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
老鼠,賊頭賊腦,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善類。十二屬相為什么讓老鼠排頭?子時,就是夜半,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老鼠在這時間最活躍。對應(yīng)上了??匆粋€學(xué)生作文:“午夜十二點的鐘聲響了,一只老鼠悄悄地從洞里伸出了腦袋,看了看周圍,沒動靜,心里竊喜……”又要出來干壞事了。
自小生長在鄉(xiāng)村,土墻老廈,每到夜間,老鼠頻頻出動。窸窸窣窣,跳上躥下,到處咬箱子、啃書本、磨牙齒,最讓人討厭。于我,只有擾睡眠、咬書本之苦,于母親卻是大恨深仇。家具、衣服、糧食、日常用品,無一不傷在痛處。晚上,我母親支了機關(guān)——一個木抽屜橫著立起來,立在一塊磚的邊緣上,放著誘餌,險之又險。老鼠前腳剛爬上去要吃東西,抽屜便失去平衡,扣將下來,將老鼠正扣在下邊!我母親是個慈善膽小的人,平日連螞蟻都不忍踩死,對老鼠卻下得了狠手,敢置之于死地,不眨一眨眼睛。
中央電視臺10套有一檔《我愛發(fā)明》的欄目,專門有一期介紹捕鼠器新發(fā)明,一位朋友發(fā)明的捕鼠器,讓人大開眼界。那是個看似平常的長方形鐵籠子捕鼠器,老鼠進入第一道機關(guān),踩動翻板,退路自動被關(guān)閉。留一個空隙,讓老鼠由此進入下一道機關(guān),一旦老鼠進入下一道機關(guān),進入的通道又隨之關(guān)閉,老鼠就只能按設(shè)計者的引導(dǎo),進入更下一層的機關(guān)。這樣的機關(guān)一共三道,最后的出口可以連接到外界容器,可以無窮盡地捕鼠。妙在老鼠每進入下一層,入口已經(jīng)自動復(fù)位,陷阱自動開啟準(zhǔn)備迎接下一只老鼠的到來。現(xiàn)場試驗,前面的老鼠進入機關(guān),后面的又源源不斷進來,沿著設(shè)計好的圈套,一步步深入絕境。旁觀者看得心驚膽戰(zhàn),而當(dāng)事者卻執(zhí)迷不悟。看完節(jié)目,心里有說不出的感覺,覺得發(fā)明者真是可怕,這樣心機重重的設(shè)計,讓人嘆為觀止之后,不由心生恐懼。
老鼠也并非一無是處,至少有兩種優(yōu)勢:第一個是靈性,包括機靈和通靈。老鼠嗅覺靈敏,膽小多疑,警惕性高,加上它的身體十分靈巧,穿墻越壁,奔行如飛,即使從數(shù)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處墜落,也絕對不會粉身碎骨、性命不保;雖說不是水生動物,也沒有超強的游泳本領(lǐng),但卻可以一口氣在水底鉆好幾米遠(yuǎn)。民間還認(rèn)為鼠性通靈,能預(yù)知吉兇災(zāi)禍。唐山大地震前夕,人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老鼠成群地向郊外奔竄,或者三五結(jié)伙蜷縮在馬路、街道等相對空曠的地方。老鼠早就有預(yù)感,要出事了。
鼠的第二個優(yōu)勢是,生命力強。主要是它的繁殖力強,成活率高。故而民間將善于生孩子、生多胎的母親戲稱為“鼠胎”或“鼠肚”,比喻它的生育能力特強。老鼠雖然渺小,卻是在動物里少有的幾個在名字前面加上“老”字頭銜的動物,只有老虎、老鷹才堪配。
上蒼造萬物真是公平。越是弱小的東西,越是生存在生物鏈底層的生物,繁殖能力也就越強。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所以,有時候看起來越弱小的東西,越是強大。比如野草,比如老鼠,它們一定會在萬物滅絕之際生存到最后。
牛
