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作為傳統媒體中的一員,不但要與報紙、廣播等媒體進行競爭,還面臨著互聯網等新興的媒體挑戰(zhàn)和壓力。電視媒體在新時期如何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拓展自己的發(fā)展空間,成為每個電視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本文基于電視媒體運作方式層面,提出跨媒體合作是拓展電視媒體生存空間的一個重要策略。除此之外,本文還旨在從電視媒體所處的外在環(huán)境及其體制出發(fā),努力做出一些探究,在新聞節(jié)目中適當添加新元素,力避電視新聞媒體千面一孔,從而加大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度。
關鍵詞:新時期;電視媒體;發(fā)展空間;新元素
中圖分類號:G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10-0104-02
一、引 言
數字技術的發(fā)展使當代社會進入了一個泛媒體時代,在泛媒體時代,媒體的發(fā)展空間決定著媒體的生命力。電視,作為傳統媒體中的一員,不但要與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進行競爭,還面臨著互聯網等新興的媒體挑戰(zhàn)和壓力。電視媒體在新時期如何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拓展自己的發(fā)展空間,成為每個電視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二、各種媒體現狀
自工業(yè)時代以來,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引領著新聞傳媒業(yè)的發(fā)展。尤其是人們對報紙的需求依然很大,報紙編排、制作成本相對較小,程序簡單,購買便利。據有關數據顯示,僅西部地區(qū)的《華商報》日發(fā)行量曾達數10萬份,《南方周末》的年發(fā)行量就有3000萬份之多。國內幾家大報,發(fā)行量也達幾十乃至上百萬份,這說明報紙仍然是普通群眾接受信息的首選渠道之一,在我國的傳播力量仍然很大。
廣播以其傳播方式簡單、接收信息便利為各個社會階層所認同和肯定。新時期以來,廣播雖然受到了電視的沖擊,但一直在不斷改進自身的傳播形式和傳播手段,增加了現場直播、場景新聞、新聞訪談等多種節(jié)目形式,采取了多時段播出等傳播手段,極大地擴展了廣播的影響力,廣播在傳統媒體中的地位仍不可小視。電視雖然后來居上,成為傳統媒體中影響最大、受眾最多的強勢媒體,但并不可能代替報紙和廣播,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傳播手段和傳播途徑,各自有各自獨特的影響力和讀者聽眾群。它們在各自擴展自己的生存空間。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新媒體發(fā)展迅速,這些新媒體不僅擁有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功能,還具備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傳播優(yōu)勢。電視媒體只能是單向的線形傳播,受眾只能被動地在固定時間固定場域按照既定的順序收看,然而新媒體卻以其互動性和多點對應,自主選擇收看成為其最大特點。如手機電視,它不但具有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功能,而且還囊括了新媒體的一切傳播手段,可以隨時、隨地、隨意地自主選擇自己想要收聽收看節(jié)目。受眾不再是電視時代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成為主動的信息選擇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發(fā)布者。
三、電視媒體的新發(fā)展
新時期,電視媒體面對新舊媒體的沖擊,在競爭中尋求合作,不斷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缑襟w合作是拓展電視媒體生存空間的一個重要策略。電視媒體不但和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互動、合作、融合,而且不斷拓新傳播渠道,將電視媒體的發(fā)展空間延伸到新媒體中間。如吉林電視臺的《早安吉林》節(jié)目與吉林人民廣播資訊臺同步轉播。近來,陜西電視臺的《都市快報》欄目在陜西都市廣播FM99.9上播出,受到社會普遍關注,這種把廣播與電視同步直播的播出方式,將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延伸到了廣播層面。已經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
