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明宮是唐朝“三大內”之一,先后有17位皇帝在此朝寢,不僅建筑風格雄渾壯麗,宮門、宮殿等建筑的命名也含義深遠,與傳統(tǒng)文化深深契合,值得探究。本文試圖對大明宮外宮墻的諸多宮門名稱進行解讀,以期挖掘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大明宮;宮門;傳統(tǒng)文化
[中圖分類號]K8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0)24-0039-06
隨著大明宮遺址公園的開放和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順利進行,大明宮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大明宮伴隨著大唐走過了269年的崢嶸歲月,見證了一段波瀾起伏的盛世傳奇。當我們撥開歷史的重重煙塵,從金戈鐵馬、邊關明月到長空如練、萬戶搗衣,從歌舞升平、霓裳羽衣到漁陽鼙鼓、夜雨霖鈴。從灞柳飛雪、渭城朝雨到斷壁殘垣、衰草萋萋。一個鮮活的大唐重新呈現在我們眼前。
大明宮原是唐太宗為太上皇李淵營建的一處避暑寢宮,于貞觀八年(634)十月破土動工,次年(635)五月因李淵病逝而暫時停廢。大約10年之后,李世民又對大明宮進行了第二次大規(guī)模營造。到龍朔二年(662),唐高宗重修大明宮,將之改名蓬萊宮,并“制蓬萊宮諸門殿亭等名”,將太宗時已有的和新建成的官門和殿堂統(tǒng)一命名。咸亨元年(670),高宗又將蓬萊宮改名含元宮。武周長安元年(701),武則天將含元宮復稱大明宮。此后,大明宮再未易名。詩人李華在《含元殿賦》中寫道:“如日之升,則曰大明。”大明宮的名字,象征著一輪紅日照耀天下。“大明”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詩序》的釋意為:“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二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廣大,故曰大明?!被蛟S太宗將新宮命名為“大明”,是對自已的一種勉勵和鞭策。期望自己可以像周王一樣勤政賢明。
在大明宮的四周宮墻上,均有通向宮內外的官門。其中南面宮墻有五座門。正中為丹風門,西為建福門,次西為興安門,丹風門東為望仙門,次東為延政門;西面宮墻有三座門,中部為右銀臺門,其南為曰營門,其北為九仙門;北面宮墻也有三座門,中部為玄武門,其西為凌霄門,其東為銀漢門;東面宮墻則有兩座門,中部為左銀臺門,其南為太和門。
一、南五門
大明宮南墻有五座門,即丹鳳門、建福門、興安門、望仙門和延政門,稱為五門(或午門),門前東西橫街稱為五門街。凌晨時分,官員們騎馬或者乘驢由西街進入大明宮。仆人們提著燈籠在前面照明,遠遠望去,好像一條流動的星河。正如白居易在《登觀音臺望城》中所寫的那樣:“遙認微微上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蓖踅▌t在《春日五門西望》中描寫了百官退朝時的場景:“百官朝下五門西,塵起春風過御堤。黃帕蓋鞍呈了馬,紅羅系項斗回雞?!?/p>
1.丹鳳門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肅宗至德三年(758)曾改稱明鳳門,大約四年后又恢復舊稱。根據考古發(fā)掘,丹鳳門共有五個門道,各寬8.5米,道中設石門檻,兩臂架構壁柱;其門闕墩臺東西長74.5米,南北寬33米,墩臺兩邊的宮門內側各筑有一條寬3.5米、長54米的馬道,用以登城。丹鳳門在大明宮諸宮門中規(guī)制最高、規(guī)模最大,被考古界譽為“盛唐第一門”,也是大明宮遺址公園內惟一被復原的宮門。
