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衣食無憂的現(xiàn)代人來說,秋天進補是件樂事。然而凡事都有個度,好口福也會帶來問題。入秋后到醫(yī)院就診的脂肪肝患者往往會有所增加。北京佑安醫(yī)院著名肝病專家孟慶華教授提醒:過度貼秋膘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嚴重的會患上脂肪肝。
孟教授指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膽汁、儲存肝糖原及解毒等重要機能,在各種代謝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轉化及分泌等過程都離不開肝臟,若因各種原因使肝臟脂肪代謝功能發(fā)生障礙,致使脂類物質的平衡失調,脂肪在組織細胞內儲積,其儲積量超過肝重量5%以上或在組織學上有50%以上肝細胞脂肪化,便可稱為脂肪肝。
談到脂肪肝的臨床癥狀,孟教授說,患病后少數患者會感到腹部不適、右上腹隱痛、乏力等;約有4%的患者有脾大、8%的患者有蜘蛛痔及門靜脈高壓的體征。孟教授還特別強調:脂肪肝的臨床表現(xiàn)與肝臟脂肪浸潤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內過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癥狀可消失。
孟教授提醒人們,秋季進補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貼秋膘要注意體內的酸堿平衡。正常人血液的PH值應該呈弱堿性,一般情況下,人體可自動調節(jié)并平衡體內的酸堿關系,但是如果大魚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多了,超過了機體的耐受程度,就可使血液發(fā)生酸性偏移,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脂肪肝等病。所以,忙于進補的時候,大家不要忘了多吃些時令蔬菜、水果,以及茶葉、豆制品、杏仁、栗子等堿性食物,以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
小心秋后發(fā)福。適當進補確實有助于恢復體力,因為經過苦夏之后,人們總覺得營養(yǎng)沒跟上,應該加以補充。但是若吃得多、動得少的話,很容易秋后發(fā)福。所以,進補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一般人可從日常飲食中得到足夠的營養(yǎng),不用刻意進補,而且中醫(yī)認為,立秋后是生津養(yǎng)陰的好時節(jié),高脂肪并不利于養(yǎng)生,倒是豆芽、菠菜、胡蘿卜、芹菜、小白菜、萵筍等蔬菜,營養(yǎng)豐富又不容易讓人發(fā)胖,秋季可以多吃一點。
食補除秋燥。隨著天氣漸漸轉涼,人們往往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故應吃些生津養(yǎng)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中醫(y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系十分密切,秋季應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如百合、蓮子、杏仁等。杏仁是我國傳統(tǒng)的潤肺食物,按照中醫(yī)學的理論,“杏仁性味苦、辛,入脾、肺、大腸經。辛則散神、苦則下氣、潤則通便養(yǎng)顏、溫則宣滯行痰?!睋嗅t(yī)古文獻《藥性論》記載,杏仁可以“治心下急滿痛,除心腹煩悶,療肺氣咳嗽,上氣喘促,入天門冬煎潤心肺,可酪做湯養(yǎng)潤聲氣”。文獻指出,杏仁不但可以治心肺病患,對聲帶、咽喉也有保健功效,還可減緩咳嗽癥狀。
除不要過量進補外,有4種不良習慣容易招惹脂肪肝上身。
一是不吃早餐,這會直接導致營養(yǎng)、能量攝入不足,然而上午的工作、學習往往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久而久之,就會引起營養(yǎng)不良和能量代謝紊亂,從而誘發(fā)或加重脂肪肝。
二是不少中青年為集中精力先處理完手頭事情常錯過正常飯點,這也會埋下脂肪肝隱患。
三是早餐、中餐隨便對付,最看重回家吃的晚餐,有時加班太晚還會增加一頓夜宵。而長期在晚上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又缺乏運動,就會導致營養(yǎng)過剩,天長日久易形成脂肪肝。
四是不留出完整的時間吃飯,而在工作或休息時吃很多零食。這些高熱量、低營養(yǎng)食物的攝入,也會導致熱量聚集、營養(yǎng)缺乏,從而引起脂肪肝。
最后,孟教授強調說,防治脂肪肝最好的辦法就是調整飲食結構、適當增加運動、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重癥脂肪肝者最好還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科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