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心育技巧就是把每一個學生當做平等的人來進行溝通交流的藝術,也就是尊重學生、加強師生溝通的藝術。
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隱私。為師之道,既要嚴,更要有愛、有關心、有尊重,這是教書育人的前提和保證。
在具體的工作中,如何運用心育技巧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平等。做班主任工作時,往往想到要維護自己的尊嚴,想到自己要教育學生,這樣就容易使自己高高在上,從而使師生關系僵化。所以我們要求教師應該“蹲下來”,用一顆童心去聆聽學生的心聲,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這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要有同理心。教師的同理心是與學生溝通的基礎。同理心是指站在對方的角度、立場去感知對方的感受、信念和態(tài)度,并能有效地將這些感知傳遞給對方,使對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被尊重,從而產(chǎn)生溫暖感和滿足感。
傾聽。對學生思想、學習、生活方面表現(xiàn)出的各種傾向和問題要處處留心,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建議,甚至批評。如果老師能以一種傾聽的姿態(tài)面對學生,那么學生也就體會到了受尊重的感覺,對老師的信任感就會油然而生。有些班主任在了解某一事件特別是學生犯的錯誤時,往往是以自己的看法或者是第三者(較多的是班干部)的傳達為基準,常常是不容犯錯誤的學生解釋,一有解釋就當成是狡辯。我認為如果班主任這時能聽聽當事學生的解釋,那么對事情的解決一定有幫助。
理解?!袄斫馊f歲!”成人需要理解,小學生更需要理解。新時代的少年兒童,他們富有幻想,敢于實踐,常常有一些近乎離奇的想法與做法。對此,班主任老師要予以理解,要進行具體分析和引導。另外,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是非觀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干傻事、犯錯誤。對他們的錯誤,班主任不能只是簡單地批評或訓斥,要分析他們犯錯誤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學生一旦認識到了錯誤,班主任就要寬容,鼓勵他們改正錯誤。這樣做,容易加深學生與班主任的感情交流,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關注。班主任要面對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容易忽略中間生,特別是那些內(nèi)向而沉默寡言、但各種行為規(guī)范良好的中間生,他們與班主任的交流最少,甚至有個別學生一個學期下來與班主任的對話屈指可數(shù)。我們應該將關注的目光掃遍班內(nèi)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被注視的溫暖,感到自己沒有被老師遺忘。當學生的家庭或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較大變化時,更要獻出母親般的愛,去關懷、體貼學生,使他們克服困難,振作精神,重新?lián)P起前進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