魯迅先生常以牛自喻,有兩句最為出名,一句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A硗庖痪涫?“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
先生在世時罵過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罵過。印象最深的是跟梁實秋的對罵,說梁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不但“走狗”,而且是“乏”走狗,一條沒有多少用的走狗。當(dāng)時只能看到一面之詞,覺得被罵成如此的人一定壞得出奇。后來看到梁實秋的文章,才知道原來他的文章也好看,而且回罵得也兇狠,大抵說魯迅是“到xx黨去領(lǐng)盧布”的“乏?!?這里的“牛”,可不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敝械摹芭!?,而是“吃李家的草的時候早忘了張家,吃趙家的草的時候又忘了李家”,“只要有錢掙,不管是北洋政府里的公差還是在左翼當(dāng)作家都可以”的“潑?!薄km然表面以“畜生”說事,也難掩蓋破口對罵的痕跡,“畜生如此,也自難怪;而人的記憶力應(yīng)該稍強些罷,在吃草喘氣的時候,也該自己想想,你自己已經(jīng)吃了幾家的草,當(dāng)過了幾回‘乏?!?”回罵如此,看來被氣得也不輕。
相互撕破臉皮對罵,自然誰也難能毫發(fā)不損,必然會在彼此心里留下陰影,但是我覺得,梁先生晚年筆下的魯迅還是很客觀。相比之下魯迅要固執(zhí)得多,到死的時候還說“一個都不饒!”真是個倔脾氣。
新中國成立后,魯迅被尊為文學(xué)革命的主將,成了當(dāng)代最完美的“圣人”。提及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郭沫若說:“他愿意做一頭為人民服務(wù)的‘?!夷?就做這頭牛的‘尾巴’。”這個典故自產(chǎn)生之日,就一直被人們奉為美談廣泛傳播。但我總覺得,這多少有點假惺惺的味道,郭沫若早年是跟魯迅筆戰(zhàn)過的,在骨子里并不十分把魯迅看成完人。
一個真實的,并不完美的魯迅,才是最完美的魯迅。
虎
在人類的所有情感之中,有兩種情感大概是共有的,那就是同情弱者,尊崇強者?;o疑屬于后者,是被人們普遍尊崇的王者。
早年,農(nóng)家的照背或者中堂上一般都繪有虎的圖像,誰家要娶新媳婦,必要請畫師在家中的照背上畫上一幅威猛的老虎,而且通常是“下山虎”。威猛有力的老虎,是人們心目中驅(qū)鬼避邪的“保護神”。
避邪驅(qū)魔要用“下山虎”,但若女孩子屬虎,或者娶個屬虎相的女孩子過門,這在過去的民間一般是很忌諱的,特別是后半夜出生的“下山虎”。這種禁忌俗信大約是出自于民眾畏虎的心理,而把屬相為虎的女子真的當(dāng)成能夠傷人害命的“猛虎”了?,F(xiàn)在,除了少數(shù)地區(qū)的一些民眾(不見得都是農(nóng)民),相信這樣的禁忌的人大概已經(jīng)不太多了。
“養(yǎng)虎為患”、“虎視眈眈”、“豺虎肆虐”、“餓虎之蹊”“苛政猛于虎”……從這些“談虎色變”的言辭可以看得出,自從有人類以來,老虎一直是威脅我們生存的大敵。直到上世紀(jì)末(聽起來似乎很遙遠(yuǎn)),老虎被列為瀕危動物,反過來成了人們同情和保護的對象。然而眨眼之間,除了動物園,野生東北虎的蹤跡似乎一夜之間都消失了。
