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揚州,是中國江南最有故事情節(jié)的城市之一。細膩靈動,繁花生樹。像是迎風(fēng)的柳絮,飄渺于四月的煙花里……
引子
坐著省際大巴,跨越甌江,然后是錢塘江,接著是長江。錢塘江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沿著運河由南往北,最先出現(xiàn)在視野里的城市:無錫、蘇州和揚州。從唐以來,這三個杏花煙雨江南的城市,在史書上都有極高的出鏡率,美麗的江南因他們的演義鮮活生動,中國的文化因他們出場厚重出彩!
揚州很古,中國最早的九州里就有她的名字。從吳王夫差開鑿聯(lián)系長江與淮陰河的運河邗溝算起,也有將近二千五百年,二十五個世紀(jì),每一個百年,無不異彩紛呈,猶如一浪高似一浪的廣陵潮,也無不驚心動魄。揚州的城市故事,像是張若虛的一曲《春江花月夜》,雖是隋唐的月色,卻是一唱而千古。
唐詩人張祜有“人生只合揚州死”句,到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黃慎寫出“人生只愛揚州住”。
這一生一死,在詩人的筆下,不折不扣地幻化成為人生最好的歸宿地了。隋煬帝是一位富有詩人想象力的帝王,可惜生前的榮華與死后的落寞,就像廣陵的名字一樣,揚州真的成為他永遠的歸宿地。另一位與揚州共生死的大人物是劉濞,他選擇了富庶的揚州作為封國的都城,歷經(jīng)圖治的吳國成為富甲一方的諸侯國,足已說明他有治國的雄才大略,遺憾的是,一件私事讓他種下仇恨的種子,也改變了他的后半生。
相對來說,東甌王昭襄與他們比較,其社會的認(rèn)知度低,活動的舞臺要小得多,也與揚州沒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他不過是被藐視的南方百越之地的一個部落首領(lǐng)。但他沒有自貶,抓住機遇,投身到吳王造反革命的大熔爐里,瀟灑干一回,最后,迷途知返,用劉濞的腦袋換得東甌人民的平安無事,也堪稱用得大智慧而化險為夷。因此,大史學(xué)家司馬遷先生在寫下《史記》時,沒有忘記給東甌王華麗的轉(zhuǎn)身帶上一筆。
一個逃不了宿命人物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睂憮P州的詩很多,也非常地美。但到過揚州的詩人,從來沒有正面吟詠過隋煬帝。不是取笑,就是揶揄感嘆。唐代皮日休倒是寫出心里話:“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計多?!?/p>
一千三百多年前,隋煬帝舉國之力開鑿貫穿南北的運河,從此,中國有了一條唯一南北走向的人工大河。一個只做了幾年又死與非命的皇帝,一身能做這樣像樣的事業(yè),后人還得要好好地感謝他。從吳王夫差到隋煬帝,這些富有想象力與探索精神的帝王們,顛覆了傳統(tǒng)西東走向的河道,從此有了南北走向的人工河,使得中國的江河才有真正意義的南北縱橫的概念。沒有運河,唐、宋、明、清的開國建都,經(jīng)濟的繁榮將是不可想象的。有了運河,才有帝國源源不斷的物流和官辦的漕運體系,南北之間才有大規(guī)模的運輸,沿運河而形成的獨特的運河文化。
