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淡化知識教學”的理念成為時髦,思想品德知識教學目標的地位在諸多教師心中每況愈下。新課標下如何進行知識教學的問題一度也曾困擾過我,為此我對相關理論進行了自主學習探究,并對新課標下如何把握知識教學目標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實踐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深度整合思想品德知識內容
初中思想品德課在知識整合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幾點:
1.關愛學生個體,挖掘蘊涵在德育知識點中最能震撼學生心靈的理念
眾所周知,德育內容只有契合學生道德成長的內在需求,才能走進學生心靈。反之,他們對道德教育就會產生厭倦甚至是抵觸情緒。所以對每一章節(jié)知識內容的教學,都要找出其中與學生真實體驗最貼近的價值理念,再從這些能走進學生心靈的核心理念出發(fā),拓展開來,推及至道德的高標準和嚴要求。
可見,作為政治教師,既要看到社會道德的高要求,更要挖掘蘊涵在道德要求背后真正人性化的核心內容,因為只有在道德內容與學生成長的內在需要相一致時,它才能真正具有合理性、普遍性。否則“看上去很美”的道德教育對學生個體來說就可能是低效或無效的,甚至是負效的。
2.知識拓展要關注“熱點和時政”內容
一是寓教于課程之中,教學中要即時將熱點和新聞穿插到有關內容之中。教學案例要引用新近發(fā)生的事件,要抓住熱點和新聞的即時性特征進行教學,不要等“熱點”變成“涼菜”后再用。二是寓教于專題之中,對于有重點教育意義的時政事件,要即時設計專門的主題活動,如圍繞此事舉辦一次演講活動,只要是即時的,就能收到教育效果。這是“時政”和“熱點”的自身特點所決定的。中考前臨時記憶時政內容應付考試的辦法是違背德育規(guī)律的。
3.對相關知識內容進行年級分層教學
初中三年是人生的關鍵期之一,學生生理和心理在逐年發(fā)展變化,具體表現(xiàn):七年級學生剛入新學校,對諸多現(xiàn)象多表現(xiàn)為單純的好奇;八年級學生則處于青春逆反期,思想上多表現(xiàn)為偏激、狂妄等;九年級學生臨近畢業(yè),對國情的了解加深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這就要求德育內容應與學生認知水平及實際生活相匹配,進行螺旋式循環(huán)設計,最終實現(xiàn)德育效果在初中階段一年比一年好。
這樣通過初一的引導、初二的實踐強化、初三的自主探究,可以使同一知識點的內容在不同年級段層層遞進,深度和廣度不斷強化。這種變化合乎道德教育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單一到復合的內在要求。
二、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多元評價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伴隨著考試的革新同時展開的。幾年來,中招考試由單個學科考試方向的變化到考試課程的變化,雖然“一考定終身”的壓力并沒有根本改變,但考試改革的方向是一定的。我們一線教師應該確立考試改革信念,落實三維目標,走過程評價和中招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道路。
首先,我們要堅信中招革新方向,堅定不移地走課程革新之路。
幾年來我省思想品德學科仍是中招必考科目,這也說明社會對德育的重視。但是考試導向已經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從內容的生活化、熱點化到試題形式的多樣化、人文化,以及評卷要求的靈活化等,都鮮明地顯示出素質評價的方向就是中招考試的方向。2009年上海首次參加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實現(xiàn)了中國素質教育與世界評價機制的對接。隨著考試改革的不斷完善,考試革新步伐的加快,我們有理由相信,中招考試不會一直是素質教育的瓶頸,而是有希望成為課程革新的風向標。
其次,我們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多元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最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評價,它使老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幫助。過程性評價是展現(xiàn)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三維目標的必要舉措。過程性評價既包括一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也包括一個階段的小測驗;既包括知識和技能目標的完成情況,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教師要多給予積極評價,使學生感受到進步的快樂。教師在給予評價時,不僅要區(qū)分對錯,還要通過研究學生的錯誤,為學生今后改進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我們要使教師的評價成為學生學習的催化劑,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服務。
最后,新課改要求我們做一個人性化的思想品德教師。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新時期的政治教師應該怎樣做呢?我覺得應該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突出人文性,做一個人性化的思想品德教師。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師往往是“法官”形象,嚴肅認真,給人難以接近的感覺。這種讓學生望而生畏的形象,多半是因為教師認為“教學就是傳遞知識”,經常運用填鴨式教學造成的。思想品德教學,要力求走進學生心靈。學生用心去學,才會從中受益,從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