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到底什么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yè)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笆陿淠?,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熱愛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而作為一個教師要真正做到熱愛學生,具備良好的民主意識是一個必要的前提。
民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但是,在傳播知識、播種文明的校園里,卻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還缺乏民主意識,甚至有些還成了“專制”的代名詞。這是因為,“天、地、君、師、親”的古老中國禮教觀念還多多少少束縛著現代的教學倫理關系,在這種禮教觀念下,我們教師是以知識的權威和真理的化身出現在學生面前,認為學生尊重教師是天經地義,而我們的學生則在師道尊嚴面前完全失去了自我。
誠如一位教育理論家這樣分析:“在今天中國學校的教室里,坐著的是學生,站著的是教師,而精神上,這種局面恰恰被倒了個兒:站著的先生始終占據著至尊的地位,而學生們坐著的身軀里掩藏著的卻是一個個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站著乃至跪著的靈魂?!边@段話或許有些偏激刻薄,但卻能反映出我們教育倫理關系的不合理性。不是嗎?難道我們沒有見過教師這樣教育學生:“即使有委屈也不能與老師頂,老師都是為了你好,你應該尊重老師?!痹噯枺号c老師爭執(zhí)就是不尊重老師嗎?難道我們不能與學生平等地談談話嗎?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就是對老師尊嚴的挑戰(zhàn)嗎?表面上看,這只是一種教育方式的選擇,實質上,這恰恰反映的是我們教師民主意識的缺乏。
近年來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蹲下去和孩子說話?!蔽依斫猓@“蹲下去”不應該只是一種姿勢,一種肢體動作,而是說教師要具備民主意識,真正在心靈的深處平視學生。民主就是平等,平等的不應只是身高,而應該是人格。如果教師心沒有“蹲下去”,而只是身體“蹲下去”,那么,只不過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骨子里還是把自己看得比學生高。
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建設國家的“接力棒”不久將傳到他們手上,他們將擔當起建設“高度富強、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歷史重任。一個從小沒有經受民主精神熏陶,被壓制管教得唯唯諾諾不敢有所言有所為的學生是難當這一重任的。
不可否認,我們的很多教師是具備熱愛學生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的,他們?yōu)榱藢W生,認真研究教材,不斷改進教法,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可謂嘔心瀝血,令人尊敬。但是,如果缺乏了民主意識,無論是在教書還是在育人時,都不能充分尊重學生,效果往往又是事倍功半,這又不可謂不是一種悲哀。一個具有民主意識、并善于培養(yǎng)學生民主意識的教師,在教學中他們會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關注學生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盡可能做到既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也滿足學生求知欲望的需求;盡可能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實施知識、技能的教學。如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可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培養(yǎng)民主意識的方式,可避免“一言堂”“滿堂灌”,也可避免培養(yǎng)“錄放機”式的學生。而一個具備良好民主意識的班主任,則會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fā)揮學生骨干及全體學生的作用,請他們共同參與班集體的建設。在實施對班集體的管理過程中,一方面嚴守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另一方面尊重學生意愿、采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管理方式實施教育和管理,而不是僅做貫徹執(zhí)行學校管理學生條例的“機器人”,從而使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感受、培養(yǎng)民主意識,減少逆反心理的產生。
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讓我們在課里課外、校內校外的每一分、每一秒“目中有生”“心中有生”,用民主精神的光輝推倒擋在師生之間的那堵無形的“墻”吧!
(宜興市東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