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學習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生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作為一個教育者應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
關鍵詞:“敢”學;“樂”學;“懂”學;“善”學;自主
《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叫學生學?!睉摳淖円酝欠N讓學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且弘揚人的主體性是時代發(fā)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是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白灾鳌本褪亲寣W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也就是讓學生積極能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認識和學習實踐活動。
學生學習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生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主體,不僅指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增進學生的主體性,更是指教學過程是隨學習內部矛盾展開,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動和自我拓展的過程。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學生的潛能。
一、優(yōu)化教學關系,讓學生“敢”學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英語老師仍然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整個課堂教師是主角,學生則成為了忠實的觀眾。學生有問題不敢問,有意見不敢發(fā)表。要改變這一被動局面,使學生從“怕”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就需要融洽師生關系,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的信心。學生對學習的渴望,來自于被愛的需求,教師的愛對于學生來說雖然是一種外部條件,但是它能轉化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內部動力,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應微笑著給予糾正;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熱心地給予支持;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慷慨地投以贊許的目光。讓他們在課堂上大膽的質疑,自由言論,更鼓勵他們對老師的看法提出異議,在師生之間構建一種知識型伙伴的關系,可以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和完善。實踐證明,民主、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更能促進學生大膽、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得以樹立,自主參與意識得以增強,自主性這一人格特征得以培養(yǎng)。
二、優(yōu)化合作環(huán)境,使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會自發(fā)地、主動地學習。老師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對于外語好的學生,可以搞各種不同類型的比賽,閱讀、寫作、聽力等。同時要照顧到其他學生,如朗讀比賽、書法比賽;講故事、戲劇表演、每日匯報、唱英文歌曲等。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接觸英語,聽英語新聞,看英語電影,從中得到樂趣。并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取。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決不插手;凡是學生能通過自身努力達到的,教師就積極鼓勵其獨自完成。在開始階段,學生不是很習慣,特別是初一學生,有時甚至會不知所措。教師除適當給予指導外,盡可能讓同學相互合作,互教互學。如多讓學生做配對練習(pair work)或小組練習(group work)。這既能增加同學間交往和語言實踐的機會,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邁出自主學習的一大步。
三、優(yōu)化指導方法,使學生“會”學
教師不只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交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滲透和指導,并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方法,達到自由運用。比如在單詞的識記上,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巧記單詞的方法,如“basketball,blackboard,watermelon”等單詞可以根據(jù)構詞法來記憶,而“know—no right—write”等又可以通過同音異形來記憶,又如,“coat—boat hat—cat light—right ”等又可以根據(jù)類似音形來記憶。學生在有效的啟發(fā)下,也樂于自己想辦法巧記單詞。在這種積極的學習活動中,他們不僅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識,養(yǎng)成了勤查字典、勤翻資料進行自學的好習慣,而且更有利的開發(fā)他們自主和創(chuàng)新的學習潛能。除此以外,在教學中還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的精神世界尤為重要?!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判斷、質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任務。根據(jù)學生的程度不時地布置任務,讓學生課外完成,訓練學生獨自計劃、實施和完成一項語言任務。如準備值日生匯報、編對話、講故事、給外國學生寫信、采訪碰見的外國人等。實踐證明,讓學生獨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它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擴大知識面,增加語言練習量,而且還能運用所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去收集材料、處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真正學會學習。
四、優(yōu)化評價方法,使學生“善”學
要讓學生變成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活動就必須設計的能夠支持并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自主性,但如何使他們保持持久自主學習的動力,還應采用合理的教學評價方法。其中形成性評價就不失為一種良策。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既讓學者體驗到進步和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培養(yǎng)自主性,又使其看到不足,便于及時調整學習方法、策略等并為以后的學習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從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最終獲得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學生有控制課堂的需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培養(yǎng)與提高??傊?,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生效?!白寣W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他們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看書、質疑、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練習、評價等,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
總之,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耙匀藶楸尽笔恰罢n標”的核心理念。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不只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的來源,也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教學不能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要相信學生自己能構建知識,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應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著力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寬敞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蔡汀,王義高,祖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齊小鳳.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教學技能的新要求[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02).
(徐州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