中國還有沒有野生的老虎?這一直是近年來國人關(guān)注的事情。前些年出了個“制造”假虎的周正龍,那件事在全國都炒得沸沸揚揚,讓這位“奸詐”的農(nóng)民一夜之間成為“風(fēng)云人物”,但終因“紙里包不住火”而“敗露”,最后被司法機關(guān)以詐騙罪逮捕,也讓他為自己荒唐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在假虎事件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本來也有話要說兩句,看大家吵得那么火熱,沒有再湊熱鬧。對于農(nóng)民的老周,我一直是心懷同情的。跟“逼著”老周制造“華南虎事件”的地方官員們比起來,老周簡直可以說就是受害者。
兔
兔子,紅眼睛,大耳朵,一身絨絨的毛,溫順可愛的樣子,真是討人喜歡。我小時除掉養(yǎng)過蠶之外,養(yǎng)得最多的就是兔子。
上小學(xué)四年級,看別的同學(xué)養(yǎng)兔子,很眼饞,也想養(yǎng)。大概是在家里反復(fù)念叨過幾次吧,一天放學(xué)回來,看到屋子的墻腳下安靜地臥著一只肥碩且拘謹(jǐn)?shù)那嘧咸m兔子。母親說,這是我小姨父專門從城里送過來的。是只母兔,都懷著孕了。
我高興壞了,馬上拉了把鐵掀去院子的照背后面給兔子挖住窩。這之前,我已經(jīng)看過別人的兔子窩,知道該怎么給兔子安家了。挖一個深約二尺,上口徑不過尺余的土坑,上邊用兩層磚壘成一個方形的窩口,正好用兩塊磚,或一個方蓋子蓋住,一個簡易的兔子窩就算做好了。
將兔子放進窩里,第二天早起掀開蓋子一看,窩里多了一堆新土,兔子不見了,一時急得我都快要哭了——沒有經(jīng)驗的孩子大概都會這樣吧。隔一會兒,兔子又不知從哪里鉆了出來,細(xì)看,原來窩底的一邊被兔子挖出了一個斜洞。挖洞,這是兔子的天性。
兔子是好養(yǎng)活的動物,放學(xué)回來,在地頭或路邊拔兩把草、折幾枝樹葉,兔子就可以吃上一半天。當(dāng)然也吃糧食,但一般不會用正經(jīng)的糧食來喂養(yǎng),至多扔些擇剩的菜葉、蘿卜頭,有時,也偷偷把家里的胡蘿卜拿來給兔子吃,對兔子來說,這分明像是過年一樣了。
兔子剛生出來時是一個紅紅的肉團子,這是有經(jīng)驗的伙伴告訴我的。因為剛出生的小兔子你看不到。母兔快要生產(chǎn)的時候,每天把窩里吃剩的干草往邊洞里擷,墊窩底,給生產(chǎn)做準(zhǔn)備。等生完兔崽,母兔出來便把斜窩的口用土和柴草堵住。每天只有在給小兔喂奶時才刨開堵口進去一會兒,出來照樣封好。
初出窩的小兔子,真是太可愛了?;顫姸夷懽由源笠稽c的兔崽最先跟著母親試探著出來,接著再出來一只,一只又一只,多的時候有十幾只,白的、黑的、灰的、黑白相間的,多種多樣。像一團絨絨的線球,孩子拳頭那么大一點,黑亮的眼睛,新鮮干凈的毛色,小腿一跳一跳。只是性情膽怯,一有動靜,馬上就竄回老窩里去。那樣子總會讓人心生憐愛。
上初中學(xué)《木蘭辭》,里面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直不是很理解,兔子跑動腳下常常會發(fā)出一聲后肢拍打地面的聲響,很響亮,這是不是“撲朔”?不知道。雌兔的“眼迷離”更是沒有領(lǐng)會得到,兔子臥下來休息的時候眼睛會有迷離慵懶的感覺,雌雄好像沒有太大區(qū)別?!皳渌访噪x”本來就是“不容易看清真相”的意思,要輕易就分清了,那就不叫“撲朔迷離”了。
我們那個時候辨別雌雄,一般都是直接抓起來看,雄兔是有睪丸的,可以看得出來,剛出窩要送人的小兔子就不好辨,外生殖器幾乎都是一樣,要翻轉(zhuǎn)起來才能看分明。
孩子們對動物的生理是混沌無知的,僅有的經(jīng)驗也是教條和盲目的:一窩出生或是有血親關(guān)系的兔子是不能相互交配產(chǎn)仔的。那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懂得這些事,但要說真懂得,那是胡說。星期天,把自家的兔子帶到別人家,或是把別人家的雄兔帶到自己家里來配種。記得是一個很有經(jīng)驗的同學(xué),把他們家的雄免帶到我們家,一只手里還執(zhí)著塊饅頭吃呢,另只手拎著雄兔子,硬按在母兔的背上。不到一分鐘,說,好了。等著生小兔子吧,我包你。
