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生知識的儲備、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大都依賴于課堂。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及學生的參與和投入,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育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等,都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此,必須做好如下工作:
一、領會課標,“吃”透教材
不管課程怎樣改,鉆研課標、把握教材永遠是教師的基本功,如果教師自己對課程標準和教材吃不透,就很難有效地引導學生。開車最怕路不熟,教學最怕教材不熟。如果教師對課標和教材不熟,領著學生繞圈子,浪費時間,家長和學生是不愿意的。這不僅是教師的基本功問題,也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問題。
因此,教師要認真對照課程標準研讀教材,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教材分析。不管你教哪個年級,都要把握本學科整個學段的教材和課程標準,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高屋建瓴地從整個學段的高度來教好每一篇課文、每一節(jié)教材。
二、細化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各有不同,如果教學中采取“齊步走”的教法,會造成優(yōu)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局面,打破這一局面的有效途徑是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彈性”處理,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細化目標層次。
對優(yōu)等生、中等生,以自學、小組討論為主,通過學生自學、質疑、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完成每節(jié)課所規(guī)定的任務。對學困生則以學生自學、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為主,使其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三、集體研課,讓課堂更為扎實、有效
備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備好一節(jié)課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鉆研,更需要集體的研討,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有效地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并在教學實踐中反復推敲,共同琢磨,讓課堂教學更為扎實、有效。
我們改革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推行“分工研課——小組議課——集體定課——個性修改”的備課程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分工研課:放假前,教研組長將下學期全冊教學內容分解給教師,每個教師分別作為一部分教材的研課帶頭人,與組內教師在充分學習課標、研討教材的基礎上,備好所承擔的教材教案,并打印成電子文稿,作為進一步研討的基礎。小組議課:同級同科教師在組長帶領下,對教案中的教學過程、重難點、拓展練習、課后作業(yè)設計等環(huán)節(jié),逐一推敲,認真研討,研究結果由組長做好記錄。集體定課:在組長帶領下,教師對分工研課的內容展開全面討論,首先由分工研課的教師就教案設計做中心發(fā)言,全面簡述自己設計的思路,準備實施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后組長就小組議課中的成果做教案修改陳述,再由全組教師就重難點突破、課堂手段、相關習題補充、疑難問題等充分發(fā)表個人意見,最后組長根據老師們的討論結果確定教學方案。每一次的小組議課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個性修改:在保持共性的基礎上,教師根據班情學情,個人教學風格,對教案進行再修正,這時的教案是教師走進課堂的藍本。經過修改這一環(huán)節(jié),既保持了教研組老師們的共同意見,又充分展示教師教學的個性特色和個人魅力。這種備課方式,節(jié)省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讓教師有更多時間去研究學生,反思課堂得失。
四、課堂提問要有技巧
對教師而言,課堂提問能否有效地激起學生思想的波瀾,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這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茖W適度的設疑提問,不僅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建構起鋪墊作用,還能分散新授課的難點,讓學生逐一消化。所以,教師要善于用思辨的語言帶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引導之法,貴在善問。學生知識遷移的關鍵是教師的課堂設計。教師應從學生的視覺、聽力入手進行備課,使課堂教學變平板的說教為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鏈,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學習是快樂的。
五、加強學法指導,調動參與意識
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傳授了多少知識,而在于教師是否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享受學習的樂趣,真正讓課堂成為“樂教”“樂學”和諧共振的磁場。
只要教師從學科本身出發(fā),精心挖掘,精于設計,恰當運用多種途徑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課堂教學就一定會展現出無窮的魅力!
六、精講多練,提高課堂實效
精講,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講與不講,少講與多講;多練,就是讓學生多參與、多體驗,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進行合理充分的訓練。教師的精講與學生的多練,會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為了讓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我們在課堂上堅持“三講三不講”的原則。“三講”即講學生自學和討論后理解不到位的問題,講學生易混易錯的問題,講激發(fā)學生進取、提高學生探究意識的問題?!叭恢v”即學生不自學不講,學生自學后會的不講,學生不展示不講。我們根據以上原則,提出了“單元深入,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究”“小組匯報,教師點撥”“鞏固練習,拓展提高”“課堂小結單元回歸”的“和諧教學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通過實踐,學生參與度提高了,真正進入學習狀態(tài),都體驗到了學習和成功的快樂。
(責 編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