四川的樂山、自貢、內江、眉山、資陽、瀘州、雅安等8城市電視臺共同構建區(qū)域合作平臺,共同構建環(huán)成都電視覆蓋網,共同拓寬城市電視臺的發(fā)展空間。長江商報社與湖北城市電視組建戰(zhàn)略合作伙伴聯盟,在交叉?zhèn)鞑?、延伸新服務等方面廣泛合作,力求實現紙質媒體與電視媒體的結合、共贏。在與新媒體合作方面,山東齊魯電視臺與國內重點門戶網站、視頻門戶網站、社區(qū)網站、搜索網站展開全面合作,從最初的相互推廣宣傳,到雙方資源的整合互動,再到內容、活動的項目合作開發(fā);從web1.0到web2.0,齊魯臺根據不同時期互聯網技術和產品的發(fā)展,在新聞、博客、播客、網絡直播、微博等網絡傳播層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拓展。湖南衛(wèi)視與金鷹網合作,共同開發(fā)網絡資源;與淘寶網合作,共同組建“湖南快樂淘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淘寶網上設立專門潮流購物頻道及外部獨立網站,打造與網購有關的電視節(jié)目及影視劇,打通網絡與電視的平臺終端,創(chuàng)建電子商務結合電視傳媒的新商業(yè)模式。同時還參與青海衛(wèi)視的運營,湖南衛(wèi)視的《越策越開心》、《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零點風云》等王牌節(jié)目在青海衛(wèi)視播出,使湖南廣電的影響力大增。中央電視臺不但擁有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公交車載電視和IP電視四大播出平臺,還開通了中國網絡電視臺,將公交、地鐵、機場、醫(yī)院、酒店等各種移動電視作為終端服務對象,極大地延伸、拓展和提高央視的節(jié)目覆蓋面。隨著三網合一的到來,電視媒體將打破以前由體制、技術和市場所造成的種種障礙和壁壘,使電視媒體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拓展到網絡、電訊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電視媒體將在競爭中實現新的飛躍。
上面是基于電視媒體運作方式層面,對推進新時期電視媒體發(fā)展空間有效拓展的思考。實際上,除此之外,在電視媒體所處的外在環(huán)境及其體制中,也可以做出一些努力使得電視媒體發(fā)展空間得以拓展。
四、影響電視媒體的因素
關注研究中國媒體發(fā)展變化的人群肯定清楚,電視傳媒新聞作為國家機器、喉舌功能,不可能一下子使其全面貼近市場化、社會化,但就其自身條件和外部環(huán)境而言,電視傳媒新聞作為社會信息傳播的有效方式和渠道,其發(fā)展至少會受到以下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是中國特殊的政治體制與國情。主流意識形態(tài)仍起著非常重要的支配與主導作用。
二是電視新聞媒體的運行方式轉變還存在許多問題。自國家廣電局實行改組運行以來,集團化運行模式全面轉向市場,成了中央與各地電視媒體首當其沖考慮的問題。雖然各地的電視媒體大部分已經成功地完成了改組,但作為大眾信息接受的傳媒組織——電視新聞媒體,面對各種信息資源采集與傳播,如何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起來,是電視新聞媒體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三是在現代市場競爭條件下,廣大受眾對電視傳媒的選擇與愛好是各大新聞媒體首要考慮的問題。因為觀眾的收視率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電視新聞制作成功、傳播范圍的重要標準?!氨娍陔y調”是電視媒體新聞在制作過程中最棘手、最頭痛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電視新聞媒體在緊密配合國家形勢需要的同時,要在新聞節(jié)目中適當添加新元素,力避電視新聞媒體千面一孔。這樣,無疑將會加大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度。
其次,增強基礎建設,尤其要在硬件設施和文化環(huán)境上多做工作,給電視傳媒創(chuàng)造出廣闊的社會發(fā)展空間。電視傳媒新聞既具有服務性質,又具有產業(yè)性。我國大多數新聞電視頻道的硬件設施,在所有屬性的定性范圍內被規(guī)定在國有資產中。這使同時兼有“雙重屬性”的電視傳播媒體在市場化的運行中,必然要面臨一個盈利與服務的艱難抉擇。如最近在國家廣電總局下達一系列相親節(jié)目整改意見后,大多數衛(wèi)視都給相親節(jié)目做了整容手術,比如現在江蘇衛(wèi)視《非誠勿擾》的男女嘉賓的言談舉止收斂很多,比如浙江衛(wèi)視的《為愛向前沖》悄然消失了。這說明了電視傳媒一旦過多關注經濟效益,就會造成不利的社會影響,從而對于群眾真正關心的新聞信息關注較少,甚至充斥虛假新聞信息和過重的商業(yè)化與色情化信息等。
最后,在中國電視新聞傳播體制改革與國際化全面接軌中,努力做大做強自己的欄目是根本。比如電視傳媒新聞在有些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下要進一步突出自己的社會效應。盡管電視新聞工作者付出了各方面的努力,卻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群眾的新聞信息需求。即使在城市中,由于社會各個階層文化素質、社會身份、經濟地位、年齡差異等,對于新聞信息源選擇需求是不同的,如80后的群體大多喜好娛樂新聞,70年代的群體對社會新聞比較關注,60年代前對社會時政新聞更為關注。以上這些說明,電視傳媒新聞隨著社會的深入發(fā)展,其傳播方式與采編工作的難度在大大加強。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傳播功能和傳播手段的變化為電視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雖然影響了傳統電視媒體的發(fā)展空間,但同時也為電視媒體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隨著三網合一的到來,電視媒體要改變以前由體制、技術和市場所造成的種種不利因素,使電視媒體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拓展到網絡、電訊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實現電視媒體在競爭中新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