大約從肅宗時起,丹風門就成為皇帝宣赦的固定場所。唐人楊巨源在詩中寫道:“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竿下鼓千聲?!泵糠晷庵?,丹鳳門前一側立高桿,上懸金雞,另一側置鼓,百姓聚集于門前廣場,眾囚亦被引至此處,等皇帝登樓宣讀赦令完畢,即當場釋放。此外,丹風門也是皇帝召見四夷及外國使節(jié)的場所。
丹鳳之名,來自“丹鳳朝陽”之說?!对娊洝ご笱拧ぞ戆ⅰ罚骸傍P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敝芪耐踉婙P凰鳴于岐山。認為預示了周室之興。該篇則稱頌周王如同鳳凰翱翔于九天,眾臣如同百鳥緊緊追隨,寓意賢才得遇明主。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鳳凰是一種神鳥,天下和平,不動刀兵,鳳鳥即現。《山海經》曰:“丹穴之山,有鳥,狀如鶴,五色而文,名曰鳳,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薄洞呵锔芯吩唬骸巴跽呱细谢侍欤瑒t鸞鳳至。”《楚辭》曰:“獨不見鸞鳳之高翔大皇之野,循四極而周回,見盛德而后下?!薄痘茨献印吩唬骸拔粽叨剩P至于庭,三代,鳳至于門,周室鳳至于澤,德彌澆,所至彌遠。德彌精,所至彌近?!睂τ邙P凰出現的企盼,也就是對于“天下安寧”和君王“盛德”的企盼。
那么,丹風門何以成為南門呢?《春秋演禮圖》曰:“鳳為火精,在天為朱雀?!薄洞呵镌吩疲骸盎痣x為鳳?!睗h代以前稱朱雀為鳳鳥。因此,丹鳳即朱雀,與玄武相對。中國古代把周天恒星劃分為二十八宿,把二十八宿又分為四宮。即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三輔黃圖》云:“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敝烊笧槎怂拗戏狡咚?,屬火,色赤。因此,很多叫作朱雀的地名都指南面,如朱雀橋、朱雀門、朱雀大街等。唐長安皇城南門便叫朱雀門,日本平城京的正南門也叫作朱雀門,都與星象有關。
據《山海經》記載,鳳凰生于丹穴之山。《爾雅》:“戴曰為丹穴。”丹即火紅色,為太陽之色,傳說丹穴晝夜長明,又被稱為太陽山,而鳳凰也被稱為太陽鳥。《鶚冠子》稱:“鳳凰者,鶉火之禽,陽之精也?!睋送茢?,鳳凰應該是太陽的一種生命意象,也是火之精,火能賦予它力量,使之浴火重生。丹風門之名,體現了一種古老的太陽崇拜。或許當初命名丹鳳門的時候,不曾有人想到,當年毀于兵火的丹鳳門,今日會再次屹立于這片經歷無數滄桑榮辱的大地上,正如鳳凰之浴火重生。
2.望仙門
望仙門是大明宮南面宮門之一,唐代文武百官通常由望仙門和建福門人宮。據考古發(fā)掘,此門有寬5米的三個門道,還發(fā)現有東西殘長19米、東北寬3.2米的上城樓的馬道。
望仙之名,由來已久,漢代便有望仙門,《集古錄·漢華山廟碑文》載,“孝武帝修封禪之禮,巡省五岳,立宮其下。宮曰集靈,殿曰存仙。門曰望仙?!币簿褪钦f,漢武帝劉徹曾在華山建集靈宮,宮內有存仙殿,宮門名叫望仙門。那么所望之仙又是誰呢?東漢初哲學家桓潭寫有《集靈宮賦》,其序日:“余少時為中郎,從孝成帝出祀甘泉、河東,見郊先置華陰集靈宮。宮在華山下,武帝所造,欲以懷集仙者王喬、赤松子,故名殿為存仙。端門南向山,署日望仙門。”據此可知,其所望之仙為王喬、赤松子。王喬是道教所尊奉的神仙,杜光庭《王氏神仙傳》云:“王喬有三人:有王子晉王喬,有葉縣令王喬,有食肉芝王喬,皆神仙。同姓名?!贝苏f不確。見于文字記載的王喬共有四人,除了杜光庭所錄三人之外,還有一個越人王喬。依其得道先后來看,漢武帝所望之王喬。當為太子晉。《列仙傳》曰:“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日: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背嗨勺?,一作“赤誦子”。楚辭有“聞赤松子之清塵兮,愿承風乎遺則”之句,洪興祖補注引《列仙傳》日:“赤松子,神農時為雨師。服水玉,教神農,能人火自燒。至昆侖山,常止西王母石室,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張良欲從赤松子游,即此也?!碧仆砷T,應是沿襲此意。
3.延政門