揚州就是運河的產(chǎn)物。事實上,煬帝來揚州決非是很簡單是為了個人的享受之事,這是由唐人所寫的《隋書》的有意歪曲。但由于他本人在位過于苛嚴(yán),他是殘暴為后世所詬病,因此,正史及野史書寫他時都帶有很個人情緒。由此,他也落下了千古一罪人的形象。如果對隋朝的歷史做一個認(rèn)真的梳理,會發(fā)現(xiàn)楊廣決非是一平庸之君,從能力與謀略上都有上好的表現(xiàn)。他從晉王變成太子,就是一場不見血的宮廷政治斗爭。隋文帝的長子楊勇,在隋文帝即位后不久,被冊立為太子,那時才二十來歲,參與了楊堅打天下,并立了功勞,原本文帝是以儲君的要求來規(guī)劃楊勇的未來,只是楊勇很不爭氣,隨著天下承平,他的一些劣跡也漸漸顯露。而此時,楊廣要聰明得多。早年,他在并州總管任上,即對前景有一個規(guī)劃,特別是對大權(quán)在握的獨孤皇后是言聽計從。在選妻子聽由其安排。楊堅的帝位是從北周接受靜帝禪位而得,八年以后隋軍攻入建康,統(tǒng)一了全國。晉王楊廣在平陳戰(zhàn)爭和抗擊北方突厥侵?jǐn)_中功績顯赫,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給他加官晉爵外,還下詔天下名門世家,統(tǒng)統(tǒng)將家中未出嫁女兒的生辰八字呈報朝庭,以便為年方二十一歲的楊廣選一相配的王妃。最后合八字,唯獨剛滿九歲的蕭氏女的的八字與楊廣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于是選定了她。雖說沒有到成婚年齡,但那獨孤皇后對這未來的媳婦是喜歡得不得了。不急于成婚,那就先當(dāng)楊家女兒養(yǎng)啊。請來家庭教師,教她讀書、作文、繪畫、彈箏。聰明過人的蕭氏女學(xué)什么像什么,往往一點就通,四五年下來,她不但出落成一個明艷秀麗的小美人,而且知書達禮,多才多藝。到了蕭氏十三歲那年,隋文帝與獨孤皇后覺得時機成熟了,于是商議決定為他和蕭氏女完成了婚事。楊廣這年是二十五歲,新娘才剛滿十三歲。
洞房花燭,美人入懷,讓常年奔波征戰(zhàn)在外的楊廣的心靈有了暫時的撫慰。但對于心懷夢想的晉王來說,他對太子之位羨想已久。而作為大哥又是太子的楊勇此時就成為一道橫亙他面對的一道無形障礙。因此,要能名正言順地成為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就必須要掃除前面的阻攔。有膽有識,韜略于心的他開始“演戲”了。
他的戲從幾個小品的片斷可看出他不同尋常。首先必須從印象分上取勝。第一個回合,他以軍功向隋文帝及朝中官員表明自己的才能。通過南征北戰(zhàn),攻城掠地,他得了個滿分。在楊堅看來,二兒子的才能要遠勝太子楊勇。但楊廣非常清楚,如果僅此一點,那是遠遠不到廢長立幼的理由。只有出奇招才有制勝的可能。他知道楊勇當(dāng)上太子后,生活奢侈講排場很讓父王楊堅詬病。于是,從節(jié)儉上入戲。據(jù)說,每當(dāng)楊堅要來他府中,他就把濃妝艷抹的姬妾美女們統(tǒng)統(tǒng)鎖進地窖里,堂前屋后刻意安排些穿著粗布衣服的的年老色衰的老婦人來灑掃接待。又故意把古琴的弦弄斷,上面灑些塵灰。這些以示勤儉、不近聲色的表演,楊堅仿佛找到立國之初時的自己,感動不已。這個回合,又使楊勇失分不少。當(dāng)然,楊廣知道,與楊勇在生活細節(jié)上PK,是小兒科,比分是不會拉開太大的,唯有通過政治手腕,才有置對手于死地。按照對手的敵人是盟友的定律,他選擇了與楊勇不和的越國公楊素的政治打手,楊素也心知肚明楊廣的野心,他相信楊廣能力與太子的抗衡中將會最終得勝。因此,他利用自己可以與隋文帝與獨孤皇后接觸的機會常常借機中傷太子。太子本人不爭氣,加之外因上的丑化,楊勇的印象分越來越低。在楊堅病重期間,楊廣集團開始行動了,首先,散布說是楊勇為早些當(dāng)上皇帝,咒罵隋文帝早死,并準(zhǔn)備起兵造反。此話通過很婉轉(zhuǎn)的方式傳到病榻上的楊堅的耳中,為了證實此事,他派的是楊廣安插在身邊的親信去調(diào)查,結(jié)果可想而知,楊勇最終被廢了太子的位置,楊廣名正言順地當(dāng)上了太子。接下去,楊廣認(rèn)為如果隋文帝有可能病好后,對自己會是一個夜長夢多的結(jié)果,不如來個快刀斬亂麻之勢。此時有一個插曲更加堅定了他政變的行動,當(dāng)他當(dāng)上太子后,他的一封等待隋文帝死后自己如何登基的信件,竟然被不負(fù)責(zé)任的信差送到病榻上的楊堅的手里,此時,楊堅開始懷疑二兒子,但為時已晚,被嚇了一身冷汗的楊廣一不做二不休,以雷霆萬鈞的速度,帶親兵二千多人沖入皇宮,與宮內(nèi)親信里應(yīng)外合,可憐這叱咤風(fēng)云的隋文帝竟被最信任的兒子用一只枕頭捂悶而死。
