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科技迅猛發(fā)展,外界環(huán)境的瞬息萬變導致了學生的心浮氣躁。如今在我們的身邊,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喜歡閱讀,而去選擇看電視、上網(wǎng)等,傳媒視覺形象的沖擊遠遠超過了文字閱讀的魅力??梢赃@么說,閱讀在慢慢地遠離我們學生的生活,同時,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越來越淺陋。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閱讀來提升學生的生命質(zhì)量呢?
一、 讓閱讀走進學生的生活
讀書在我國歷來是件美好的事,先賢們好讀書,正所謂“三日不讀,則覺面目可憎”?,F(xiàn)如今,我們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假日課外自主活動中癡迷于電視、網(wǎng)絡,讀書者寥寥無幾。處于成長期的少年兒童,遠離了閱讀,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閱讀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沒有閱讀,學習就無從談起。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長教師的督促下整日與課本、練習冊、優(yōu)秀作文集打交道,課業(yè)負擔沉重,很少有孩子自主開展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必須面對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在幫助孩子應付考試的同時,更要注意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孩子來說,是父母給他的最大的財富。當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孫幼軍說:“我小時候喜歡讀課外書,這跟我的爸爸媽媽很有關系。我爸爸的俄語非常好,日語和英語也不錯,所以在中文的幼兒讀物尋找不到的情況下,搞了一些俄文和日文、英文的幼兒讀物給我看。爸爸講給我聽的時候,媽媽也在一旁聽。等到我講不出的時候,媽媽就能提示我。很快地,我把那些書背得滾瓜爛熟……”名人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只有將讀書看做是日常的必需時,當閱讀走進孩子的生活時,那么,書就能凈化孩子的靈魂,升華孩子的人格,閱讀也會使孩子的人生發(fā)揮出更大的潛力。
二、 讓學生真正享受到閱讀的興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還提出:“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碑斠粋€人在把自己的整個的心靈浸染到書的海洋中的時候,那種沁人心脾的感覺是無法形容的。讀書時慢慢享受到了其中的樂趣,于是讀書就不是一種苦和累,而是一種精神的旅行。讀書可以改變生活,改變?nèi)说男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以課文為范例,讀點中外名著。高年級許多課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從名著中節(jié)選或改編的文章,講課時把這些片斷的前后內(nèi)容給學生作個簡要介紹,激發(fā)起學生欲了解整個故事的興趣,再把這本書介紹給學生。而經(jīng)典文學名著的閱讀,正是學生走近社會、走近生活的“綠色長廊”,能增加其生活厚度,強化其角色意識,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豐富其文化底蘊,使學生們盡速成長為一名善于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的“有心人”。
(2)天天誦點古詩文,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古詩是祖國古文化的精髓。小學生記憶力強,利用這一時期經(jīng)常背誦這些經(jīng)典,不僅可以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古典文化,豐富語言積累,還可以陶冶情操,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再抽一定時間互相檢查或舉行古詩文朗誦比賽,學生的興趣定能激發(fā)出來。
(3)榜樣效應。榜樣能使學生產(chǎn)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教師有意地向?qū)W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如高爾基、毛澤東、老舍、巴金、冰心;另外,在班級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yǎng)和精神食糧。
(4)此外,還可以組建讀書會,讓讀書會成為學生閱讀和交流的天堂。
三、 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課外閱讀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50萬字?!迸囵B(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使人終身受益。一個人一旦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就可以自我完善“終身教育”,就可以不斷學習新知識,做到活到老、學到老。閱讀無處不在。平時學習的間隙、生活閑暇之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坐下來隨便翻翻的習慣:手里拿著一份報紙,或是一本雜志,每天都能翻一翻,每天都能品一品,了解一些社會新聞,洞悉一些時事動態(tài),學習一些文化風情,捕捉一些生活信息……也定能豐滿學生的生活,練達學生的情感。
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看書讀書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情。”引領學生進入閱讀的天地,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讀書的習慣。那么,我們的語文學習將綻放出燦爛的花朵,學生的生命之花也因閱讀而精彩!
(溧陽市南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