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個日本人在中國大慶看到了天邊的落日,絢爛壯麗,紅大而圓潤,他情不自禁地下跪,繼而淚流滿面。中國人問他為何有此舉動,他說從沒有見過這么大的落日,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他本能的反應就是用下跪表達自己內心的震撼。
材料二: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腳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后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
材料三:報栽,一位外國女士在北京街上觀光,見每個路口都有幾個警察。問陪同:“他們在干什么?”答曰:“指揮交通。”外賓不解:“路上不是有交通信號嗎?為什么還要警察指揮?”陪同無言以對。
對此,你有什么感想?請將自己的感悟寫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以上三則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導引]
高考材料作文一直興盛不衰,基本上形成了三種表現(xiàn)形式。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材料作文是一則材料,要求考生必須整體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內涵進行立意;新材料作文也是一則材料,但它在材料中提供可以立意的點很多,考生可以從中選取一個角度,發(fā)表見解;多則材料作文是提供兩則或兩則以上的材料,要求考生綜合這些材料的立意來作文。就多則材料作文來講,應當如何進行寫作呢?
第一,尋找材料共性,明確立意指向。材料一。日本人見到自然美景而內心震撼,于是情不自禁地下跪。這是對蒼天、對自然的敬畏:材料二,弘一法師的細心表現(xiàn)出了他對生命的深切憐憫與敬畏;材料三,交通信號是燈光標志。它有交警的權威和法規(guī)的約束力。人們對它理應有敬畏之心,然而,在許多國人的眼里,交通信號只不過是彩色的燈光,人們對它漠然置之。全無敬畏之心。經(jīng)過對三個材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具有“敬畏”這一共性,那么這個共性就是多則材料作文的立意。據(jù)此。文章的立意應當圍繞“敬畏”這個話題來構思寫作。
第二,深刻理解話題,剖析話題內涵?!熬次贰笔蔷粗嘏c畏懼的意思,因敬重而生畏懼之心,因畏懼而又生敬重之意,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關系。“敬畏”是人們對待事物的一種心態(tài),是人們從內心發(fā)出的敬重而又不敢逾越的高度。健全的人生旅程中應該有足以讓其敬畏的東西在。因為健全的人生不可能永遠嬉皮笑臉,不可能永遠蠻不在乎。不可能永遠戲謔調侃……這個社會因有了“敬畏”而少了許多覬覦,多了些許虔誠:因有了“敬畏”而少了眾多紛爭。多了一些和諧;因有了“敬畏”而少了一絲野蠻,多了幾分文明;因有了“敬畏”而少了一點張狂,多了一些自重……
第三,確定寫作對象,謀劃文章結構。其實,健全的人生旅程中有許多讓人敬畏的東西,如生命、時間、自然等等。在寫作過程中,如果只是泛泛地談論“敬畏”。文章就會流于表面,就會不深刻,所以在結構安排中應當表達出敬畏什么、為什么敬畏、敬畏的意義,可以列舉古今中外有關典型事例進行說理,也可以敘寫身邊的故事生發(fā)感悟,這樣文章的思想性就增強了,文章也就深刻了。
[佳作展示]
古典,流淚了
代子俊
中國有句老話說,人一生應有“三畏”——少年畏父,中年畏妻,老年畏子,否則很難成器。其中,有一點是我們所肯定的,漫漫人生旅途,必須有所敬畏。這份敬畏中,詮釋著穩(wěn)重,詮釋著用心,更彰顯著敬和愛。
中華民族泱泱五千年文明,穿越時空隧道,我們看到李白江邊獨酌,詠出豪情萬丈:我們看到唐僧師徒四人歷經(jīng)千難萬險,終取得真經(jīng);我們看到蘇東坡在驚濤亂石間吟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沉浸在中國古典之中,我們可以聆聽歷史的聲音,體會歷史的腳步聲,悠遠,深沉……
然而,當重歸現(xiàn)實,我們竟然聽到——
“李白乘舟不給錢,一腳把他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會游泳就玩完。
“包青天啊開飛機,晨昭掛著BP機。張龍趙虎吃烤鴨,王超馬漢開面的?!?/p>
“日照香爐生紫煙,雞鴨魚內在眼前。口水留下三千尺,可惜兜里沒有錢?!?/p>
當我們耳熟能詳?shù)奶圃娝卧~、古典名著被踐踏得一塌糊涂時,我們痛心疾首?,F(xiàn)在的人,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喪失了對古典虔誠的敬畏,這種對文化的褻瀆抹殺了古典的唯美。試想,對古文化敬畏尚且喪失,我們還有何精神支撐,還從何談起振興中華?