接下的故事,那就是按照楊廣的既定方針辦了。太子楊勇被殺,他成為南北朝分裂后大一統(tǒng)的隋朝第二任皇帝,也成為了隋朝末代皇帝。不過他當(dāng)皇帝最大的功勞是用很短的時間完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并為以后的歷代物流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做出不可磨滅的功勞,同樣他的國家也因為此河開鑿,開銷的過大而成為走向末路的一張單程的船票。618年,他最后一次沿著運河,來到他深愛的揚州——曾經(jīng)的廣陵(難道他的名字里已早早伏筆?),他竟然成為自己信任的部將宇文化及的刀下之鬼。楊家取了宇文家族的天下,最后也是死在宇文家人的手,這仿佛是宿命。死后的楊廣就被草草地葬在揚州郊外的雷塘?!熬跞贪哑疥悩I(yè),只換雷塘數(shù)畝田”。唐朝的詩人羅隱看過后無比凄涼的感嘆道:一切的榮華都是虛空??!
一盤圍棋引發(fā)叛亂
車到了揚州。照行程的安排,我們參觀了揚州的印刷博物館和揚州博物館。兩館挨在一起。展示的主題各不相同。揚州的印刷業(yè)真正的崛起要晚到明清以后,兩淮鹽商的發(fā)達,對文化的需求,揚州成為當(dāng)時江南最為重要的印刷中心,其印刷品之精美令人嘆為觀止。但是,在揚州博物館里,它以“廣陵潮”為基本陳列,通史式地盤點了揚州從古至今的發(fā)展脈絡(luò)。展示如主題所寓意的,揚州的城市故事如同長江之水,一浪推一浪,浩浩蕩蕩,將揚州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用各種陳展手法表現(xiàn)出來。令人印象深刻。
揚州以城市的規(guī)模出現(xiàn),始于春秋,因為吳王夫差北上爭霸在揚州開邗溝通江淮,又筑邗城以屯兵馬。揚州成為南北東西的通衢之地。但它的真正繁華是從西漢開始。劉邦為了建立劉家天下,將立國之初封分各地的異姓王逐一殲滅。在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廢楚王韓信,將其領(lǐng)地一分為二,封劉賈為荊王,封劉交為楚王。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攻打荊國,他率兵御之,為布軍所殺。后劉邦親自率兵平叛,兵敗的淮南王英布,被誘騙到番陽(今江西波陽),結(jié)果在農(nóng)舍中割下腦袋,被送往長安報捷請賞。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月,劉邦改荊國為吳國,立侄子劉濞為吳王。
劉濞的出場,西漢帝國悲喜劇的劇幕緩緩地拉開。以后的日子里一個又一個圍繞著吳王的故事傳說如同一幅歷史的畫卷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在世人的面前驚心動魄。劉濞本是劉邦二哥劉仲的兒子,也就是劉邦的親侄。劉濞這個人長得鷹鼻鼠眼,估計是個不太英俊的人。按劉邦的話來說,劉濞這個人長得就是一副反賊模樣。但是當(dāng)時由于荊王劉賈被英布殺了后,荊王沒有留下后代,而劉邦的兒子們年齡又比較小,再加上吳郡、會稽郡這些地方的人比較輕俘強悍,而異姓王又是那么的不可靠,所以劉邦就讓劉濞當(dāng)了吳王,管轄三君五十三城。