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材料作文是201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重要形式。細察高考優(yōu)秀作文,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之所以能勝出,首先是對材料理解得透徹;其次是善于整體性地把握材料,洞察材料的意義;再者是善于超越材料直接概括出的意義,利用相似性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將意義延伸到其他領域。
【關鍵詞】新材料作文 審題 立意
在今年的19套高考試卷中,新材料作文占10個,成為201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重要形式。為什么各地都不約而同地青睞新材料作文呢?因為新材料作文是命題者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據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分析、引申、提煉,然后按具體要求作文。這種題型的優(yōu)點在于考察能力全面綜合,讀寫結合,不易套作。下面以2010年高考福建卷為例談談新材料作文的審題和立意。
所謂審題,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復推敲作文所提供的題目或話題或材料,以求理解其含義,弄清寫作的具體要求,確立寫作中心,確定寫作范圍和重點,確定下筆的角度及感情抒發(fā)的基調,明確寫作方式和方法的過程。新材料作文的構成一般包括材料文字和寫作要求這兩個部分。寫好新材料作文首先必須讀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著深刻道理,并“成為寫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讀懂材料就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新材料作文的審題就是審材料。一般來說,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難懂,問題在于是否能夠準確地分析出材料所表達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繼而確定自己對這個道理的正確態(tài)度。在寫作要求上,新材料作文的標志性語句是“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叭胬斫獠牧稀?,意味著要對本材料作一個全面的理解;“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成文”,意味著可以選取材料中的一個片斷。還有一個關鍵點不能忽略——“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這是一種較之話題作文要嚴格的一種限制,脫離了這個限制來談任何問題都是離題的。
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試題所設置的材料是關于格林童話的由來,其最大的“亮點”是采用“無主題材料”,也可說是“多重主題材料”,即只有故事,不出現(xiàn)關鍵詞,不暗示觀點,這是一個創(chuàng)新點,跟2008年的福建卷材料作文迥然不同。多重主題材料必然涉及“多元有界”,必然涉及“最佳立意”。雖然可以站在多個角度思考,但如何把握原材料內涵,如何找準最佳切入點,如何在構思立意上體現(xiàn)創(chuàng)意,成為考試中的重點。因此,今年福建卷作文在審題上有一定的難度,這樣的題目不容易套題,可以檢測出考生審視材料、分析材料內容、提煉材料立意的水平和能力。它重在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準確地審題立意成為寫好今年作文的關鍵一步。有一些考生說,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也不懂得該從何處下手。那么,為什么會有一些考生讀不懂所提供的材料呢?
新材料作文允許多種立意,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尋找立意。今年福建卷作文材料可切入的角度較多,考生可對格林兄弟行為價值進行贊揚或反思;可從他們朋友的行為中提煉出主題;可談作品價值的發(fā)現(xiàn);可從整個材料來談“換角度看問題”或“評價的標準”等,自由度較大。從審題和選擇體裁的角度說,我個人認為這個題目似乎比較適合寫議論文,因為這一則有關“格林童話”的材料其實想要說明的是一種規(guī)律或者說是一種道理。而一篇好的議論文,往往離不開對所闡述的對象作辯證的分析。作為高中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對事物做現(xiàn)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局部到全體、支流到主流等的分析、品評能力,而且這些分析、品評應當是理性的、客觀的。比如優(yōu)秀作文《我與真善美詩意棲居》的作者非常巧妙自然地亮明觀點:“格林兄弟苦苦尋覓的與人類發(fā)展史的聯(lián)系,于無言處彰顯,那便是亙古以來不變的人之血脈——真善美?!蔽恼屡u了沒有真善美為信仰的實用主義,闡述了真善美的關系:美不能脫離真,美不能違背善。作者能夠從《格林童話》落筆,深刻地指出:“實用主義的發(fā)展迷惑了我們的視線,越來越多的人崇尚于機件般的冷酷言行,我們忽略了美,遺失了真,摒棄了善,似乎惟有孩童依然未忘記那顆心?!边@是一種批判思維,切中時弊,能發(fā)人深省,文章的理性思考是厚重的?!杜既??必然!》的作者則以“偶然進入蚌中一粒沙,若無蚌之日日磨礪,也不會成為溫潤賽玉的珍珠;偶然遺于石縫一樹種,若無韌如磐石之志,亦不能長成黃山上氣勢如虹的迎客松”為切入點,既點明了題意,又開啟了下文。接著,又列舉了電影導演王家衛(wèi)、《三杯茶》的作者摩頓森、畫家梵·高等事例,通過夾敘夾議,闡明了如下道理:“沒有一種偶然的成功,不是用‘必然’的意志繪就;沒有一種偶然的成功,不曾被‘必然’的汗水沾染!”文章做到事例與道理有機結合,充滿了睿語哲思?!秾ふ矣矌帕硪幻娴膬r值》闡述了事物具有兩面性,必須“翻轉屬于自己的硬幣,找尋其另一面價值,事物的其他價值會為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比如舞者赫本,發(fā)現(xiàn)自己無望當上首席芭蕾舞演員時選擇了演戲,精湛的舞技為她的演戲得到更多掌聲,作者采用辯證分析得出了理性的認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是否也應翻轉我們的硬幣,侍弄快枯萎的花草,讓生活充滿情趣……人生路的坎坎坷坷或許都像這一枚枚硬幣,需要你去尋找它另一面的價值。”這種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分析、歸納,無疑有力證明了中心論點。此文在議論中說話不偏、說理不拗,語言的辯證性值得借鑒。
細察這些高考優(yōu)秀作文,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之所以能勝出,首先是對材料理解得透徹;其次是善于整體性地把握材料,洞察材料的意義;再者是善于超越材料直接概括出的意義,利用相似性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將意義延伸到其他領域。正所謂“涉淺水者見魚鱉,入深海中擒蛟龍”。
總之,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不是零點信息的堆砌和雜亂思想的拼合。審題立意是寫作過程中最艱難、最痛苦的階段,在靈魂的碰撞中閃耀著作者思想的火花,在慎重的取舍中彰顯出作者思想的產品,正如巴爾扎克所說:“思想的寶藏需要用測控器遍訪思想領域的汪洋大海……”如果能像弈者下棋那樣專心,如果能像僧人打坐那樣堅持,那么訓練有素的我們定能練就一雙慧眼,在考試中把紛擾復雜的材料看得清楚、明白,揮筆寫就“準(審題準確)、深(立意深刻)、新(觀點新穎)”的考場佳作。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