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年成果展
今年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該展分為“滄桑巨變”、“谷豕是饗”、“家園變遷”、“文明曙光”、“王朝崛起”、“輝煌殷商”、“禮樂大成”、“巍巍帝都”、“幽冥陵寢”、“窯冶之術”、“佛教繁盛”、“西域風情”、“科技之力”、“范金合土”等18個部分,展出60多處重要聚落址、都城址、佛寺遺址與大型墓葬等考古發(fā)掘出土的4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4000年前陶寺的毛筆朱書文字與瓦、黑彩蛇形龍盤、漢代錯金鑲紅寶石銅金錢豹等一批珍貴文物是首次向公眾展出。
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
敏求精舍于1960年成立,成員是一群醉心于中國藝術的香港藏家,他們在中國書畫及各種不同的文物范疇上,各有獨特的收藏,今年是該精舍成立50周年,展覽展出該精舍會員的精選珍藏,展品數(shù)目超過300件,包括書畫、陶瓷、玉器、銅器、金銀器、琺瑯器、漆器、竹木角雕、玻璃、鼻煙壺、家具、文房雅玩等,時期從新石器時代涵蓋至清代。書畫展品中有唐代至明清以及近代著名書畫家如倪瓚、董其昌、沈周、文徽明、石濤、吳昌碩、徐揚、朱屺瞻、張大干、林風眠和石魯?shù)鹊淖髌贰L沾烧蛊钒ㄓ刑拼娜侍掌?、宋代名窯如汝窯和定窯瓷器、元代青花瓷器,以及明清兩代的青花瓷、彩瓷、單色釉器及仿古器等。
林泉佳處——文伯仁繪畫展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號五峰,江蘇蘇州人,文伯仁的叔父是引領當時蘇州藝壇風尚的大師文征明(1470—1559)。文伯仁是習仿文征明風格的后輩學生中,自成面目,卓然出眾者。他將文征明結構繁復的圖示,朝更精致嚴密的方向發(fā)展,以工細的用筆與敷色,別出心裁的構圖,表現(xiàn)郁茂清幽的山林勝景,散發(fā)出文派作品特有的雅澹氣質。觀者常以元代四大畫家之一的王蒙(1308—1385)與之相比。本次展出的作品以山水為多,不乏與地方景致或齋室相關者,呈現(xiàn)蘇州自15世紀以來勝景與別號話題的興盛。畫中的林泉佳處,不但可一窺16世紀蘇州地方畫風的發(fā)展,更可領略文派第二代重要畫家文伯仁的精湛畫藝。
中國熱:惠斯勒與維多利亞時代的青花瓷風潮
青花瓷在1870年之后成為倫敦人爭相追逐的收藏時尚,這一風潮被當時的英國媒體譽為“中國熱”。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是較早收藏中國瓷器的西方收藏家,他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對青花瓷進行描繪,而這在定程度上推動了英國收藏青花瓷的風尚。本次展覽共由23件作品構成,其中包括8幅詹姆斯·惠斯勒所作的康熙青花瓷水彩速寫、弗里爾美術館“孔雀廳”所藏的青花瓷器,以及惠斯勒的一些油畫、粉畫和版畫,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中國陶瓷的愛好?!澳哂囗崱别堊陬U敦煌書畫藝術特展饒宗頤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jīng)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是集學術、藝術于身的大學者,又是杰出的翻譯家。該展完整展示了饒宗頤先生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xiàn)今敦煌風格的書法及繪畫,展覽分六個部分,包括敦煌白描、敦煌彩繪、敦煌寫經(jīng)體書法、敦煌風光、敦煌簡體書法及其與敦煌有關文物的描繪及書寫。展覽展出了饒宗頤教授敦煌書畫方面8類150件傾心力作,學術研究著述153部,并輔之以學術與藝術歷程的影像展播,是次饒宗頤教授最全面的、最具學術脈絡的特展,也是對敦煌文化一種新的展示弘揚。
都市的祭典:愛知三年展
愛知三年展今年的主題為“都市的祭典”,邀請了國內外約70組藝術家參加,展示了從當代藝術國際發(fā)展到追求前衛(wèi)表現(xiàn)之舞蹈與劇場等表演藝術、歌劇等舞臺公演、錄像藝術等世界最前衛(wèi)的前衛(wèi)藝術。這些作品除了在美術館與劇場之外,也延伸到廣場、公園與具有歷史的纖維商店等都市街道當中,在大都會的日常景色中展現(xiàn)非日常的特殊景色。本次展覽的藝術總監(jiān)為建畠哲,展覽地點在名古室市立美術館,由愛知三年展執(zhí)行委員會、愛知藝術文化中心、名古室市立美術館主辦。
趣味的共同體——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
“趣味”是18世紀美學的核心詞匯之一,趣味的分化成了2000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作為展覽主題,“趣味的共同體”既表明了
種美學上的精英姿態(tài),又提出了一種政治上的懷疑主義。展覽囊括了中國當代藝術各門類的藝術實踐,涉及到雕塑、裝置、錄像、繪畫到觀念攝影等等各個領域。邀請的20余位參展藝術家從上世紀80年代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建構的一批精英一直到近來嶄露頭角的新秀,跨越了中國當代藝術這幾十年來的各個階段,這是一次帶有前瞻性的中國當代藝術全景式的展現(xiàn),也是針對亞洲一南美洲之間長期以來文化交流欠缺的一個具有積極意義的行動。
含淚前行:翠西·艾敏十年回顧展
展覽向觀眾呈現(xiàn)翠西·艾敏的獨幅版畫與最近十年來的藝術創(chuàng)作。獨幅版畫是翠西·艾敏創(chuàng)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創(chuàng)作形式,此次展覽是翠西·艾敏第次大量展出其版畫作品。展出的作品跨越了16年,最早的一件作品完成于1994年。在談到版畫創(chuàng)作時,翠西·艾敏表示“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愛版畫制作過程中的神秘與不可思議,畫布翻轉之前你永遠無法得知什么樣的東西將呈現(xiàn)于眼前。我認為版畫的制作是件非常溫馨的藝術實踐。展出的作品按展主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但是每一件作品都保持了我對藝術獨特理解?!?/p>
游戲博物館:舊事回放
第一款電子游戲《電腦空間》(Computer Space)是在1971年由諾蘭·布什內爾(Nolan Bushnell)發(fā)明,游戲滿足了人們的征服和競技欲,同時又承載著當代視覺文化。該展以電子游戲為主題,記錄了科技高速發(fā)展的30多年以及電子游戲在家居生活中的角色嬗變。在“收藏”區(qū)陳列了Atari控制臺、第代合成器,還有一些仿佛波普藝術品一般的文物級設備。在“玩?!眳^(qū)可以用古董街機重玩當年的經(jīng)典游戲。通過視頻畫面把每一款游戲都置于相應的歷史語境中,并附有說明文字和評語。借助批評和社會學分析,本次展覽把電子游戲對當代藝術起到的巨大影響呈現(xiàn)了出來。
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
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是音樂巨匠瓦格納耗費26年心血打造的宏篇巨作,瓦格納(wagner,Wilhelm Richard,1813—1883)是德國作曲家、劇作家、指揮家、哲學家。該劇以深刻的主題和宏大的氣勢,從神話內容到現(xiàn)實寓意,挖掘了人生、社會、哲學、倫理等各方面的思想內涵,影響力綿延至今,成為歐洲文化寶庫中的代表作之一。該劇包含四部完整的歌?。骸度R茵河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以及《眾神的黃昏》,全部欣賞需要15個小時。此劇由德國科隆歌劇院在上海大劇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