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投資中獲勝,一定要有勇氣站到少數(shù)人的那一邊去,這樣,你的機會已經(jīng)大了許多。
滬深股市里近2000家上市公司中讓人放心的“小餐館”不多,相反,坑人的事卻屢見不
鮮。但是,我又要說,好公司還是存在的。
上一周賣股票,我反對,相反,我認為應該買入股票,并以一種非常愉快的心情來買。就像你到超市里買東西,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想買的東西越來越便宜了,你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想買的東西越來越貴了,你又是什么心情?
也許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有完全相反的兩個。當你認定,東西會越來越便宜的時候,你可能不會急于去買,因為反正它會再便宜,這時你推遲了買入的計劃。當你認定,東西會越來越貴時,你則十有八九提前你的購買計劃,因為你擔心它會貴得離譜。這就是人們在買東西時的買漲不買落的道理的由來。而心情呢,當東西便宜時,你大多數(shù)時候會高興;東西變貴時,你就禁不住煩躁。
也有另一種可能,當東西越來越便宜,你會沮喪你之前太急于買;當東西變貴時,你就后悔買晚了。這時心情就完全相反了。
如果你是賣東西的一方,你的選擇和心情基本上會與買方正好相反。
我舉這樣的例子就是想說買股票和去超市買東西差不多。也許有人會爭辯,到超市里買的是消費品,而股票是投資品,不一樣。但我的觀點是,對于投資家(其實這也就是大多數(shù)投資者夢想有一天成為的那個人),他眼中的股票更像是他的消費品——買入并受用它,享受它的價值和回報,而不是準備倒手賺個差價。
就算買的東西一樣,那為什么不等到更低乃至于最低時再買?這是大多數(shù)人一定會詰問的問題。我以為,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市場的精確走勢,也無法預測到真正的底點。中小投資者如此,大投資家也如此。但大投資家的本事在于,他們剛好是那個少數(shù)部分人,他們與多數(shù)人保持了幾乎完全相反的思考方式。
大的道理上說,財富由多數(shù)人向少數(shù)人集中,這才會使財富的分配出現(xiàn)多寡不均。我們無法設想多數(shù)人占有多數(shù)財富的局面——這在數(shù)學和邏輯上就是無法實現(xiàn)的。所以,如果你想在投資中獲勝,一定要有勇氣站到少數(shù)人的那一邊去,這樣,你的機會已經(jīng)大了許多。
我知道在中國的市場里還有一種很“主流”的看法,那就是中國的市場是資金推動型的,而不是價值回歸型的。也就是說,這個市場里的投資者大多以“倒騰”股票為賺錢手段,因此,主流觀點支持的買入股票的時點更傾向于當股價處在上升期再來介入——所謂買漲殺跌。
對此,我請投資者從更廣義上來把投資股票與投資一個小生意、開個小餐館做一個類比。我從來沒有見過或者聽說過什么人,高明到他開的餐館從開業(yè)第一天起就賺錢的,何況如果他還把自己租房裝修的資金也計算進去后,更是要經(jīng)歷一段“投入期”了。
道理簡單,但是,我知道人們在看待自己的小餐館和投資的股票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仔細想來,最實質(zhì)的差距就是,小餐館是自己的,好壞了解,搞得好搞得不好怪不得別人,只能怪自己,因此很容易“愿賭服輸”。而對于公司股票,又有多少誠實守信的企業(yè),他們的所作所為可以與投資者自己的小餐館那樣讓人放心呢?
對中國股票市場的信心仍然處在一個“建立和建設”的過程,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我相信投資者也知道,滬深股市里近2000家上市公司中讓人放心的“小餐館”不多,相反,坑人的事卻屢見不鮮。在這種局面下,投資者信心的建立確實不容易。但是,反觀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經(jīng)濟成長,反觀過去二十年中國股市中的上市公司的成長,我又要說,好公司還是存在的。
應該說,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中國經(jīng)濟帶來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享受到了一些優(yōu)質(zhì)上市公司提供的產(chǎn)品和服務。請投資者留意一下我們的這組數(shù)據(jù)(見表),在過去十年里,有28家公司連續(xù)贏利,他們的凈資產(chǎn)收益率也都超過10%。企業(yè)就像一個人的成長,在三十年的市場改革,二十年的資本運作過程中,活下來又活得好的企業(yè)本身不多,而連續(xù)十年贏利的公司更應該被尊敬,被投資者持有。而且,我相信,這些企業(yè)目前仍然處于“壯年”期,他們應該還會有相當不錯的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