果然,過不久母兔就又生產(chǎn)了。
龍
龍是中國人虛構(gòu)出來的神圣之物,是由九種動物合而為一,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由這么多的構(gòu)件組合而成的形象,奇異古怪,居然自然和諧,讓人感覺世間真是有這么個生靈。
龍的產(chǎn)生,我覺得最早與水有關(guān)。我出生的地方,現(xiàn)在叫做河津,古時候稱為龍門,相傳因為禹鑿龍門而得名。這里自古就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桃花三月,冰消雪化之時,有黃鯉魚從百川諸海游集龍門之下,竟相跳躍。躍過者化而為龍,否則點額而歸,繼續(xù)修煉。清李元《蠕范#8226;物體》:“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后燒其尾,則化為龍?!焙笠浴磅庺~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dá)之事。明代薛瑄詩:“星河一瀉勢如傾,春暖桃花浪幾層,囑咐鯉魚休點額,崢嶸頭角任飛騰?!闭f的就是這個事。
龍是中國人最早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biāo)志,后來漸漸演變成皇權(quán)的象征,是皇家獨有的特權(quán):龍袍、龍椅、龍柱……皇上自己稱作是真龍?zhí)熳?。對于龍,一般百姓只有頂禮膜拜的份。
河津古城歷來有不能開北門之說,說北門一開,便要出真龍?zhí)熳?,出皇上,所以河津古城歷來是不準(zhǔn)開北門的。雖然只是民間的傳說,但從“不準(zhǔn)開”的事實可以證明,歷來帝王對此是當(dāng)真的。也可見封建帝王的色厲內(nèi)荏。
另一個傳說,可以證明帝王們的擔(dān)心并非多余。說有一年老鼠在河津的北城墻上打了個洞,吳家關(guān)村出了個假朝廷。一個村民以此為契機,自己在家打造兵器,拉弄人馬,準(zhǔn)備造反起義。后來大概是有人告密,驚動了朝廷,這個還沒有來得及起兵的“假朝廷”,被消滅在了萌芽之中。
蛇
在西方,蛇是魔的化身,它教唆夏娃偷吃了上帝的禁果,使亞當(dāng)和夏娃被同時驅(qū)逐出了伊甸園。而它自己,本來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飛來飛去,天使一樣的待遇,也因為搬弄是非被罰在地下,“在一切畜牲和野獸中,是可咒罵的”;終生“要用肚子爬行,畢生日日吃土”。而且從此以后人類和蛇“將以仇人相視,蛇總是咬人類的腳跟,人類遇到蛇必滅其祖孫十八代”。
這是《圣經(jīng)》里的故事,多數(shù)的國人還是不大當(dāng)真,但人與蛇之間相互的懼怕和仇視卻是事實。
生在北方,沒有見到過毒蛇,也沒有一次被蛇咬傷的經(jīng)歷,但從懂事開始就怕蛇,好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怕。這應(yīng)該是很多人共有的心理。我這樣想:人們對蛇的那種恐懼,更多的是來自于先祖的遺傳,遠(yuǎn)古時期,我們的祖先赤腳行走在叢林野外,被蛇咬傷肯定是常有的事情。蛇是惡毒的動物,人們很早就認(rèn)識到這件事并把它寫進基因,成為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了。