別小看這劉濞,他絕非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的一介武夫,吳國在他的統(tǒng)治下,卻是到處鶯歌燕舞,該免的免卻,該留的都留給百姓,什么醫(yī)療、養(yǎng)老保險都給保起來,孩子們讀書也是大力提倡,因為國內(nèi)物產(chǎn)豐富,朝廷又實施了富民政策,不出幾年,戰(zhàn)亂后的吳國開始崛起,成為劉氏分封的諸侯國實力最強大的。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一方面,在國內(nèi)知識分子們有很好的政治與經(jīng)濟待遇,只要是人才,不管他以前的黑五類還是做過偷雞摸狗的營生,出生身分都不計較。一些天下的亡命之徒來到吳國開礦,曬鹽。雖說是犯了罪,只要人到了吳國境內(nèi),就會給戶口,其他諸候國的人來抓,這是不允許的。這樣,四面八方的各路英雄豪杰都來到揚州城里,只要有一技之長的都留下,免費提供住宿,分給安置房。劉邦也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歷史上的大事件往往都是由小事發(fā)展起來的,雖說劉濞的后腦勺上天生有反骨,但畢竟是劉家天下,更何況他的封國是最富裕的江南地區(qū),中央也很放權(quán),花開一樣的日子,無論如何他是找不了要造反的理由的。事情的分水嶺是從一偶然的事故開始的。話說有一年劉濞派太子劉賢來到長安的皇宮朝覲,文帝派皇太子劉啟陪吳太子玩,誰知兩個年輕人在下棋時為一步棋吵起來,誰也不肯相讓,劉啟一怒之下抄起棋盤砸向吳太子,正巧砸在劉賢太陽穴上,把他給打死了。劉濞要求劉啟他爸當(dāng)朝皇上文帝以太子禮節(jié)安葬長安,此要求不但被拒絕還要移葬劉濞封地廣陵。當(dāng)遺體運到吳國的時候,劉濞氣就不打一處來。劉濞心想,你兒子打死我兒子,連個道歉的話都沒有,還這樣對待我,你兒子是兒子,我兒子就不是兒子了嗎?一氣之下,劉濞又把其子的遺體弄到長安去了,要求就在那安葬。文帝并不是不痛心這事,而是看到劉濞為這事鬧別扭,如果不給點顏色,以后怎么領(lǐng)導(dǎo)各諸侯國啊,于是,便沒有處罰劉啟,但厚殮了劉賢。之后,吳王劉濞生氣就稱病不再去長安拜見皇帝了。漢朝中央對劉濞的做法很有意見,私底下還派一些人暗地里調(diào)查劉濞,但信息反饋回來還是不錯的,國富民強,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既然你劉濞得民心,文帝也就來做一個順?biāo)饲?,何況劉濞有怨氣也是因吳國太子被自己的兒子誤傷而死。于是發(fā)布一道詔書,說吳王劉濞可以不必來長安朝圣,還賜給他一把權(quán)力的手杖(這是古時對老年人尊敬和優(yōu)待的象征)。文帝想這種禮遇可是其他封王所沒有的,劉濞也該知恩知足了吧。一段時間以來,劉濞與朝廷間的矛盾表面看來似乎好像是平息了,不過,至此,劉濞的腳再也沒有踏進過朝廷的臺階一步。如果你認(rèn)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劉濞心中的不快也會慢慢釋懷,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他心中一直埋著仇恨的種子,無時不等待發(fā)芽的機會。
文帝一死,皇太子劉啟即位,他不是別人,正是下棋時親手把劉濞的兒子活活打死的兇手。此時的劉濞已是年逾花甲的62歲老人了,正感到復(fù)仇遙遙無期之際,一根導(dǎo)火索卻被景帝身邊一個叫晁錯的人給點燃了。晁錯是景帝身邊的謀臣,也是一個有理想敢作敢為善于思考的改革家,這個人憂國憂民,從漢家天下的大局出發(fā),面對分封全國各地的同姓諸侯王不斷膨脹的權(quán)力對中央造成重的威脅,于是他積極鼓動景帝要“削藩”。什么叫削藩?就削去諸侯國的人事權(quán)、財權(quán)和土地所有權(quán)。在文帝時晁錯就提過,當(dāng)年文帝想過,覺得都是劉家天下,沒必要把事做得太絕,此事要弄不好,還會傷筋動骨,于是就一直拖著沒干。