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官舊藏中,有為數(shù)可觀的歷代繪畫作品名跡。遼寧省博物館所藏其中一部分唐宋元時期的精品,為海內外公眾和業(yè)內人士所矚目。《唐周防簪花仕女圖卷》是現(xiàn)存少有的唐畫精品;《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展現(xiàn)出“天下第一董北苑”的藝術風范;從《宋人摹顧愷之洛神圖》中可以窺見“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早期山水畫特征;《南宋徐禹功雪梅圖》是畫家僅存的傳世之作;《宋人蕭翼賺蘭亭圖》以圖像的形式記述了《蘭亭序》流傳的一段佳話;《馬麟荷鄉(xiāng)清夏圖卷》展現(xiàn)了與其父馬遠的不同畫風;《元趙雍等竹西草堂圖》表達出文人們的閑情雅致。這件件遺珍映入眼簾,無不令人賞心悅目,同時也是中國美術史研究的寶貴資料。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卷》
(原名《唐周昉仕女圖卷》)
[絹本,本幅尺寸:45.7厘米×180厘米]
《石渠寶笈續(xù)編》第三十六/御書房一著錄:“《唐周昉仕女圖》一卷”。
《佚目》(指《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印行,1934年9月):“宣統(tǒng)十四年”(1922)十一月十九日賞溥杰:“……《周昉仕女圖》一卷(靜字三百一十七號)”
流傳與遞藏:北宋以前遞藏情況不明,南宋紹興間曾入內府,南宋末為賈似道所有元、明間庋藏情況無考,清初先為梁清標、安岐收藏,后入清宮,1922年遜帝溥儀以“黃溥杰”之名盜運至天津張園。后攜往長春,藏于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出逃通化,此卷散佚。后輾轉入東北銀行,1950年6月從東北銀行接收入藏東北博物館(即今遼寧省博物館)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
(原名《宋董源山口徽圖》)
[絹本,本幅尺寸,49.8厘米×319.7厘米]
《石渠寶笈初編》重華宮/卷六著錄:“《宋董源山口待渡圖》一卷,次等宙一?!?/p>
卷中雖鈐有“宣統(tǒng)御覽之寶”、“宣統(tǒng)鑒賞”、“無逸齋精鑒璽”等印,但《佚目》未見記載
流傳與遞藏:北宋宣和至南宋紹興間藏于內府元文宗時收入御府明代有董其昌題跋。清初由耿昭忠、耿嘉及索額圖先后度藏,后入清宮,1922年遜帝溥儀以“賞溥杰”之名盜運至天津張園
后攜往長春,藏于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出逃通化,此卷散俠后輾轉入東北銀行,1950年6月從東北銀行接收入館藏
《宋李成茂林遠岫圖卷》
(原名《宋李成茂林遠岫圖卷》)
[絹本,本幅尺寸:45.4厘米×141.8厘米]
《石渠寶笈初編》重華宮/卷五著錄:“《宋李成茂林遠岫圖》一卷,上等地一?!?/p>
此卷雖鈐有“宣統(tǒng)御覽之寶”、“宣統(tǒng)鑒賞”、“無逸齋精鍪璽”等印,但不見《佚目》記載,
《書畫圖目》(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五),文物出版社,1997年5月)注有鑒定組意見:“北宋畫。傅(熹年):跋真,原畫明代已佚,以另一北宋畫裁割上下,以配原跋?!?/p>
流傳與遞藏:北宋時曾由神宗向氏皇后家族收藏,南宋嘉定間在向氏后人向冰手中并作跋元初為鮮于樞庋藏,元至正間有倪瓚題跋入明在內監(jiān)吳用誠處,后轉八項元汴
清初由梁清標所有,后入清官。1922年遜帝溥儀以“賞溥杰”之名盜運至天津張園,后攜往長春,藏于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出逃通化,此卷散佚后輾轉入東北銀行。1950年6月從東北銀行接收入館藏
《宋人神駿圖卷))
(原名《唐韓斡神駿圖卷》)
[絹本,本幅尺寸:27.5厘米×122厘米]
《石渠寶笈續(xù)編》第二十八/重華宮五著錄:“《韓斡神駿圖》一卷?!?/p>
《佚目》:“宣統(tǒng)十四年”(1922)“十一月初四日賞溥杰……《韓斡神駿圖》一卷(靜字二百七十八號)?!?/p>
《書畫圖目》注有鑒定組成員意見:“楊(仁愷):五代。謝(稚柳)、劉(九庵)、傅(熹年):宋。”
流傳與遂藏:卷中多方早年印章待考,宋時或在民間流傳、明萬歷年間先后歸郭衢階、顧正誼收藏,明末在陳洪綬手中,清初又經(jīng)梁清標、許沅等收藏,后入清宮,1922年遜帝溥儀以“賞溥杰”之名盜運至天津張園,后攜往長春,藏于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出逃通化,此卷散佚1962年1月,安東(今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撥交遼寧省博物館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圖卷))