無獨有偶,我們可以看到——
《水滸傳》被恣意撰寫為3個女人與105個男人錯綜復雜的感情糾葛:
《西游記》一改再改,僅為滿足人們的視覺娛樂需求:
廢除中醫(yī)藥的呼聲塵囂日上,中醫(yī)面臨嚴峻危機:
青少年沉迷于西方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竟不知清明、端午的溯源……
我看到,古人在哭泣,因為我們喪失了對其應有的敬畏;古典在流淚,因為它們被我們踐路得面目全非。在前進的道路上,當驀然回首時,發(fā)現(xiàn)我們除了時尚一無所獲,發(fā)現(xiàn)古典淚流滿面控訴時,我們是否應該尊重和敬畏,并懷著真誠的歉意對古典致敬?
朋友,敬畏古典,是一種傳承,古老的文化是我們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根基,讓我們敬它愛它,用心呵護它,用最古老最虔誠的敬畏來發(fā)展它,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古典笑了,發(fā)自內心的笑容……
[點評]文章主旨是敬畏古典。作者先講述了古典值得敬畏。然后不無震驚和氣憤地闡述現(xiàn)實生活中不敬畏古典的種種現(xiàn)象。通過對比,發(fā)人深省,從而告訴人們應該敬畏古典,最后揭示出敬畏古典的意義和作用,前瞻了美好的未來。文章立意角度新穎,選擇題材與眾不同,闡發(fā)事理較為深刻。彰顯出作者良好的思想文化素養(yǎng)。
怕媽媽不開心
王慧麗
如果問你:小時候學習的動力是什么呢?也許你的回答會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我小時候學習是為了讓媽媽開心。
兒時的記憶中,媽媽是不太愛笑的,可是她會在我考出好成績拿到獎狀后樂上好幾天。媽媽高興了,我就可以趁機索要平日里不敢要的東西,大多是小零食之類的東西。小時候的想法未免幼稚,現(xiàn)在長大了,可我發(fā)現(xiàn)我做的許多事或不敢做的事還是怕媽媽不高興。
在生活中。我學會了自己好好照顧自己。因為如果我不能這樣做,媽媽就會始終擔心,所以就會不開心。記得上學時,有天早晨天空是晴朗的,但天氣預報卻說有大雨。媽媽堅持讓我?guī)в昱?,我則堅持不帶。最終還是媽媽妥協(xié)了。她是帶著一萬個不樂意的眼神看著我騎車上學的。可偏巧放學時還真下起了大雨。我當時那個后悔啊,真不該不聽媽媽的話。等我像一個落湯雞似的回到家時,媽媽做好飯菜等候多時了。她拉著臉。我頓時就泄了氣了,耷拉個腦袋發(fā)誓一定聽她的,讓拿傘就拿傘,讓拿鍋蓋就拿鍋蓋,她被逗樂了。才不生氣了。所以現(xiàn)在我都形成條件反射了,天氣一變壞,馬上往書包里塞個傘。萬一被淋落湯雞,媽媽可是會生氣的。
在學習中,我都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即使考糟了,也會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輪學習當中。這也是怕媽媽不開心。一次考試,本來我是準備好了進班級前幾名的,可誰知那次的結果出奇的差,太意料之外了。于是我灰心了,拉著個臉,黯淡著眼神,沉悶著氣兒,一點兒說話的欲望都沒有。媽媽一看我這樣兒,也不作聲了,悄悄地嘆一口氣,又嘆口氣。我一看媽媽不高興了,就害怕了,就不敢悲觀失望了。因為媽媽說過我是她的小太陽,小太陽可是要發(fā)光發(fā)熱的。所以,無論在學習中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這全是得益于媽媽,也許是天性吧,我特別害怕媽媽不高興。
生活是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滾滾而去,許多東西都會隨時間改變,有的如風里的煙,一眨眼就看不見了??墒俏沂冀K害怕媽媽不開心,這一點一直都沒變,正如我愛媽媽一樣。一直不曾改變。
[點評]文章表面上寫的是對媽媽的“怕”,但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是對媽媽無限的“敬”,這兩股溪流匯成一條“愛”的“奔騰向前的大河”,而文中不時出現(xiàn)的“怕媽媽不高興”、“媽媽會生氣的”等字眼,就如愛河里時時泛起的朵朵浪花。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寫得極具生活味道。這也啟示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經(jīng)過篩選、提煉、加工都能雕琢成文質兼美的文章。
敬畏一些過得好
王 歡
還記得讀過這樣一篇文章:在作者小的時候,每逢打雷,奶奶都要向天祈禱,并且告誡他,上天打雷是因為人間有人做了虧心事,老天爺是在警告他呢!因此,每當聽到雷聲時都要好好地反省一下。作者對于奶奶的做法,認為其中除去迷信成分。心中存一絲敬畏有什么不好。我同意作者的看法。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程度越來越高,我們對于一些現(xiàn)象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釋,人們頭腦中的迷信思想一點點減少,心中的敬畏是否也該隨之一點點減少呢?我想不應該吧!