延政門是大明宮南面宮門之一,位于望仙門之東,與長樂坊南北相望。門址因被現代建筑所占壓而無從探尋。延者,長久、延續(xù)、綿延也。《爾雅》:“延,長也?!薄墩f文》:“政,正也?!逼浔玖x為匡正,引申為政治、政事、政令。延政之名,體現了對于國家能夠長久延續(xù)的希冀和對政治清明的追求。
4.建福門
建福門是南宮墻五個宮門之一,在丹風門之西415米處。建福門是文武百官上朝的必經之路,每逢朝會之日,官員們很早就要起身,在黎明時分宮門開啟之前趕到建福門外等候入宮,時稱“待漏”。寒暑風雨,備受辛勞,直至憲宗元和二年(807),才在建福門外修建了百官待漏院,為官員們提供了一個短暫休憩、遮風避雨之所。
建福之名,源自上古《蜀人汶山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三國志·蜀志·秦宓傳》亦云:“蜀有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會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漢代緯書《河圖括地象》也有類似記載,稱岷山上應二十八宿之“井宿”(朱雀七星首宿)的南天門所在地,上帝以其地會聚昌盛、眾神以其地建設福地,可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清朝后來也修了建福宮,青城山丈人峰也有建福宮。
5.興安門
興安門是大明宮南宮墻上的宮門之一,位于建福門西260米處。據文獻記載,此門建成于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原是北郭城的城門,大明宮建成之后,成為通往大明宮后宮區(qū)的宮門。唐代諸帝多在此舉行受俘儀式。永隆二年(681),太平公主初嫁薛紹時便是從此門出宮的?!度圃娫挕份d:“太平公主,武后所生,后愛之傾諸女,帝擇薛紹尚之,假萬年縣為婚館,門隘不能容翟車,有司毀垣以入,自興安門設燎相屬,道樾為枯?!睘榱颂焦鬟@場婚禮,萬年縣衙的墻被推倒了,沿路燃放的火燭,把從興安門到萬年縣衙路邊的槐樹都烤死了,可見其規(guī)模之大。
興者之義為起來、興起、興旺、興盛?!墩f文》:“興,起也?!薄对娊洝ばl(wèi)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薄墩撜Z·子路》:“言可以興邦,有諸?”《三國志·諸葛亮傳》:“漢室可興?!卑仓x為安穩(wěn)、安定、安寧?!稜栄拧罚骸鞍玻ㄒ?。”《周書·謚法》:“好和不爭日安?!薄兑住は缔o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惫逝d安者,興而后能安也。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一個朝代往往“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此門之名,既包含一種對于國祚綿長的美好期許,也在于警醒后世子孫能夠居安思危,守住先人披荊斬棘打下的江山。
二、西三門
在大明宮的西面宮墻上,有三座宮門,中部為右銀臺門,其南為日營門,其北則為九仙門。
1.右銀臺門
右銀臺門位于大明宮西宮墻中部,是進出大明宮的主要門戶之一。該門為單門道,寬約5.9米,門的上部曾建有樓觀,附近置有內客省、受事亭子等衙署。根據文獻記載,唐玄宗曾于開元年間在銀臺門東側設置翰林院和翰林學士院。翰林供奉和翰林學士們進出大明宮多從此門經過,后遂以銀臺門指代翰林院。如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詩之一便寫道:“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在金鑾殿。”