人生命里的一些重要的信息,我想是能夠通過基因和細(xì)胞傳承給下一代的。由蛇的故事,想到了這些。
馬
我一直有個“偏見”:在所有的動物中,馬是最高貴的動物。
英雄配名馬,或者說駿馬配英雄。很少有一種動物,能夠高貴到名字被載入史冊,歷代為世人傳頌。三國時候呂布所騎的“赤兔馬”(后來為關(guān)公坐騎),最早見于《三國志#8226;呂布傳》,素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稱,所以能成為赤兔馬的主人的都是人中豪杰。在《魏書》中提及一匹叫“絕影”的駿馬,是三國第一英雄曹操坐騎,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它飛快的速度,快得連影子都跟不上。劉備所騎的“的盧”,也是因為速度飛快而聞名天下,在三國歷史中最顯眼的一處便是背負(fù)劉備跳過闊數(shù)丈的檀溪,擺脫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劉備一命。辛棄疾在一首詞中寫道:“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韓愈《馬說》中說:“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意思是千里馬本來早就存在,只是少有發(fā)現(xiàn)它的人。但是,真正的好馬還是有目共睹:世界上最好的馬莫過于三種,一種汗血馬、一種純血馬,還有一種是阿拉伯馬。
我們國家對“汗血馬”的最早記錄應(yīng)該是在西漢時期,史稱“天馬”,或者“大宛馬”。張騫出使西域得烏孫好馬,漢武帝尤為珍愛,取名為“天馬”。可等后來又得到了大宛汗血馬,比烏孫馬還要強壯,便將“天馬”的稱號轉(zhuǎn)賜給了它。汗血寶馬的名氣也因此名揚天下。
資料顯示,純血馬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也是最名貴的馬種。這種馬原產(chǎn)于英國,多用于賽馬或障礙賽馬。從影像中看英國的皇家馬隊,英姿颯爽的樣子,大概也多是這種純血馬。
據(jù)說,買一匹阿拉伯純種馬至少需要幾十萬美金,有的甚至要百萬美金。阿拉伯馬對人類或其它動物很友善,它細(xì)心、敏感、敏銳,對于它們所信任的人,會表現(xiàn)英勇、忠心服從,但是如果想要強迫它做不想做的事,一定會領(lǐng)教到它的硬脾氣。
記不得從哪里看到一則故事,講述的是一匹血統(tǒng)高貴的馬,因為拒絕主人安排讓其與一匹劣馬交配,縱身跳下深崖。為了不違背自己的性情,以死抗拒,可謂壯烈!
一個畜牲,性情居然如此高傲。作為人,我感覺很慚愧。
羊
記憶里,我們家有過一次不成功的養(yǎng)羊經(jīng)歷。只養(yǎng)到兩三個月吧,還是半大的小羊呢,大約是吃了帶露水的葉草,生起病來,蔫蔫地臥在窩棚下,要死的樣子。請來鄰里有養(yǎng)羊經(jīng)驗的大哥,他只看了一眼,就連連搖頭,“哎,救不了啦,救不了啦……不如趁還沒斷氣,我替你們殺了。”我母親心腸軟,不忍心看殺生,躲到外頭去了?;貋淼臅r候,鄰居大哥送來一塊羊肉,母親看著心里難過,好幾天都吃不下飯。以后我們家再沒有養(yǎng)過羊。
少年時跟朋友去北山探訪他早年送人的妹妹。爬到半山腰,峰回路轉(zhuǎn),越走越窄的山路漸漸隱沒在荒草之中,再分不清道路。倆人在荊棘藤蔓之間摸索前行,對前途有一種不可預(yù)知的盲目,讓人越走心里越慌亂。最后覺得再前進不動了,只好停下來,躊躇觀望。正在猶豫之間,發(fā)現(xiàn)腳下的亂草叢中,有散亂而且新舊不一的羊糞蛋子,這讓我懸著的心放松了。我想,羊群走得過去的地方,我們也一定能走得過去。于是,倆人相互鼓勵,迎難而上,經(jīng)過了一段艱難的攀爬,眼前終于豁然開朗,登上了山頂。
