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作文
我和父親一起走泥路
一考生
泥濘留痕,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見彩虹?
——題記
人正是在不斷面對和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在人生路上,只有留下一步步堅實的腳印,才能體現(xiàn)出人生的價值,這是我和父親一起走泥路時得到的啟示。
當(dāng)競賽成績出來后,我得知自己名落孫山,心情就猶如當(dāng)時的天氣,陰沉沉,被一層陰霾籠罩著,久久不能平靜。
回到家后,吃過晚飯,父親見我垂頭喪氣的樣子,便說要帶我到屋后的田野走走。我無精打采地答應(yīng)了。由于剛剛下完雨,空氣十分清新,周圍的稻穗和山巒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的洗禮,顯得生機勃發(fā)。我望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心情稍微放松了些。這時,父親說:“你能找到我們來時的腳印嗎?”我低下頭望著地下,很快就找到了,并指著給父親看。父親又問:“在平時天氣晴朗的時候,你能找到這些腳印嗎?”我馬上回答不能,父親問我為什么。我說道:“因為下了雨,土地變得泥濘,所以留下了痕跡?!备赣H邊走邊說:“這不正像是人生嗎?”“人生?”我猛地醒悟過來,是啊,只有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的洗禮,才能在人生之路留下痕跡,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我望著父親踏下的一個個堅定的腳印,仔細地思考著在這個過程中收獲的智慧。
挫折是人生路上的風(fēng)雨,經(jīng)歷風(fēng)雨的洗禮,我們才能留下生命的痕跡,才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才能書寫生命的意義。
我振作了起來,并且充滿了斗志,我永遠不會忘記與父親走泥路時收獲的智慧,我將踏出一個個展示自己價值的腳印,用我的行動為自己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點評
本文有兩點值得借鑒:一是以小見大寫作手法的運用,類似文中“走泥路”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可貴的是,作者能從中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二是巧妙的構(gòu)思,作者沒有直接寫“走泥路”的過程,而是通過心情的變化:“久久不能平靜”“稍微放松了些”“充滿了斗志”等表現(xiàn)出來,避免了記敘文平鋪直敘的“俗套”。
佳作展示一
忍耐是一種美麗
□刑楠
俗語云:“忍字頭上一把刀?!比松袝r會因這把刀而嘗盡痛楚,但也正是這把刀雕刻出了美麗的人生之花。
蝶·奮進之忍耐
朦朧中感到擁有了知覺,小小的身體中涌動著一股熱乎乎的能量,像是被人牽引般拼命想要向前擠。那是生命初生的知覺。四周的空間狹密而悶黑,像是冥冥之中有什么東西在背上生成,略癢。生存的本能牽引著它向前,直到前方越加狹窄,黑暗與痛楚向它愈加猛烈地襲來,它默默忍耐,不吭一聲,因為心中那一個飛翔之夢在告訴它:前進!突然,一種被撕裂的疼痛感襲來,渾身像被解放了般,輕柔的光線灑在了它美麗的翅膀上。
遠離祖國的彼岸上,周圍的人眼里若隱若現(xiàn)的鄙夷,讓異國他鄉(xiāng)的他頗感酸楚。這是一個存在著種族歧視的時代,他沒有去爭辯,只是更加努力地靠實力去說話。終于,連教授也無法完成的解剖青蛙卵實驗,他奇跡般地完成了。童第周,這個名字迅速傳響在西方的科學(xué)界中。
只有學(xué)會忍耐對自己不利的因素,才能在奮進中完成蛻變之升華。忍耐,是一種奮進的美。
蟬·希望之忍耐
從具有知覺開始,它便生存于一片黑暗之中,唯一的念頭,便是拼命汲取養(yǎng)分生存下來,慢慢向上。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直至它感到自己的身體內(nèi)流動著一種渴望,而且愈加強烈。終于有一天,它接受了光的洗禮,它興奮地輕輕顫動著薄翼,跳上枝頭,嘹亮地歌唱。漫無邊際的黑暗生活,它一直在默默忍耐,只為那一季的光明,用生命的歌聲去裝點燦爛的夏天。夏天一過,喧鬧便靜靜結(jié)束,生命隨之終止。
有時人的生命也短暫且充滿坎坷,但唯有將痛楚與忍耐深藏在心底,人生的自信與絢麗才能得以展現(xiàn)。
也許你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少年,飽受疾病的痛楚,卻充滿生命的希望與自信的張狂。他就是只有16歲短暫花季的天才少年吳子尤,他就是會在做手術(shù)時背誦葉芝《當(dāng)我老了》的少年吳子尤。他的生命與病痛相伴,但他卻始終自信、樂觀。
樸樹有首歌叫《生如夏花》,唱到了很多人的心里。有些人和物只因生命最初的希望而執(zhí)著忍耐,留給這個世界無限感動。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朵待雕刻的花,忍字,就是那把雕刻之刀。忍過了挫折、打擊與痛楚,生命之花便得以絢麗開放。
點評
作者用優(yōu)美細膩的語言描述了兩個因忍耐而美麗的生命現(xiàn)象,并結(jié)合具體人物的事例,使文章材料豐富,結(jié)構(gòu)新穎。全文不乏細膩的描寫,將繭成蝶與蟬從地底到地面盡情歌唱寫得細致入微。雋美的語言與生動的比喻使得文章讀來韻味悠長。
佳作展示二
“回音”在何方?