(原名《宋人仿顧愷之洛神圖卷)))
[絹本,本幅尺寸,26.3厘米×641.6厘米]
《石渠寶笈續(xù)編》第五/乾清宮五著錄:“《宋人仿顧愷之洛神圖》一卷。”
《佚目》:“宣統(tǒng)十四年”(1922)“十一月十九日賞溥杰……《宋人仿顧愷之洛神圖》一卷(靜字三百五十三號)?!?/p>
《書畫圖目》注有鑒定組成員意見:“傅(熹年):畫是南宋摹本,字是宋人效高宗書體。”
流傳與遞藏:南宋初藏于內府,后流入民間,明嘉靖前后為葉鈳所得,叉經(jīng)項篤壽、項元汴收藏清初由王鐸、梁清標所有,后入清宮,1922年遜帝溥儀以“賞溥杰”之名盜運至天津張園,后攜往長春,藏于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出逃通化,此卷散佚,后輾轉入東北銀行1950年6月從東北銀行接收入館藏
《宋元畫冊》
(原名《唐宋元集繪冊》)
[絹本,各幅尺寸不等]
《石渠寶笈續(xù)編》第九/乾清宮九著錄:“《唐宋元集繪》一冊?!?/p>
計有宋人《沙汀煙樹》、《秋山紅樹》、《江亭晚眺》、《秋窗讀易》、《王樓春思》、《趙大亨薇亭小憩》、《馬和之月色秋聲》、《朱惟德江亭攬勝》、《峻嶺溪橋》、《溪山行旅》《松湖釣隱》、《仙山樓閣》和元人《松泉高士》、《趙雍澄江寒月》等十四開,每開有乾隆對題
《佚目》:“宣統(tǒng)十四年”(1922)“十一月二十七日賞溥杰……《唐宋元集繪》。”
流傳與遞藏:清代以前收藏不詳清初由梁清標所藏,后入清宮、1922年遜帝溥儀以“賞溥杰”之名盜運至天津張園后攜往長春,藏于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出逃通化,此冊散佚,1952年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處拔交館藏
《宋趙佶瑞鶴圖卷》
(原名《宋徽宗瑞鶴圖卷》)
[絹本,本幅尺寸:51厘米×138.2厘米]
《石渠寶笈續(xù)編》第三十六/御書房一著錄:“《宋徽宗瑞鶴圖》一卷?!?/p>
《佚目》:“宣統(tǒng)十四年”(1922)“十一月十九日賞溥杰……《宋徽宗瑞鶴圖》一卷(靜字二百九十九號)。”
流傳與遞藏:宋代藏于內府,元代由胡行簡收藏,明代曾經(jīng)項子京度藏,清代入宮廷1922年遜帝溥儀以“賞溥杰”之名盜運至天津張園,后攜往長春,藏于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出逃通化,此卷散佚,后輾轉入東北銀行。1950年6月從東北銀行接收入館藏。
《北宋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卷》
(原名《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卷》)
[絹本,本幅尺寸:51.8厘米×170厘米]
《石渠寶笈續(xù)編》第五/乾清宮五著錄:“《宋微宗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一卷?!?/p>
《佚目》:“宣統(tǒng)十四年”(1922)“十月十四日賞溥杰……《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一卷(七號)?!?/p>
《書畫圖目》注有鑒定組成員意見:“是北宋畫院中人作,‘天水’泛指宋朝,非專指趙佶?!?/p>
流傳與遞藏:卷中鈐有金章宗完顏璟“金昌寶玩”、“內府寶繪”印,又有其“天水摹張萱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題箋
南宋時曾為史彌遠、賈似道收藏一清初由梁清標、安岐所藏,后入清宮,1922年遜帝溥儀以“賞溥杰”之名盜運至天津張園后攜往長春,藏于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出逃通化,此卷散佚,后輾轉入東北銀行,1950年6月月從東北銀行接收入館藏
《宋人明皇擊球圖卷》
(原名《宋李公麟明皇擊球圖卷》)
[紙本,本幅尺寸:32.1厘米×230.5厘米]
《石渠寶笈初編》養(yǎng)心殿/卷五著錄:“《宋李公麟明皇擊球圖》一卷,上等荒二。”
《佚目》:“宣統(tǒng)十四年”(1922)“十一月十九日賞溥杰……《李公麟明皇擊球圖》一卷(靜字一百二十四號)?!?/p>
流傳與遞藏:明代由陳鑒、項元汴收藏
清初歸梁清標所有,后入清宮1922年遜帝溥儀以“賞溥杰”之名盜運至天津張園后攜往長春,藏于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出逃通化,此卷散佚。后輾轉入東北銀行。1950年6月從東北銀行接收入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