到了景帝時,天下太平,國力更強大了,于是,當(dāng)晁錯再次提出時,景帝就愉快地接受了。傷腦筋的是先從哪個王開始呢,想來想去,還是從最弱小楚國、趙國下手吧,一個削去了東???,一個削去常山郡,接著膠西王也被削減了六個縣,這接力捧一路傳下來,看來誰都不能幸免啊。此事強烈地刺激著強大的吳王劉濞。哼,劉啟,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了,想當(dāng)初你還欠一條人命沒還呢,劉濞一不做二不休,秘密地派出多路特工,開始到各諸侯國做策反鼓動。你還別說,他的政治思想工作還是做到家了,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竟然有楚、趙、膠東、膠西、菑川、濟南六個封國同意與劉濞一起扛槍鬧革命。正史一般稱之為“七國之亂”。
一聽說南方七個封國在劉濞的領(lǐng)導(dǎo)下造反了,朝廷一下炸開鍋了。理想主義者劉啟,此時也是亂了分寸。后來一了解,他們的反叛是因為晁錯亂出點子,目的就是要趕快到長安去把皇帝身邊的“奸臣”給滅了。天真的皇帝一想,把晃錯殺了,他們不就不造反了嗎??蓱z的忠臣晁錯就這樣被景帝不明不白地當(dāng)了替罪羊,真是死不瞑目啊。很傻很天真的皇上不知道,劉濞可是沖著你的寶座來的。說滅晁錯是借口,尋機滅你劉啟倒是真的。最后,一看劉濞的聯(lián)軍向北打過來一點停下來的跡象都沒有,人也清醒了,于是,馬上派出老帥周亞夫擔(dān)任前敵總指揮。剛開始,劉濞的聯(lián)軍還打得不錯,勝多敗少,但后來,劉濞一點也不放權(quán),也聽不進前線指揮官的合理意見,導(dǎo)致了各路人馬常常各自為戰(zhàn),而劉啟倒是不錯,徹底地推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寬松政策,讓周亞夫放下包袱,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一下子戰(zhàn)場的局面大大改觀,劉濞的聯(lián)軍本來就來自五湖四海,更不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走在一起來的,于是在你敲你的鑼,他打他的鼓中,最后作鳥獸散,七國之亂就這樣被周亞夫打得落花流水春去也。最后的結(jié)局是參與封國的王都是人殺國除。這里還值得一提的是叛亂主角劉濞先生,他沒有戰(zhàn)死在革命的第一線,卻悲慘地死在看不見的戰(zhàn)線上,一位曾經(jīng)是同盟軍、后來反水叛變的地下武工隊者——來自僻遠的同盟軍東甌國王的屠刀之下。對于曾打敗過英布,英名一世的他,這種死法也算是窩囊得可以了。難怪后來劉濞的兒子總要沒事有事地找東甌王算賬,這是后話,先打住不說。
東甌王的那場愛恨情仇
說到東甌王出場,還得從《史記》里說起。司馬遷先生專門用了一個章節(jié)《東甌列傳》寫東甌國的事。恰恰這東甌王與劉濞又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guān)系。有關(guān)他們之間從盟友到仇敵的轉(zhuǎn)變稍后再做詳解。這里先說說這東甌王是何方神圣。
東甌王的分國在東甌,東甌就是現(xiàn)在溫州一帶,當(dāng)然面積要比現(xiàn)在的行政區(qū)劃大得多。它是中國南方百越的一個分支。按史書里記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夫差后,分封子孫到各地做王,派了一個兒子來東甌當(dāng)領(lǐng)導(dǎo),另派一個到福建一帶管理閩越的事務(wù)。