在我國古代,銀臺是月亮的別稱,也是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張衡《思玄賦》:“聘王母于銀臺兮,羞玉芝以療饑。”唐代李善注曰:“王母,西王母也。銀臺,王母所居。羞,進也。療,愈也。史記日三神山,仙人在焉,黃金白銀為宮闕。王母,仙者,故假言之。”據史載,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名為蓬萊、方丈和瀛洲,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這三座神山看起來離人不遠,可是船每次將要到達時,總會被風吹走。偶然有去過的人,發(fā)現山上的鳥獸都是白色的,宮闕也都是黃金和白銀所造,即“金闕銀臺”。只因西王母是傳說中的神仙,所以,張衡就在文中借用了她的名字。也就是說,銀臺并非確指西王母的居所,而是泛指仙人所居。如李白《登高丘而望遠?!罚骸般y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2.日營門
日營門是大明宮西宮門之一。在右銀臺門的南邊。日營者,顧名思義,日光縈繞也,指的是夕陽即將落山之時,光影徘徊不去,搖曳于門。
3.九仙門
九仙門也是大明宮西宮墻上所設之門,在右銀臺門以北750米處,僅有一個寬5.9米的門道。此門偏東有九仙殿,門西有右羽林軍、右龍武軍和右神策軍等北衙禁軍軍營。
九仙之名,應來自漢代何氏九仙,其事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列仙全傳》和《福建通志·列仙傳》中均有記載。大意為漢武帝時。江西臨川有一何氏翁,其妻生九子,除了老大一目能視物之外,諸弟雙目皆盲,只能牽著兄長衣襟,魚貫而行。何翁與淮南王劉安交好,九子知劉安必敗,屢次勸其父歸隱,皆不奏效,遂結伴一起入閩,在福清石竹山修道,后又到今仙游縣九鯉湖上煉丹,丹成之后,有九條鯉魚吃后化為龍,九子即乘之飛升。九鯉湖亦因之得名。至今福建福清石竹山還有九仙宮,仙游九鯉湖畔也有九仙祠,香火頗為鼎盛。
三、北三門
在大明宮北面的宮墻上,有三座宮門,中間是玄武門,玄武門西是凌霄門,東邊則是銀漢門。
1.玄武門
玄武門是大明宮北面正中宮門。位于宮城北墻中部偏西,也是單門道,寬約5米,道中橫置一個石門檻,為行車方便,又在石檻上鑿出兩個相距1.36米的車轍溝槽??梢姶碎T經常通車。玄武門是大明宮北通禁苑的主要門戶,所以便成為唐朝廷北衙禁軍主要的屯駐之地。尤其是唐朝后期,宦官掌握了北衙禁軍的統(tǒng)帥權以后,對于宮廷的安危影響極大。因此,玄武門在唐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一直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大家熟知的“玄武門之變”,卻并非發(fā)生在這里,而是在太極宮的玄武門。
玄武同朱雀相對,乃是二十八宿之北方七宿,其色黑,屬水?!冻o·遠游》:“召玄武而奔屬。”洪興祖補注:“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薄痘茨献印吩疲骸氨狈剑?,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zhí)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毙溟T便指北門,南京的玄武湖位于鐘山后,東晉初年也曾被稱為北湖。
玄武的圖案傳統(tǒng)上為龜蛇交纏。那么。龜和蛇又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呢?《博物志》:“大腰無雄,龜鼈類也。無雄,與蛇通氣則孕?!睎|漢魏伯陽《參同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蟠虬相扶。”《說文解字》:“龜,天地之性,廣肩無雄;龜鼈之類,以它(蛇)為雄?!笨梢姡@是古人的一種誤解,認為龜沒有雄性,要和蛇結合,才能繁殖后代。這又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龜崇拜和蛇崇拜?!洞蟠鞫Y》:“介蟲之精者日龜?!饼旈L壽,故能通靈?!痘茨献印ふf林訓》曰:“必問吉兇于龜者,以其歷歲久矣。”大禹治水時。