敬畏使我們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領悟。中國人對吃比較講究,不僅要吃得飽,而且還要吃得好。吃得巧,吃得與眾不同。為了追求這個境界。瞧瞧人們都做了什么——“生吃猴腦”、“活剝驢皮”,在動物的慘叫聲中,他們吃得津津有味,暢快地大笑。如果這些人心中尚存一絲敬畏生命的話,他們如何能做出這樣的舉動?
再退一萬步講,到底是動物,其生命到底低賤,那我們人自己呢?據(jù)報道。陜西某地一黑煤礦,專門誘騙青少年進去做工。這一進去,便由不得你了,工人幾乎都成了采煤機器,有受不了要逃走的,哪里逃得走。抓回來就往死里打,打不死的繼續(xù)做工,也不給治傷,令其自行恢復,有恢復不了、奄奄一息的,就干脆活埋!多么令人發(fā)指!我不敢相信竟真有人間地獄!但凡這些黑心老板對生命有一點最起碼的敬畏,也不至于上演這般慘絕人寰的悲劇!可見敬畏對于生命來說何其重要!
敬畏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有序。曾經(jīng)有人這樣說,我膽子太小了,違反紀律的事一點都不敢做。我聽后感覺既可笑又可悲。人們竟把不違反紀律看成是膽子小,這也折射出當今社會的一個陰影。有些人對于國家法律法規(guī)沒有一點敬畏之心,肆意踐踏法律,違法犯罪。長春市公安局綠園區(qū)分局局長付德武光在辦公室藏款就達1300萬:延吉市原林業(yè)局局長許杰瘋狂斂財3600萬:南京棲霞區(qū)原區(qū)長助理、邁皋橋街道原工委書記潘玉梅受賄逾千萬,贓款凈重高達26公斤之多。但天網(wǎng)恢恢,這些人終究會受到嚴懲的。在高墻之下、法場之上,他們痛哭流涕、悔恨萬分,如果當初對法律有一點敬畏,又何至落得這個下場?
還是那句話,除去迷信成分,讓我們心中多一絲敬畏。敬畏生命,敬畏法律。
多一絲敬畏,生活更美好。
[點評]文章通過對比論證,闡述了“敬畏生命”、“敬畏法律”的意義和重要性。闡述“敬畏生命”時由物及人。語言犀利,震撼人心;闡述“敬畏法律”時,列舉反面事例,論據(jù)典型,語言簡練。
來自亞馬遜的遺書——給仍活著的人類朋友
劉偉航
朋友們:
當你們看到這封遺書時,我們已經(jīng)不存在了。自然之神拿回了他的一切,于是我們一無所有后,自生自滅……
我們是那片神秘的雨林中一群部落人士,聽說我們爺爺?shù)哪禽?,自然之神很愛我們。那時的人們,不會生活,不會穿衣,更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于是。自然之神用閃電打燃了樹樁,祖先們害怕地四處亂竄,他們不知道火為何物,此時的他們是單純的、無知的。自然界對于他們來說是陌生、神秘而充滿危險的。他們對自然之神充滿了畏教之意,可是,自然之神怎會讓他們這樣生活呢?自然之神孕育了他們,怎能看著祖先們不會照顧自己?當自然之神用火的顏色點燃祖先們的智慧時。祖先們高興地嗷嗷直叫(那時還沒有語言)。于是,祖先們學會了利用自然界,天然取火,保存火種,狩獵獲食,抵御寒冷。
祖先們在享受自然之神的賜予的同時,對自然之神充滿了敬畏之情。他們愛戴自然之神。敬畏他。祖先們群居生活,過著最原始簡單的生活,自然界的東西是自然之神賜予的,他們心存感激地生活。日子一天一天地過了很久,久到祖先們忘記了最初的敬畏。
也許是習慣了自然界的賜予,祖先們漸漸不再用那些真誠的心靈對待自然之神。祖先們對自然界的一切都太熟悉了,熟悉到像自己的一部分一樣,他們忘記了自己是自然之神的孩子,對自然之神的態(tài)度變得不再像從前那樣。他們像任性的小孩,不斷地索取。不斷地破壞,失去了對自然之神的敬畏。他們看不見燒焦的土地上,自然之神面色憔悴;他們看不見倒下的樹木上,自然之神正在流淚。他們瘋狂地捕殺著自然之神的另外的兒女,自然之神真的絕望了。當母親一再忍耐,孩子仍不知悔改,母親會懲罰他。于是,在一個暴雨的夜晚。閃電雷鳴,我們早已習慣了這般情形,沒有了開始時的畏懼,可誰知這是最后的一次看見呢?我們被自然之神拋棄了。
親愛的朋友,別為我們哭泣,現(xiàn)在該你們反思了,趕快停止對自然之神的無理取鬧,心存敬畏地與自然之神共處吧!不然。你們將會步我們的后塵,那是誰也不愿看到的!
