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依賴癥”就是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學生不能自主地去探究、生成知識,需要依賴客體才能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行為。按道理說,高中學生獨立性較強,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已樹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上使用了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確立,學生應該能夠自主地去探究、去質疑、去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由知識生發(fā)能力,由知識生發(fā)感情,但實際上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又產生了新的“依賴癥”。這種“依賴癥”由以前的完全依賴教師的“澆灌”轉為依賴課堂學習的媒介和手段。究其原因,還與教師的課堂主導有關。
一、過多的教輔資料形成依賴性
如今的教師教書與學生學習有一個最大的、屢試不爽的訣竅,那就是大量地使用教輔資料。只要到學生的書桌上、教師的辦公桌上看看,各種各樣的教輔資料隨處可見。有些語文教師認為,讓學生充分利用教輔資料,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課前,教師給學生發(fā)一些介紹作者、時代背景及相關知識的資料是有必要的,但有些資料連課文分析、思想評價都有了。實際上,知識的權威充斥紙上,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使其養(yǎng)成一種依賴性,已經讓學生們養(yǎng)成了不會思考、依靠資料的習慣,思想上出現(xiàn)的依賴性對于教育來說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拿詩歌學習來說,一位教師在講授《錦瑟》一詩時,在印發(fā)的資料中介紹:“這是一首悼亡詩?!痹谡n堂學習時,幾乎沒有學生對此提出異議,只有一位學生小聲說:“這也像一首愛國詩?!贝苏Z一出,引起一片噓聲:“你比資料更高明?”
語文教師要改變學生對教輔資料的依賴性,首先要改變自己對此的依賴性,然后要指導學生合理使用教輔。課前預習可以使用教輔書,但要注意先課本后教輔,也就是預習時先把課文預習一遍,結合教輔資料上的相關介紹去理解、分析,不懂的地方留待課堂上去探究。上課時堅決不使用教輔,課后復習時可選用教輔上一定量的、一定梯度的習題去訓練提高。
二、重合作、輕自主探究導致依賴性
一位語文教師在上《荷塘月色》這篇閱讀課時,設計了一個問題:“作者在從荷塘回家的路上為什么想起江南采蓮的事情?”問題展示后就讓學生分組討論,只見人聲鼎沸的小組內只是那幾個語文學習程度不錯的學生在滔滔不絕,其他的學生在洗耳恭聽,三分鐘后,教師喊停,合作結束。這樣,那些思維較敏捷的學生往往會搶先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思維相對遲鈍的學生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與發(fā)表意見的機會,這樣的合作學習非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養(yǎng)成大部分學生對少數(shù)學生的依賴。設計的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應留給學生相對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各自獲得認識后,再合作交流,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有深度和廣度,只有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所以說,缺少了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不能說是完美的。
三、因循課前設計、輕視動態(tài)生成引發(fā)依賴性
一次,聽一位教師的公開課,他講的是小說《祝?!贰K恼n按流程導入、字詞、整體感知、研讀課文,課進行到這里,他讓學生討論后起來回答問題,一個學生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后,突然說:“老師,剛才我在討論時,一直在思考‘祥林嫂為什么會死在魯鎮(zhèn)的祝福聲中’,我找出了殺死她的夫權和神權?!贝苏Z一出,教師一驚:“這個問題安排在后面的肖像描寫的分析中,一會兒會一步步去分析的,你等一下會明白的?!睂W生黯然坐下。大家只好等待教師的“獨白”。
其實,語文教師固然要重視教學設計,使課堂節(jié)奏、學生活動、教學過程等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力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更應該時時關注學生理解、評價課文的表現(xiàn)、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需求;在備課時,一定要有生成的意識,課堂教學中應留有“意外”生成的空間和時間;及時抓住學生對知識權威的質疑,抓住學生驚喜的體驗,捕捉課堂生成資源,并把它當做教學資源去開發(fā)、利用,不斷豐富課堂教學的內涵,碰撞出越來越多的學生之間的、師生之間的思維火花??梢哉f,關注了“動態(tài)生成”,課堂教學中的“依賴癥”一定會大大地減少。
四、多媒體的濫用促成依賴性
多媒體課件具有文字、圖像、圖形、活動畫面、聲音等直觀豐富的信息,并且能夠在同一屏幕上同時顯示,這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任何手段都無法做到的。因此,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動靜結合,容量加大,可以使語文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這種教學手段得到了許多語文教師的青睞甚至依賴,以致有的人不開電腦就不會上課。而對學生來說,能從多媒體教學中獲得直觀、生動、豐富、清晰的知識,但長此以往,會使有些學生離了屏幕就不知怎么學。同時,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制成多媒體課件,也并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要使用多媒體課件。
一堂語文公開課上,老師講解《雨巷》課文,先放了一段動畫片:微風細雨中一個女子打著一把小雨傘,在小巷中走來走去……隨后,屏幕上羅列了這篇課文的知識要點。學生一邊看“電影”,一邊聽老師講解課文,課堂氣氛輕松而活躍。整堂課下來,錄音代替了讀書,屏幕代替了教材,動畫代替了想象,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是千人一面的。這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促成了學生的依賴性。
克服學生對多媒體的“依賴癥”,關鍵是教師要擺正多媒體的地位,將它當做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增大課堂容量,解決疑難問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強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我們要立足于課文的閱讀,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個性化的理解,在思考感悟的過程中進行閱讀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的閱讀技能,培養(yǎng)想象力,獲得審美體驗,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