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其實,我退休后覺得:人到晚年,生活中有很多樂趣可以開發(fā)呢!“淘書”便是一種。
離我家不遠的公園里,有一爿小書攤——說是“攤”,其實并無攤床,所售之書不拘種類、版本、品相,一律橫陳于地,風吹日曬,任由人選。
一日,與老伴逛公園時,這個書攤忽然闖進了視野,頓時眼里撞出了驚喜的火花。于是這爿小書攤便成了我常去之地。以“江湖仙散”的心態(tài)站在書攤前,悠閑地打量著每一本書,遇到喜歡的,就像孔乙己一樣“排出幾文大錢”,買下相中的寶貝;轉了一圈,沒遇到心儀的書籍,也不惱,手插衣兜,哼著小曲離開。
“淘書”最大的樂趣是它常常給人以驚喜:不經(jīng)意間,就從一堆舊書中發(fā)現(xiàn)了幾本非常好的書。而且價格非常便宜。那種感覺就像是從煤堆中翻到了元寶一樣。
有一次,我在地攤上居然花20塊錢淘到了《瓜棚柳巷》、《笑笑錄》、《中國通史》、《帝王芻記》等7本大型書店難見面容的好書。我如獲至寶般地抱回家,不吃不喝,展卷通讀,直至華燈初上,夜色闌珊。
那一次的淘書經(jīng)歷讓我如醍醐灌頂,瞬間便開了竅:莫謂山野無諸葛,好書須向淘來得!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把“淘書”當成了晚年的一項生活內(nèi)容,不管是閑逛,還是外出旅游、辦事,每到一地,必先逛一逛街巷里弄的小書攤,在雜亂的書堆中,像考古學家一樣睜大眼睛淘金。一部10冊裝《史記》以區(qū)區(qū)18元人民幣購得,拎書回館,心中禁不住春風駘蕩,確有“抱得美人歸”的英武豪氣;一部48冊裝連環(huán)畫《三國演義》,竟在一條古舊街巷的小書攤上被我“慧眼識珠”,那種驚喜和興奮真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躲開紅塵的喧囂和應酬的煩擾,在僻靜的書房內(nèi)將淘來的“收成”一一展卷,那份欣喜、慶幸與滿足,簡直難以用文字形容。
淘書有時是分場合地點的。真正的淘書大多是在不求聞達的僻靜小街舊巷里,一位老者,一個馬扎,一副眼鏡,一爿書攤,一伙看書的閑人,一股書卷的氣息——這便是淘書的最佳境界。
淘書有時又是不分場合地點的,完全憑的是機緣。譬如途中下車小憩,猛抬頭,便見一處書攤撞入視野,三五分鐘的瀏覽,便可能抱得三五孤本、珍本而歸。有時途中內(nèi)急,正欲尋一僻靜處“方便”,不經(jīng)意間,卻見對面屋檐下掛著一“荒村書店”的簡陋牌匾,進得店來,一股濃重的書卷氣息撲面而來,轉眼間已從書堆中淘沙煉石般地挑出了《紅樓夢圖詠》、《西游記圖詠》、《史記百解》、《蒲柳人家》、《豆棚閑話》等奇珍異書,欣欣然抱書而歸,全然忘了內(nèi)急……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边@幾年,我淘來的書籍已逾數(shù)千冊。閑暇時翻翻讀讀,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享受著心靈的愉悅。這種愉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淘書享受的是淘的過程,結果倒在其次。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