你們的朋友書
[點評]文章值得圈點的地方很多:一是書信形式,這種格式便于直接交流,表情達意,以不可往復的結局告知現(xiàn)在的人類,要敬畏自然,莫讓悲劇再發(fā)生,敬畏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二是立意新穎,立意的新穎離不開選材角度的別致,文章從遠古說起。以告誡人類反思作結,脫離了一般敬畏自然的文章窠臼;三是結構上對比論證。以對自然之神前后不同的態(tài)度闡發(fā)了敬畏自然的意義和作用,敬畏自然則生,不敬畏自然則亡。
敬畏時間
高 源
中國有句老話說,人生應有“三畏”:少年畏父,中年畏妻,老年畏子。我認為不然,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敬畏時間。
時間是易逝的,人生是短暫的,沒有了時間,人們拿什么去畏父、畏妻、畏子?換句話說,人們即使不畏父、不畏妻、不畏子,也要畏懼時間。秦皇漢祖,他們畏懼什么?以天下為家,四海為鄰,君臨天下,信手拈來,在此情況下,秦始皇仍然有求之不得的東西——時間,于是命人煉丹,尋長生不老之藥,終究一無所獲。漢高祖劉邦,統(tǒng)一天下,享盡世間福樂,歌舞升平,仍然發(fā)出“歡樂極多哀情然,人生易老難奈何”的悲嘆。時間,不是任何人都能肆意控制的,即使你功過三皇、地廣玉帝,也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它留給世人的,只有敬畏。
敬畏時間,并不意味著我們對時間無能為力,人們應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其利用到極限。李白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已也?!毕窆湃四菢樱次窌r間,感知時間的短暫而愈加珍愛它,將屬于自己的有限時間充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時間的恩賜,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兩鬢向人無再看”時無怨無悔,而不至于像王羲之說的那樣:“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欲”為何不適時地去珍惜,非要等到“俯仰之問,已為陳連”之后才痛苦悲嘆呢?所以,敬畏時間,我們就應珍視它,在有限的生命中。創(chuàng)造無限,待到兩鬢斑白、行將入木之時,對自己的生命旅程無遺憾。
時間,是萬物之源,人們既敬又畏,在時間面前人們畏懼它,所以才敬重它、愛惜它,相信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日累月馳,斗轉星移。在它的不斷前進中,人們追趕它,與它賽跑,即使追不上,即使在終點贏的最終的還是時間,人們也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從而對自己的奮斗不留遺憾、不感悔恨。時間就是這樣,既是恩人。又是敵手。
只有敬畏時間,才能愛惜時間:只有珍惜時間。才能充分利用時間。
[點評]辯證思想是寫好議論文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其思辨的思想闡述了“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敬畏時間”這一觀點。主體部分先闡述了時間是公正的,“即使你功過三皇、地廣五帝”,因而人應敬畏時間;之后又闡述了“人不應敬畏時間而對時間無能為力”,“人們應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文章立意深刻,結尾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