洛水中曾出現神龜,背有赤文,世稱洛書?!痘茨献印び[冥訓》載,女媧曾“斷鱉足以立四極”,神龜還能背負仙山,因此后世帝王將相死后陵寢的神道石碑,其臺基往往刻成龜形,或者以龜馱之,稱為“龜趺”。龜為長壽之神物,有負重之神功,可保千秋功業(yè),根基永固。司馬遷所記鞠平之言稱:“龜是天下之寶也,先得此龜者為天子,且十言十當,十戰(zhàn)十勝。生于深淵。長于黃土。知天之道,明于上古。游三千歲,不出于域。安平靜正,動不用力。壽蔽天地,莫知其極。與物變化,四時變色。居而自匿,伏而不食。春蒼夏黃,秋白冬黑。明于陰陽,審于刑德。先知利害,察于禍?!贝擞涊d將龜進一步神化。據稱龜之所以長壽。是因為擅長導氣養(yǎng)生。有傳說云:“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龜能行氣導引。”道教仿效之,修煉龜息功,以求長壽。
如果說龜是一種長壽通靈之物,那么蛇便是一種性激情的象征。“蛇身盤柱的表現,意味著在性激情影響下勃起的男根?!鄙咴谖鞣娇梢约ぐl(fā)兩性結合,在中國古代也有這一觀念?!堵肥泛笥洝芬蛔⒁秾殭秤洝罚骸暗叟斡谌A胥之淵,感蛇而孕,十三年生庖犧。”這里的蛇所象征的正是男性生殖器。蛇是生活于海岱區(qū)域的東夷族的圖騰,在他們眼里,“蛇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合旺盛的生殖力,是永恒生命的象征。伏羲、女媧神話是這種崇拜意識的濃縮”。因此。正如丹鳳源自太陽崇拜,雌龜雄蛇相互糾纏的玄武,則是生殖崇拜和生命力崇拜的產物。
此外,與玄武門南北相對的重玄門,雖不在宮墻之上,但也應該提及。該門位于玄武門北156米處,是北夾城的城門,有一個5米多寬、由三個門槽隔開的入門通道。重玄門外的禁苑是皇帝狩獵、游宴之地。附近還有飼養(yǎng)禁馬的飛龍廄和驥德殿。以及由宦官控制的北衙禁軍,是大明宮的軍事重地?!顿Y治通鑒》卷238《唐紀五四·憲宗上》之下胡三省注日:“自蓬萊池西出玄武門,人重玄門,即苑中。重玄門苑之南門,南對宮城玄武門?!绷頁堕L安志》卷6“禁苑內苑”條載:“內苑自玄武門外北至重玄門一里?!笨梢姶竺鲗m和太極宮的玄武門北都有重玄門通往禁苑,或許這是唐朝宮城北門的通制吧。
“重玄”顧名思義即“玄之又玄”。其意有二:一是玄武門指北門,“玄之又玄”自然是指“北門之北”了;其二,從更深層次來看,所謂重玄,當來自老子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在道教中還專門有一個重玄派,以“重玄”思想注解《道德經》,影響很大。其最初形成是在魏晉玄學興起之后,孫登以重玄為宗解釋《道德經》,奠定了這一學派發(fā)展的基石。唐代是重玄學派的鼎盛時期,出現了以成玄英、李榮為首的一大批以重玄為宗的學者。唐玄宗李隆基注釋《老子》的時候,也采用了重玄派的說法。重玄派援引《莊子》和佛教三論宗、天臺宗的一些思想來闡發(fā)老子的玄理。使之更富思辨性。
2.凌霄門
凌霄門是大明宮北面宮門之一,又稱青霄門,位于宮城北面正中玄武門以西355米處。凌霄門只有一個門道,寬僅2.2米。無門基座和柱礎,也沒有設門樓。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曾在此門發(fā)動政變,扶助代宗即位。史稱“凌霄門之變”。
凌霄者,凌于霄漢也。宮門取名凌霄,有種強烈的高高在上的感覺,這是否意味著大明宮是一座天宮呢?青霄之名更是如此,道教稱天有九霄,為仙人居處,其一即青霄。李白《明堂賦》:“又比乎昆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蓖蹒ⅲ骸鞍吹罆?,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說,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瑯霄、紫霄、大霄為九霄?!焙笏煲郧嘞霰扔鞯鄱己统?。如杜甫《收京》詩之二:“叨逢罪己日,灑涕望青霄。”
3.銀漢門
