生興致很高,迫不及待地想把在課前了解的知識告訴大家。有的學生說:100元人民幣是紅色的,上面畫著毛主席爺爺。有的學生馬上補充:人民幣還有防偽標志,用驗鈔機就能檢驗錢的真假呢。有的拿出從家里帶來的硬幣,跟同學一一解釋上面的圖案,儼然像個解說員。還有的同學說:我媽媽說人民幣代表國家形象,不可以隨意在上兩寫字……孩子們暢所欲言,在相互的交流中,不僅輕松地認識了人民幣,還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在小小的課堂中展示自己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到的知識,學生的視野擴大了,知識面也更廣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追求生成的有效性
葉瀾教授提出: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書本,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tài)”,在“多向互動”和“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中凸顯知識的靈活性。
如我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先出示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的天數(shù)。學生通過觀察得知:2月只有28天的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這一年是閏年,再通過觀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數(shù),發(fā)現(xiàn)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只要將年份除以4,沒有余數(shù)的是閏年,有余數(shù)的是平年??吹酵瑢W們的結論,我假裝認同,并繼續(xù)出示2096這個年份讓學生判斷,學生也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的看法,接著我又問學生:“2096年的下一個閏年要過幾年?是哪一年?”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四年后又是閏年,是2100年?!蔽易穯栆痪洌骸?100年是閏年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但當我顯示出2100年的年歷,其中二月份只有28天時,學生很疑惑,探究欲望不言而喻。實際上,這是我精心預設的,因為書上只是在最下面補充一句“公歷年份是整百數(shù)的,必須是400的倍數(shù)才是閏年”,而我為了讓學生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特意設計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們親身經(jīng)歷從“出現(xiàn)錯誤——發(fā)現(xiàn)錯誤——尋求答案”這個過程,這樣才會對年、月、日的相關知識把握到位!正如葉瀾教授所說:“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但并不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地展開學習,而是要求教師有教學方案的設計,并在教學方案中預先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和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條件?!?/p>
三、巧抓隨機事件。促進動態(tài)生成
布盧姆說過:“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闭n堂教學是人的教學,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即興創(chuàng)造”的隨機事件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進程,如果我們教師面對偶發(fā)事件,冷靜處理,則會彌補或推進教學。反而成為有價值的教學資源。
有一次我在教學“時、分、秒”時,上課鈴聲剛剛響起。突然就有一名學生要小便。我正想詢問他下課后為什么不及時上廁所,但轉念一想:何不利用他小便的時間讓學生先關注今天的學習內容呢?于是,我跟學生說:“小朋友,請你們看著墻上的鐘表算一算,他這次小便一共花了多少時間?”該生回來后,學生紛紛匯報他所用的時間,結果說的并不統(tǒng)一。于是我順水推舟:“你們是怎樣看時間的呢?你們想交流嗎?”在學生相互交流中相機教學新知……
案例中的隨機事件,是教學中的“不和諧音”,但我想與其責怪,還不如好好利用這一資源,過濾其消極影響,提煉其有用的成分,成就了一筆意外的教學資源。
四、搭建合作學習平臺,體驗知識的生成
現(xiàn)代數(shù)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方式呈現(xiàn)出多樣性、靈活性、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而其中的合作探究更是被廣泛運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們在一起探討。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事物的理解,學習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豐富全面,更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思辨創(chuàng)新。如學習了有關“倍”的知識后。我出了這樣一道開放題:小紅和小明在商店里買了下面的部分物品,小明用的錢是小紅的2倍。你知道他們各買了些什么嗎?(圖中顯示信息:鋼筆每支8元、巧克力一塊5元、餅干一包4元、筆記本3元一本、橡皮1元一塊、修正帶2元一個),出示題目后,我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并寫出算式表示有關購買方案。然后再小組交流??纯茨慕M的方案多。結果出乎預料。不僅有小明買一支鋼筆、小紅買一包餅干這樣品種簡單的購買方案,還有組合購買方案。更有些聰明的同學進行了規(guī)律性的總結。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交流、討論。不知不覺中內化了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學生的智慧有很多是潛在的,只要我們創(chuàng)設開放、民主的環(huán)境,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啟迪。共同成長,促使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在動態(tài)情境中生成。
五、利用錯誤信息。完善認知結構
學生的錯誤是一種真實的、有價值的課程資源。通過學生的錯誤。教師不但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所學知識的不足。還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然后巧妙地將其轉化為新的課堂教學資源,最終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活動體現(xiàn)。課堂不是一出預設的舞臺。而是師生教與學之間動態(tài)生成的綜合表現(xiàn)。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下,課堂生成的一個情境、一個問題、一個信息、一個錯誤都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對于這些教學資源,我們必須迅速地作出相關反應,適時進行價值引領,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顯露資源中的“閃光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成為魅力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