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漢翻譯的對等問題一直是現(xiàn)代翻譯理論的一個核心問題。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因素造成了很多的不對等現(xiàn)象。我們在英漢翻譯中,要努力尋求與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對等語,進而做到相對意義上的對等,實現(xiàn)實際文化中的不對等現(xiàn)象的契合。
關鍵詞:對等原則;不對等現(xiàn)象;實現(xiàn)契合
翻譯的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兩種語言的對等轉換。翻譯屬于一種跨文化交際,目的是把一種文化的信息足額地傳遞到另一種文化中去,實現(xiàn)對等轉換。實際上不少翻譯學家對此也是相當重視的。如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尤金·奈達(Eugene Nida)提出:“盡管人與人之間的絕對溝通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在同一語言區(qū)域還是不同的語言區(qū)域之間,人們之間實現(xiàn)高度有效的溝通還是可能的,因為人們的思路、身體反應、文化經(jīng)歷和對別人行為方式作出調節(jié)的能力都是相似的?!碑斎唬Z言也同其他事物一樣,兩者之間有相同的(即對等)也必然有差別(即不對等),而這些卻恰恰需要我們翻譯工作者來認真研究。
英漢翻譯中的不對等現(xiàn)象是一大難題,常見的不對等現(xiàn)象有如下幾種:一是因地理環(huán)境因素而產(chǎn)生的不對等現(xiàn)象;二是因英漢思維因素而產(chǎn)生的不對等現(xiàn)象;三是因宗教信仰因素而產(chǎn)生的不對等現(xiàn)象;四是因文化象征因素而產(chǎn)生的不對等現(xiàn)象;五是因語言特點因素而產(chǎn)生的不對等現(xiàn)象。英漢兩種語言詞匯、語法、修辭和習慣用法等方面都有差異,這些差異也會造成翻譯上的不對等,其中最明顯的體現(xiàn)在英詩漢譯和慣用句型上。
因此,處理好不對等現(xiàn)象,是我們著重要解決的問題。正如家尤金·奈達所說:“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狈g過程中所堅持的“對等”,是內(nèi)容而非形式的對等。“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為其次”。為此,我們通常采取下面幾種方法。
一、重創(chuàng)
翻譯本身就是重新創(chuàng)作的過程。有很多詞第一眼看上去和我們已知的基本意思完全不沾邊兒,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翻譯出它們的準確意思。例一:十多年前在翻譯一篇關于污水處理的材料中有這樣一句話“There are a lot of stands on the water.”根據(jù)上下文句中的“stands”翻譯成“漂浮物”才合句意,可這個詞恐怕在哪個詞典中也沒有“漂浮物”的解釋詞條。例二:“The main area which still requires substantial clarification are the 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MO structure.”(目前仍需要具體澄清的主要問題是項目管理和實施的組織機構安排,以及項目管理辦公室的組織結構)。例三:“He revealed in a January 2008 interview that he lad been diagnosed in 2006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他在2008年1月接受采訪時透露,2006年他已被診斷為前列腺癌晚期)。我們翻譯時一定得動腦子,任何一句話都要三思而后譯,稍一疏忽就會留下笑柄。如日前從電視的《人與自然》節(jié)目中聽到這樣一句話:“眼鏡蛇一次噴出的毒液足以殺死一個男人”(英語原文應該是The venom that the cobra once gushes can kill a man fully),毒液難道殺不死一個女人?再如有人將“assault rifle”譯成了“攻擊性步槍”,難道還有“防御性的步槍”?其實認真查一下就可知道應該是“突擊步槍”。各行各業(yè)都有自己的術語,翻譯時一定要勤查、勤問、勤琢磨,更多的是需要我們認真地動腦“重創(chuàng)”。
二、重意輕形
這類詞語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不同的詞表示同一個意思,二是同一個詞在不同的環(huán)境表示不同的含義,三是形式和意義都相同,只是由于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而譯成了不同的詞。下面我們分別看三組這樣的例句。
1. 形式不對等但意義對等,翻譯的漢語相同
例如:
(1)That is pretty much what Barack Obama’s new administration has managed.這也幾乎是巴拉克·奧巴馬新政府力圖要做的事。
(2)The Sri Lankan authorities declared a final victory in their 26-year war with the Tamil Tiger rebels on Monday.斯里蘭卡政府周一宣布,在與泰米爾猛虎反叛組織長達26年的戰(zhàn)爭中,他們?nèi)〉昧俗罱K勝利。
(3)Confirmation of government claims has been impossible.想要證實政府的說法已經(jīng)是不可能的了。
2. 意義不對等形式對等,翻譯的漢語不同
例如:
(1)First there was Captain Chesley Sullenberger,walking the length of his sinking plane to be sure every last passenger was safely off.Then came Captain Richard Phillips,battling pirates in angry seas.首先是機長切斯利·薩論伯格,他在飛機降落時巡遍客艙,確定機上每一位乘客安全離去。其次是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與海盜較量的理查德·非利普斯船長。
(2)Julius Caesar was a great captain.愷撒是個偉大的統(tǒng)帥。
3. 形式意義都相同,翻譯的漢語不同
例如:
(1)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has remained silent on the Kremlin’s currency ideas.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克里姆林宮關于貨幣問題的主張未予表態(tài)。
(2)President Obama signed a agreement on Monday.奧巴馬總統(tǒng)周一簽署了一項協(xié)議。
三、音譯
音譯就是用漢語中諧音的字或字的組合翻譯英語中的詞語,而這些字或字的組合并不是漢語現(xiàn)成的有意義的詞。例如:show(秀)、party(派對)、e-mail(伊妹兒)、Shopping mall(銷品茂)、New York(紐約)、Obama(奧巴馬),等等。
四、遵循慣用
英語的慣用句型(特殊句型)是英漢翻譯中的難題,它不僅會難倒一些“生手”,也常常使行家里手出丑。如香港英語專家連達先生就將一句名言“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誤譯成了“賢父知己子”。對此錢歌川先生有明確的解釋,“無論怎樣聰明的父親也不見得了解自己的兒子”。類似的特殊句型還有: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路必有彎”。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閃光的未必都是金子”,等等。
事實證明,正確理解和使用這些英語慣用表達形式,對我們學習和研究英語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只有認真研究并翻譯成貼切的漢語,才能實現(xiàn)兩種語言之間的契合。
(瓦房店市商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