1957年的考古發(fā)掘探明。銀漢門的位置在玄武門東385米處。2009年考古發(fā)現證明,銀漢門遺址南北長約14米,東西寬2.2米,中間過道僅寬0.9米,門道中間鋪有方形石塊,門道兩側各砌有0.35米厚的磚壁?!杜=蚩脊艌蟾妗贩Q,對銀漢門外圍線進行的考古發(fā)掘發(fā)現其由帶小孔的宮墻組成。
所謂銀漢,也就是銀河、天河。關于銀漢的傳說和詩句多與牛郎、織女的故事相關。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椗怯址Q“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后來,這兩顆隔河相望的星宿漸漸衍生成一段夫婦分離的愛情故事。或許銀漢門的原意,不過是要表現大明宮的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然而讀到漢樂府里的“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不由使我們想起這一門之隔,幽閉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夜涼如水的時候,大概她們都在仰望著銀河慨嘆吧,牛郎、織女至少還能七夕相會,她們卻只能年復一年。在寂寞里憔悴了如花的美貌、埋葬了似夢的情懷。
四、東二門
在大明宮東面宮墻上,有兩座宮門,宮墻中部為左銀臺門,左銀臺門的南邊是太和門。
1.左銀臺門
左銀臺門只有一個寬約6米、進深約13米的門道。門道外發(fā)現堆積有磚瓦和紅燒土,因此,考古學家推測,此門應當建有門樓,且被大火焚燒過。左銀臺門外50余米處,建有與宮墻平行的夾城墻,長達10公里,可以一直通往興慶宮和芙蓉園。
在唐敬宗時期,大明宮曾經發(fā)生過一次叛亂。一個叫蘇玄明的算命先生給在大明宮染坊的役夫張韶算了一卦,說他可以“升殿而坐”。到清思殿上吃杯酒。張韶對此深信不疑。遂糾集百余惡少閑漢,共謀大事。他們將人和兵器都藏匿在裝紫草的車子里,于長慶四年(824)四月十七日黎明時分,從左銀臺門進入宮中,企圖在夜晚作亂。因遭遇衛(wèi)兵盤問,張韶恐怕事情敗露,只能提前舉事,取出兵器,向清思殿殺去。當時唐敬宗正在清思殿擊球娛樂,聽到喊殺聲后驚恐不已,打算逃往九仙門。后在侍衛(wèi)勸阻之下,奔到東南的左神策軍軍營避難。左神策中尉馬存亮聞訊,當即把敬宗背入軍營之中,并派大將康藝全率神策軍人宮討賊。直至當天深夜,叛亂才被平息。由此可以看出,左銀臺門對于大明宮的安全防衛(wèi)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太和門
太和門的門東駐守左羽林軍、左龍武軍和左神策軍等北衙三軍,對大明宮的安全亦肩負重要的保衛(wèi)職能。但考古工作者迄今并未找到該門遺址。
太和者,天地間沖和之氣。出自《易·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敝祆渥⑷眨骸疤?,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崩钊A《含元殿賦》:“睿孫開元,萬物晏清而太和。”可見,太和指的是一種陰陽交通、天地和諧的狀態(tài),是一種最大的和諧。后來清官的三大殿亦以太和、中和、保和命名,追求的也是同一境界。
五、結語
總體來看,大明宮外宮墻諸宮門的命名有幾個顯著特點:首先,它寄托了對于國家興旺發(fā)達、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美好期許,如興安門、延政門等,無不包含國祚綿長之意;其次,它有一種高高在上、只能仰望的感覺,與其建筑之宏偉壯觀、皇室之高不可攀頗為相配,如凌霄門、銀漢門等。無不有高聳人云、俯瞰眾生之意;其三,它深受中國傳統(tǒng)星相學浸淫,體現出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如丹鳳門、玄武門、建福門等;最后,諸宮門的命名,充滿了濃厚的道教文化色彩和濃郁的求仙意識,如望仙門、銀臺門、九仙門、太和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