傳到第六代安朱時,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并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度,東甌國與閩越國被合并成一個閩中郡,安朱也降格成為郡長。這東甌國傳六代就消失了。不過秦國立國十來年,農(nóng)民陳勝、吳廣被壓迫得受不了造反,后來劉邦、項羽打到都城咸陽滅了秦二世胡亥,兩人為爭天下又打了幾年楚漢內(nèi)戰(zhàn),這時安朱的兒子騶搖已成長成一個英勇善戰(zhàn)的將軍,他在離甌江邊不遠的都城里,嚴(yán)密關(guān)注著北方兩雄爭斗,看著天象,打著自己的算盤,并準(zhǔn)備在合適的關(guān)節(jié)上撈得一點勝利的果實。就在北方烽火連三月的時節(jié),騶搖從派出打聽消息的特工口里獲得準(zhǔn)確情報,經(jīng)過分析,最后得出結(jié)論,劉邦在用人與胸襟上優(yōu)于項羽,天下必為劉邦所得,于是,在一個月高風(fēng)黑的夜晚,他果斷派出自已的精銳部隊,揮師北上加入到劉邦的革命軍中。這一政治投機最后證明騶搖是有遠大的政治眼光。劉邦革命勝利后給騶搖的回報是,準(zhǔn)許重新立國。騶搖也順理成章當(dāng)上了中斷幾十年的東甌國的新國王。公元前192年,新任國王正式接到朝廷的任命書,開始了帶領(lǐng)東甌人民譜寫生活新樂章了。由于山高皇帝遠,東甌國人民過上一段寧靜的世外桃源式日子。但天有不測風(fēng)云,公元前,離東甌國不遠的劉濞在廣陵(揚州)起兵造反了。這時騶搖已經(jīng)死了,是他的兒子當(dāng)王,劉濞馬上派出工作組到東甌、閩越、南越三國來做說客。但此時的東甌王已沒有他父輩時的智慧了,馬上爽快答應(yīng)下來,倒是閩越與南越兩國老奸巨猾,一直打著哈哈,沒說參加也沒說不參加。這樣?xùn)|甌國的部隊跟著劉濞打仗,聽著他的瞎指揮吃盡苦頭,后來劉濞的七國部隊被周亞夫打敗,劉濞只能往南逃,當(dāng)時東甌王的殘部也正往東甌國回的路上,人數(shù)還不少,有幾萬人。于是,劉濞想利用東甌國的部隊,重整舊部,待機行事,準(zhǔn)備東山再起。他人也住在東甌國軍部的帳蓬里。不知什么原因消息走漏了,于是,西漢朝廷暗中派出密探,打通關(guān)節(jié),來到東甌王面前,給他很多錢財,并做了不少許諾。東甌王想,如今劉濞是一只落到平陽里的虎,早已失勢了,再想到自已因欠思考,竟站錯了隊伍,目前是痛改前非最好時機,反水后不但可將功抵罪,還可以挽救東甌國人民不遭報復(fù)。經(jīng)過一番權(quán)衡利弊,最終同意了漢朝密使的做法。于是,在一個夜晚,正當(dāng)劉濞熟睡之際,派軍中的行刺高手,進入帳蓬神不知鬼不覺地割下了劉濞的頭,用盒子一裝,連夜送到長安請功去了。這劉濞聰明一世,最終就這樣成了東甌王的刀下鬼了。劉濞的兩個兒子子華、子駒聞訊后就逃到與東甌毗鄰的閩越國尋求政治避難。
吳國的江山就這樣從西漢的版圖中消失。閩越與南越悶騷也夠得上大師級,正當(dāng)吳王與其他六國、包括上錯船的東甌王們在北邊與周亞夫的部隊暗天黑地的苦苦廝殺之際,他們在東南倒好,潔身自好,暗地里搞根據(jù)地,從來不去表明階級立場。當(dāng)西漢政府準(zhǔn)備秋后算賬時,參與叛亂的七國,國王不是殺了,就是領(lǐng)地廢了,而閩越與南越,因為沒有參與叛亂,西漢政府對他們也網(wǎng)開一面,給了他們更自由的活動空間。不過后來他們的膽子更大,暗地里把勢力做強做大,過早暴露了力量。最終被漢武帝徹底地結(jié)果了。這是后話。先回過來說說東甌王接下去驚心動魂的故事。