下山途中,遠(yuǎn)遠(yuǎn)看到山坡間的羊倌和羊群,覺得異常親切。這個“羊能走得過去的地方我也能走過去”的想法,后來又被演變成“別人能做得到的事情我也要努力做到”,多次在低迷和失意的時候激勵過我,讓我在艱難面前多了一份勇氣。
猴
猴是靈巧的動物,這一點人所共識。去動物園,看活潑的猴群常常會吸引來往的游客,大大小小的猴子一刻不停地攀援、跳躍,似乎從來不知道疲憊。人們把食物從外面投進去,猴子們競相爭接,極敏捷而準(zhǔn)確。活潑靈敏的猴子因此被很多人喜歡。
在網(wǎng)上看過一只機靈的猴子挑逗兩只半大老虎的視頻,在敏捷的猴子面前,老虎竟成了被戲弄的對象。只見那猴子在幾棵樹藤之間上躥下跳,一會揪老虎的耳朵、一會拽老虎的尾巴,搞得兩只老虎狼狽不堪,最后只好灰溜溜地走開。看后不禁對猴子的身手叫絕。
關(guān)于猴子的靈巧,《莊子》里也講過一段精彩的故事。說是吳王游于獼猴山,群猴皆四散逃遁,唯有一只猴子旋轉(zhuǎn)跳躍,賣弄靈巧。吳王搭箭射之,猴子竟然敏捷地接住了那箭。于是吳王下令手下一齊上前射殺了那猴子。
對于猴子的敏捷,一般人是叫好,莊子筆下的這只猴子卻因為自己的敏捷招來了殺身之禍。鷹立似睡,虎行似病。越是強大的動物,反而越多地展現(xiàn)出遲緩和木訥的一面。中國另一位智者老子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膘`巧顯現(xiàn)于外者,未必是真正的雄才。宏大無敵的強手,往往內(nèi)心充滿自信和寧靜,看似樸訥,實則不可戰(zhàn)勝。
猴子的伎倆看似高超,除了供人們觀賞消遣,并作為茶余飯后閑談的話資,實在不足為道。
雞
雞,我們對它是絕不會陌生的,它可以說是所有家禽中,最早被圈養(yǎng)起來的,對人類最有益處的動物之一。
在時鐘還沒有普遍應(yīng)用之前的漫長歲月里,雞還擔(dān)負(fù)著另外一項重要任務(wù),那就是報曉。早晨,尋常百姓人家聽到雞叫后,就知道天亮了,該起床了。《三字經(jīng)》里的“雞司晨”說的就是這個。小時候課文里都學(xué)過高玉寶的《半夜雞叫》,說是地主“周扒皮”為了讓他的長工們提早出工,半夜里就爬到雞窩去撥弄,讓公雞打鳴。然后,在院子里大聲嚷嚷,叫長工們起床下地。自己猜想:這個不討人喜歡的“周扒皮”一定是個性子急躁的人,而且多半有睡不著覺的毛病。財主們總想讓自己的雇工少吃多干,雇工們呢,自然愿意多睡少干,這是天然的矛盾。舊時候,我們當(dāng)?shù)匾粋€財主也有失眠的毛病,但他又特別戀床,并不想早早起來催促長工們下地勞動。聽自家的雇工們說,早晨要起床的那會子睡得最香,越有人叫床越想睡,這財主以為得到法寶,第二天一早,讓貼身丫鬟坐在自己身前叫床。那丫鬟要輕柔地叫:“叔,起床了,叔,該起床了……”叫得財主心煩了,一腳踢開她罵道:“滾球遠(yuǎn)!”
現(xiàn)代的孩子們大概早不知道公雞報曉這檔子事了,每天都是利用鬧鐘的鈴聲使自己從睡夢中驚醒,雖然鬧鐘叫人非常準(zhǔn)時,但對歲數(shù)大一點的老一輩人來說,總會感覺不如雞鳴來得親切、有感情。
狗
對于狗,我從來沒有過好感。多數(shù)人愛它的忠誠和順從,有關(guān)人與狗之間的報恩故事,也聽到不少,但卻始終打消不了我對狗的憎惡。
小時候上學(xué),要路過一個有狗的人家,那條老黃狗似乎總是蹲在大門口,用兇狠的目光逼視路人,我至今不明白那家主人不把它關(guān)在屋里的用意何在。記得有一次我不得不單獨經(jīng)過那有狗人家的門口,擔(dān)驚得像做了錯事的孩子。狗是欺軟怕硬的東西,見我縮手縮腳地過來,就試探地終于信心十足地追撲過來,要不是我小腿跑得快,險些被撕咬掉腳后跟!
