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少年
余光中
臺風季,巴士峽的水族很擁擠
我的水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黃河太冷,需要摻大量的酒精
浮動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譜
喂!再來杯高粱!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淚中有大禹
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聲
傳說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陽
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嚇退單于
聽見沒有?來一瓶高粱!
千金裘在拍賣行的櫥窗里掛著
當掉五花馬只剩下關節(jié)炎
再沒有周末在西門町等我
于是枕頭下孵一窩武俠小說
來一瓶高粱哪,店小二!
重傷風能造成英雄的幻覺
當咳嗽從蛙鳴進步到狼嗥
肋骨播響瘋人院的鐵柵
一陣龍卷風便自肺中拔起
沒關系,我起碼再三杯!
末班巴士的幽靈在作祟
雨衣!我的雨衣呢?六席的
榻榻米上,失眠在等我
等我闖六條無燈的長街
不要扶,我沒醉!
余光中(1928-),福建省永春縣人,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翻譯家。上世紀80年代后,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xiāng)愁詩,對鄉(xiāng)土文學的態(tài)度也由反對變?yōu)橛H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的作品風格極不統(tǒng)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xiāng)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jié)》、《白玉苦瓜》等十余種。
這首詩,題目為“五陵少年”,其典故出自哪里。指的是哪些人呢?咸陽原9座漢家陵闕中的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漢惠帝安陵以及漢昭帝平陵并稱“五陵”,故而成陽原也稱為“五陵原”。在漢代,帝王陵墓旁常常會遷居一些居民,負責陵墓的保護和維護,陵園附近設有中央直轄縣邑即陵邑。遷入全國各地的富豪貴族居住。因為種種因素,使得漢家陵闕諸陵邑成為大富巨賈的聚集之地和朝廷選拔官吏的地方,西漢朝廷的許多官,員都出自這些陵邑。使五陵原成為社會特別勢力的衍生地。這時候的“五陵少年”是指居住在陵邑的年輕人,他們仗著有錢有勢,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yè)、游手好閑、魚肉鄉(xiāng)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唐朝時,“五陵少年”就成了紈绔子弟的特稱。
以“任俠”、“紈绔”為特色的“五陵少年”,逐漸成為后世文學中一個被恒久歌詠感嘆的對象。唐詩中常有關于五陵少年的描寫。如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今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人胡姬酒肆中。”真可謂紈绔子們放浪形骸生活的逼真寫照。
但余光中卻常常稱自己為稱“五陵少年”,這是為什么呢?余光中難道認為自己也是紈绔子弟,他難道不怕自毀形象?看來余先生的“五陵少年”是另有所指。從“黃河”、“家譜”、“燧人氏”、“大禹”等意象可以感受到作者身上散發(f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燧人氏鉆木取火、大禹治水、逐鹿中原、后羿射日、抗擊匈奴,這些都是盡人皆知的中華民族的傳說典故?!扒Ы痿谩薄ⅰ拔寤R”的意象出自李白的古風《將進酒》,此詩中的俠士形象意氣風發(fā),豪氣干云,視金錢如糞土。反復品讀《五陵少年》的這些意象,我們漸漸悟出這個稱謂的象征意義。所謂的“五陵少年”,既是作者余光中自我的化身。也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化身。
遙想漢代,金戈鐵馬,一群群富于進取精神意氣風發(fā)的中國人前赴后繼,締造了數不盡的傳奇。盛世唐朝,激情澎湃,英氣勃發(fā)的中國人擂響了最昂揚激越的鼓點,成為中華民族震撼世界的最強音。盛唐雄風,泱泱中華,世界第一,中國人曾經擁有多少榮光!余光中在詩篇《尋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詩中李白的形象其實就是豪邁中國人形象的生動寫照。但是1960年的中國,尤其是臺灣,卻讓作者余光中感到揪心失望。當時作者由內地遷往臺灣不久。當時的臺灣。已經被日本統(tǒng)治了五十年,到處是日本文化、西方文化、世界文化的印記。面對臺灣與祖國的分離。面對中國在世界上的尷尬地位。面對異族文化的滲透入侵,作者痛心疾首,但又無可奈何。曾經意氣風發(fā)的“五陵少年”,如今卻變成了一個病夫醉漢?!瓣P節(jié)炎”、“重傷風”、“咳嗽”、“失眠”,“五陵少年”老邁蒼蒼,青春不再,令人嘆惋?!奥犚姏]有?來一瓶高粱!”“來一瓶高粱哪。店小二!”“五陵少年”如今只能借著酒精向店小二撒潑吆喝來發(fā)泄豪氣,借著酒精來麻醉自己。但酒入愁腸愁更愁,一時的麻醉總有清醒的時候。酒把詩篇推向高潮,淪落的“五陵少年”形象讓人頓生悲憫。閱讀詩篇中“五陵少年”頹廢的言行舉止,我們感受到一種燈火闌珊處的寂寥。一種揮之不去的凄涼孤寂?!拔辶晟倌辍憋L光不再。泱泱中華風光不再,作者內心的苦悶、憂愁、失落,也在每個讀者的心中升起。
《五陵少年》這首詩汪洋恣肆,奔放不羈,字里行間澎湃著濃濃的愛國主義激情。表現在詩中就形成了句式錯落參差、筆法變化莫測的特點。其次。詩歌對雙關、象征等寫作手法運用非常成功,整首詩意象迭出,想象豐富,詩意雋永,詩風瑰麗雄奇,如天馬行空,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