□劉曉楠
讀了畢淑敏的《愛的回音壁》之后,我感悟到了很多很多。
現(xiàn)在的孩子正如文中所寫的那樣,是“千畝一苗”,父母給予他們的往往是最多的,但面對父母之愛,他們表現(xiàn)出的卻是漠然。
“回音壁”的“回音”在何方?它是否還在哪塊“圣地”上流連,是否還在哪個“營帳”里歇息?
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物質(zhì)生活條件日益好轉(zhuǎn),然而就在這種衣食無憂的條件下,許多孩子變得麻木了。他們感受不到父母之愛、同學(xué)之愛、老師之愛……正如作者所言:“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這句話恰恰就說明了懂得愛別人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索取,而不懂得回報的話,那么我們得到的愛遲早會腐蝕我們的靈魂。
現(xiàn)在這個社會,父母都愿意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給自己的孩子,他們只有一個希望,就是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但他們卻沒有想到,溺愛會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朵,成為唯我獨尊的小霸王,成為不關(guān)心別人的冷血動物。父母一味地給予、給予、給予,堵住了孩子們的雙耳,使他們不能耳聽八方;遮住了孩子們的雙眼,使他們不能眼觀六路;更迷糊了孩子們的大腦,使他們不能辨別是非真假。
愛應(yīng)當(dāng)適當(dāng)給予:當(dāng)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他們一點愛,讓他們學(xué)會堅強;當(dāng)孩子取得成功時,給他們一點愛,讓他們學(xué)會謙虛;當(dāng)孩子感到迷茫時,給他們一點愛,讓他們心靈澄澈;當(dāng)孩子表現(xiàn)狂躁時,給他們一點愛,讓他們內(nèi)斂深沉。
愛是一把雙刃劍,給予的太多會把孩子“泡得口眼翻白”,給予的太少會使孩子“營養(yǎng)不良,無法正常發(fā)育”,所以要恰到好處地對孩子傾注愛,這樣不僅讓他們學(xué)會了珍惜愛,還讓他們學(xué)會了回報愛,讓愛的回音壁傳來和諧美妙之音!
點評
“關(guān)心他人”這個話題已不再新鮮,在許多考生寫記敘文時內(nèi)容常常發(fā)生撞車現(xiàn)象,本文作者獨辟蹊徑,以讀后感的形式來談父母如何關(guān)心孩子,角度新穎,發(fā)人深省。
教師總評
近幾年來,中考作文加大了對“精神文明”的考查力度,著重對考生的品德修養(yǎng)、意志品質(zhì)等進行考查。讀完這三篇文章,相信考生會有所體會?!段液透赣H一起走泥路》一文語言樸實,以“青少年如何對待挫折”為主題。以往考生也寫過類似主題的文章,但內(nèi)容雷同,往往寫的是摔倒又站起的小孩、爬墻屢次滑下的螞蟻、斷翅又奮力高飛的蝴蝶……本文作者卻獨辟蹊徑,從與父親的一次散步寫起,簡單的事情、樸素的語言中反映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這就是此文得滿分的秘訣所在?!度棠褪且环N美麗》一文語言華麗,描寫細膩,讀罷本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一定是感情細膩之人,而且在平時的寫作中一定擅長抒情、描寫?!丁盎匾簟痹诤畏?》一文表現(xiàn)的主題是“要關(guān)愛他人”,這個主題比較寬泛,如果籠統(tǒng)地寫愛所有人,容易造成空喊口號、言之無物的毛病。本文作者以讀后感的形式來表現(xiàn)這個主題,切入點抓得很好?,F(xiàn)在獨生子女較多,大多在溺愛中長大,他們得到了太多的愛卻不會愛他人,讀罷本文,發(fā)人深省??傊?,三篇文章都不乏精美的語言,感染力都很強。
一般來說,初中生的說理能力都不太強,典型事例積累得不多,論證也缺乏深度,把握不好就寫成了“四不像”文章,所以,考生不要盲目跟風(fēng),要揚長避短,打有把握之仗。選什么樣的體裁、用什么樣的語言、寫什么樣的事情、找什么樣的切入口都要在動筆前做通盤考慮。只有充分醞釀,才能一氣呵成。那種想想寫寫、寫寫改改出來的文章,一定是漏洞百出、卷面不整潔的。只要考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具有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文采斐然,別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