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走出去”發(fā)展戰(zhàn)略以來,國內出版機構擴大版權輸出的力度,近年來取得了不斐的成績。
主動“走出去”取得碩果
以江蘇人民出版社為例,版權輸出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以前的版權輸出基本上局限于港、澳、臺地區(qū)。2007年,版權輸出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首次實現對韓國的版權輸出。此后,出版社在版權輸出方面迅速打開了局面,輸出對象從韓國擴大到越南、俄羅斯;輸出種類除中國傳統(tǒng)文化類圖書以外,還有新時期政治類和黨建類圖書。其中,向越南輸出的《中國社會變革與基層黨建創(chuàng)新》《農村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為官論》三本版權圖書,均由越共中央直屬的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引進出版。中國改革開放和執(zhí)政黨建設的經驗對于改革開放中的越南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借鑒意義,更多的版權輸出成果將指日可待。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我們也充分認識到,要實現版權輸出的更大突破,必須主動地“走出去”,尋找更多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目前,我社已經與世界各地知名出版機構建立了較為堅實的聯系,力爭擴大版權貿易。除此之外,我們有針對性地策劃外向型選題,形成系列。2005年開始,我社首先嘗試針對海外市場需求,策劃了凸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國符號》一書,此書的版權已經成功地輸出至韓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qū)。目前,仍有許多海外出版機構與我社洽商購買此書的版權。在此基礎上,我社又陸續(xù)策劃了《圖騰與中國文化》《中國自然崇拜》等外向型選題,并已經成功向俄羅斯的一家著名出版機構售出版權。
六項建議促進“走出去”
目前,我們在擴大版權輸出工作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面臨諸如信息不夠暢通、版權貿易人才培訓不夠、經費支持不足等困難和問題。為了響應中國出版大步走向世界的宏大戰(zhàn)略,還可以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擴大信息收集。應指派專人設立專崗,盡可能詳盡地收集海外出版機構在引進版權方面的主要意向,以及海外讀者對中國各類圖書的真實要求,并及時地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各社,以便更有針對性地組織出版和輸出自己的出版物。組織版權貿易部門定期實地考察海外市場,與海外圖書銷售商建立更廣泛的聯系。
加強版權貿易隊伍建設。版貿工作專業(yè)化,是保證和擴大版權輸出的關鍵之一。版權工作涉及外語、法律、出版、營銷等多方面專業(yè)知識技能,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化的版貿隊伍,并定期地進行集中培訓,甚至選派到海外進修。在事業(yè)、待遇、個人發(fā)展等方面,應對版貿人員建立專門的激勵機制。例如,對版貿輸出工作突出的出版社和版貿工作人員進行評比表彰,這既有利于提高相關領導對于版貿人員的重視程度,也有利于提高版貿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創(chuàng)造與國外出版界的接觸機會。2007年年初,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牽頭召開的集團旗下8家出版社與韓國多家出版社的見面會上,雙方分別成功地達成了多種版貿意向。我社的《中國符號》一書,被韓方青於藍出版社一眼相中,當場拍板簽約。因此,建議大家今后盡可能地多組織類似的大型活動,以方便各社向對方推薦自己的優(yōu)秀圖書品種,爭取現場洽談、現場簽約。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像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英國倫敦書展等著名的大型國際書展,也是我們向海外推薦自己的優(yōu)秀圖書的重要機會。
重視儒家文化圈的版權貿易。過去,我們對東亞儒家文化圈國家的文化產品輸出,通常局限于中醫(yī)中藥、按摩養(yǎng)生、食療、風水,以及其他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旅游類圖書。如今,隨著東亞文化交流的不斷增加,我們應從更深層次上組織策劃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出版物,它們將更能適合這些國家出版界和讀者群的需求。
開拓對發(fā)展中國家的版權貿易。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與其他廣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有著相近的歷史。中國深入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吸引了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他們迫切希望了解中國,學習中國的建設經驗。
增加經費支持。我們的版權輸出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的版權輸出基本上仍屬于買方市場,效益較低,甚至還需要向版權代理公司支付代理費用。擴大版權輸出,還需要上級部門提供專項資金資助。我社輸出到越南的三本黨建類讀物因其成為“中國對外推廣計劃”入選圖書,成功申請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這三本書出版資助的16萬元,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但是,能夠入選的圖書畢竟是有限的,筆者希望出版社能設立輸出圖書定期獎勵制度,每年評選輸出版權表現突出的出版社和版權輸出特別突出的版貿人員,予以一定的獎勵,以提高其積極性。
(作者單位系江蘇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