前面說因為東甌王割了劉濞的頭送到長安去,朝廷以為,此時正是搞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最好時機,不但沒有治東甌王的罪,還馬上兌現(xiàn)了當(dāng)時策反時許諾下的巨額賞金,為了便于地方少數(shù)民族的安定團結(jié),景帝還下詔鼓勵東甌國,不要有思想包袱,好好回去認(rèn)真干,重建家園,帶領(lǐng)百姓奔小康。聽了圣旨上的話,東甌王心里熱乎乎的,當(dāng)場表示一定不辜負(fù)皇上的圣恩。而且,回到東甌的確有一番雄心大志。但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劉濞那位逃到閩越國的兒子子駒,做夢也想報仇。漢王朝他奈何不了,但捏捏你東甌王這個軟柿子,還是綽綽有余,閩越王的耳朵被子駒灌滿了東甌的種種不是,最終被他離間成功,接下去東甌國就常受到來自比自己強大的閩越國的侵略。對當(dāng)?shù)厝嗣竦纳a(chǎn)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東甌王也曾派人去做做閩越王的工作,希望他看在同是越王勾踐的后裔,500年前是一家的分上,不要再找他們麻煩,再說東甌國也比較窮,油水比上不閩越,如果需要什么就直說吧。但閩越王被子駒已徹底地煽惑,哪能聽得進,他別的不要,就是要領(lǐng)地。最可怕的一次是夜里的偷襲,竟然打到甌江邊的都城,把城圍個水桶般。無奈的東甌王只得派出信使到漢中央求救。這時漢景帝已死,由他的兒子劉徹續(xù)位,他正是赫赫有名的鐵血皇帝漢武帝。雖說漢武帝繼位前對東甌國的一些事有所耳聞。由于離長安遠,一直以為南方的那些少數(shù)民族小國都給予了很大的自治權(quán)。今天,突然東甌國不遠千里特意派人來長安救援,肯定是遇到大問題,這種過去從來沒遇到事,現(xiàn)在他遇上,但卻一時也不知道怎么給來使一個合理的答復(fù)。為了慎重起見,他在朝廷上召開了一個擴大會議,想聽取各方的意見,再做最后決斷。那天的會議開得很激烈,主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反方代表是太尉田分,他說,百越地方的部族之間的事,也很難理得清,你來我往的打斗是家常便飯,想當(dāng)年秦始皇時,干脆就不理不睬。如今有事了倒好來求了,田太尉認(rèn)為不如讓它自生自滅算了,朝廷也省得一筆軍費開支。正方代表是中大夫嚴(yán)助,他表示反對,他認(rèn)為,東甌國是小國,小國有難來求大漢朝廷,你卻沒有負(fù)起大國的責(zé)任來,以后周邊那些小國怎么會服氣呢,又怎么樹立威信呢?漢武帝覺得嚴(yán)助說得在理,于是就派嚴(yán)助到紹興召集部隊坐船沿海路抵達東甌國增援,圍城的閩越國軍隊聞風(fēng)而逃。都城之圍是被解除了,但這幾個月里城中百姓因沒有食品而餓死的慘像讓東甌國王很受刺激,他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最后做出一個驚人之舉,準(zhǔn)備把全國的百姓都遷到別的地方去,不再受你閩越王的鳥氣了,俗話說得好,惹不起總可以躲得起吧。于是,他把這個想法寫成報告,上報中央。漢武帝想想,救你一時,總不能救你一世,下次不知什么時候又要來朝中搬救兵,再說北方匈奴在邊境上又一直在鬧,北邊的事都還沒了決,南方再要解救有時難免鞭長莫及。既然你東甌已鐵定心腸要遷居,那就在江淮一帶人口不多的廬江郡劃一塊地,當(dāng)著下山扶貧吧。于是,在公元前138年,一支由近四萬男女老少組成的浩浩蕩蕩的隊伍從甌江邊向淮河流域開去,他們也成了今天溫州人最早的一批集體移民。而東甌國原來的封地慢慢地就荒廢了。劉濞的兒子子駒后來不知所終。而閩越國經(jīng)過西漢前期近70年的生產(chǎn)積累,實力達到高峰,成為東南沿海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閩越國對外擴張稱霸,威脅西漢王朝安全。公元前110年冬,漢武帝派四路大軍攻入閩越境,計殺東越王余善,將閩越居民遷往江淮一帶,閩越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