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學習是師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數(shù)學教學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fā)展中的體驗和交流,使他們成為發(fā)展與變化的主體。小學數(shù)學教學如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給學生留下了什么呢?
一、給學生留下了自由表達的機會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币虼耍處熢诮虒W中應充分讓學生從課堂的教學情境中擴展開去,改變教師“包講”或者學生圍著教師的指揮棒轉。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學模式。
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時,先出示改編后的例題:“媽媽給奶奶和小茵分一個餅。奶奶分到了這個餅的1/4,小茵分到了這個餅的2/8。兩人共分到這個餅的幾分之幾?”學生列出算式后,我并沒有急于講解這道題的算法,而是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生1:我畫了個圖(邊畫圖邊解釋,圖略),從圖中可以看出1/4就是2/8,合起來就是5/8。
生2:我是通過折紙計算的。(邊說邊演示)先把這張紙對折,再對折后打開。這時把這張紙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1/4。如果再對折就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8份,可以看到原來的1/4就邊成了2/8,與3/8合起來就是5/8。
生3:我先把1/4化成2/8,再根據(jù)同分母分數(shù)計算方法計算,2/8+3/8=5/8。
生4:我還有一種方法:1/4=0.25,5/8=0.375,0.25+0.375=0.625,0.625等于5/8。
老師肯定了同學們解決這個問題的這些方法。歸納主要有兩類,一種是把1/4化成2/8再相加,一種是化成小數(shù)蔣相加。并讓同學們用剛才的方法試算1/2+1/3。
學生嘗試計算后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反思,使學生體會到“先化成同分母再相加”是一種通用的方法。而“化成小數(shù)再相加”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這樣的教學,給學生發(fā)表見解留出了較多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往往能表達出老師可能表達不了的、感悟出老師感悟不到的東西,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給學生留下了質疑問難的時間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啟發(fā)劑”。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并給學生創(chuàng)造質疑的機會和時間。
例如,教學“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師生共同探討新知,鞏固練習后。組織質疑。
老師:你們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嗎?
生(圖略):圖(1)的陰影部分用分數(shù)表示是二分之一,圖(2)的陰影部分是三分之一,可圖(1)的陰影部分明顯小于圖(2)的陰影部分。那是不是二分之一小于三分之一了呢?
老師(面露欣喜):這個問題問得多好啊!大家把掌聲送給他。你們能用你們掌握的知識幫他解決嗎?
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后。便熱烈地合作交流起來。逐步明確:比較分數(shù)太小時,進行比較的兩個分數(shù)的單位“1”必須相同。老師肯定了這一看法,并補充了例證:就像小西瓜的二分之一小于大西瓜的三分之一,是完全可能的。
這樣的教學,鍛煉了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也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三、給學生留下了動手操作的自由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于學生對知識生成過程的體驗?!苯處熢诮虒W時。應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把數(shù)學教材中的一些知識設計成學生探討研究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在實踐中掌握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我讓學生拿出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擺一擺不同的形狀的長方體;看一看:擺出的長方體沿長邊每排擺幾個?短邊擺幾排?共擺幾層?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想一想:長方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探究。明白了長方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這樣通過擺一擺、看一看、想一想,使他們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領會、感知、理解并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四、給學生留下了個性體驗的空間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而學生要想獲得成功的體驗,就必須投身到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去,主動實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形成自己對數(shù)學學習的切身體驗。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請同學們幫學校計算平行四邊形花圃的面積。讓同學們小組合作實驗,如何計算這個花圃的面積。然后請同學匯報試驗結果。
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而主動實驗是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基礎。讓學生主動進行實驗就必然開放了課堂,形成張揚學生個性的氛圍,才能展示出學生不同的體驗和困惑,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五、給學生留下課外探究的空間
要讓學生學好數(shù)學,僅僅依靠課堂是不夠的,還應該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空間,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通過把課外探究活動的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加深了對數(shù)學價值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