另一次受到惡狗的威脅,是上初中以后。那年暑假,我跟一個相好的同學(xué)到后山里去尋找他自小送人的妹妹,經(jīng)過八十多里山路的跋涉,我們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小山村。剛到村子口,迎面就被一只狂吠的惡狗擋住了去路,我歷來怕狗,那時候在山寨里遇到惡狗,更是怕得要命。不料這時又從四面八方一下魔術(shù)般地躥出七八條身材高大的狗來,把我倆團團圍住,并逐步在縮小包圍圈。我被嚇得魂不附體,直覺得嗓子發(fā)干,心都快要跳出胸膛。幸好我的朋友并不是膿包,他奪過我手中上山時拄的那根棍子,向前后揮舞了幾下,一圈子惡狗同時夾緊了尾巴,發(fā)出一片低沉的悶吼。我的朋友一邊護著我一邊大喊著奮力掄棍向前,山狗們被鎮(zhèn)住了,紛紛讓出一條路來,眼睜睜看著我們進了村子。
前些日子去海南旅游,不過六天的時間,同行的一位老太太中途就開始想念她的寵物小狗了:“真是太想了,想得都想哭。你不知道它有多可愛,比我的孫女強多了,自從老伴去世之后,它就一直陪伴著我,從不招你生氣,每次見你回來,高興得活蹦亂跳,心煩的時候踢它一腳,它卻從不生氣?!?/p>
這讓我想起古時候封建帝王身邊那些歷來為世人所不齒的特殊人群——宦官。
這些被閹割后失去性能力的宦官們,出入朝堂、后宮,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在主子面前,他們是典型的奴才,但是在世人面前,卻倚仗著主子的權(quán)威驕橫淫逸、作威作福?;鹿偎允艿綄櫺牛且驗樗麄儫o限地忠于主子,也因為他們一旦失去主子的寵信,再難有所作為。所以,即使權(quán)傾一時自稱“九千歲”的大宦官魏忠賢,在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的天啟皇帝面前,也是進退唯唯,俯首帖耳。
對主子俯首帖耳,逆來順受,但對外人,特別是對弱者卻表現(xiàn)出的另一面,是典型的“狗眼看人低”。因此,我有點知道我為什么那么憎惡狗了。
雖然也有優(yōu)秀血統(tǒng)的良種,雖然在不少領(lǐng)域都忠實地服務(wù)于人,但我還是無法改變對狗的憎惡之情。
豬
豬是只知道吃的混沌生物,所以落了個不太好的名聲,對于好吃懶做的朋友,人們在背后總會拿豬打比方,“豬啊”!
《西游記》幾乎把所有的壞毛病都集中到豬八戒身上,好吃懶做,貪睡好色,膽小怕事,但是現(xiàn)在喜歡豬八戒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而且多是女生,豬八戒至少還有點人性。主要還是在師徒四人中相比較而言的:唐僧啰嗦,沙僧沒情趣,悟空只知打打殺殺,保護師父,見了女人跟個木頭樁子似的,太沒有人味了?,F(xiàn)在的女孩子都有些猜不透,當(dāng)下不是流行一首歌嘛,《要嫁就嫁灰太狼》!
二○○八年五月汶川地震之后,有一頭了不起的豬注定要創(chuàng)造奇跡,脫穎而出,為豬類贏得榮譽。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zhèn)團山村村民萬興明家的大肥豬,地震后被埋廢墟下三十六天,在被成都軍區(qū)空軍某飛行學(xué)院戰(zhàn)士刨出來時,居然還堅強地活著。許多市民、網(wǎng)友呼吁,不要把這頭豬變成人們餐桌上的美味,并為其取名“豬堅強”。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用三千零八元將這頭豬買下來,打算將它一直養(yǎng)到自然死亡?!皥詮娦帧庇懈A?。如果不出意外,它將會在博物館度過無憂的余生。
“豬堅強”,的確很堅強。它的堅韌為同類爭得了榮譽。我們可以這樣說,因為有了“豬堅強”,人們在提起豬的時候,不會再一味地輕蔑。
作者檔案
周友斌:1968年生,山西河津人。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津市文聯(lián)《龍門》雜志副主編。作品散見于《美文》《飛天》《黃河》《山西文學(xué)》等刊。出版有個人作品集《生命風(fēng)景線》、散文集《生命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