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代,一個人的正式身份尤其重要。比如官場位置,往往能顯示一個人與眾不同的地位和名譽。按照民間的說法,很多官場人物都處心積慮、準備升官發(fā)財;可是,也有官場中人打算罷黜官職、試圖退歸故里。比如,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尚任,就有這種特殊的經(jīng)歷,他居然被莫名其妙地“罷官”了。
三百多年來,人們惋惜不已,甚至憤憤不平,在罷官原因上,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尤其文人書生們,一頭鉆進故紙堆,皓首窮經(jīng)找證據(jù),企圖弄明白這位“天下第一家”的文化名人、劇作大家,到底為什么原因突然被罷官呢?
要研究孔尚任罷官的經(jīng)歷,首先要看看他那官是怎么當上去的?
翻翻當年的歷史,用今天的話說,那屬于“伯樂”親自相中的結(jié)果。那位“伯樂”并非別人,居然是享有一代英主之稱的康熙皇帝。
孔尚任雖出生高門望戶,書香世代,可誰知他就那么地不爭氣,竟會屢試不第的。古代相信,“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眼看政治方面就沒什么戲了,很難想到,孔尚任已人到中年,居然會時來運轉(zhuǎn),被九五之尊的皇帝一眼相中。事情的轉(zhuǎn)機就發(fā)生在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84年。
當時,而立之年的康熙來曲阜“祭孔”。那是滿人入主中原之后第41個年頭兒,作為一個政權(quán),大清尚在襁褓期。因此,康熙祭孔有沒有當當伯樂的意圖,后人不太清楚,但他需要借助“圣人家”的社會影響,用“尊孔”的政治大旗籠絡(luò)人心,以鞏固趔趔趄趄的大清,則是沒有任何疑義??咨腥慰峙伦鰤粢矝]有想到,隱居曲阜石門山苦修,夢想咸魚翻身的他,會被孔府推薦為“引駕官”,并在御前講經(jīng)。這自然屬于歷史的偶然。
時年36歲的孔尚任,據(jù)說把握住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引駕”和“御前講經(jīng)”都非常成功,因此深得皇帝青睞。相關(guān)史料記載:“孔尚任等,陳書講說,克副朕懷,著不拘例議用?!边@個“不拘例”就是破格。孔尚任由一名地位卑微的童生,被破格提拔為國子監(jiān)博士。這個官職負責國民教育之類的事情,自然可以領(lǐng)略浩蕩皇恩了。
其實,也并非沒有疑問。按常理,所謂“不拘例”,通常要碰到很多機會受重用、被提拔,特別是以當今皇帝為后臺,那么大的來頭,那么硬的后臺,自然可以撈到很多官場上的便宜?!白h用”到較為重要的位置,還能成問題嗎?可是,朝廷并沒有讓孔尚任一步登天,而是僅給了他一套低級的行頭?;实奂葲]有許以高官顯位,也沒讓進樞密要害,這就未免令人起疑了。
康熙皇帝親臨曲阜,哪是為了“祭孔”呢?分明是為自己畫像來了!他要為自己畫張尊孔崇儒的政治粉墨像,讓天下人尤其漢族知識分子都知道,他愛新覺羅·玄燁和你們是一樣的,也屬于圣人門徒,高舉孔儒大旗。既然是為自己畫像,為何不就此機會,順手給一介布衣的孔家之后賞副頂戴花翎,給自己尊孔崇儒的外表?那樣,皇帝的光輝形象豈不風采倍增呢?按照常理,孔尚任進身為官,也并不屬于學問造化;分明是官場的運氣來了,即便學問再深,也只能充當一具小小的玩偶。
當然,要研究孔尚任罷官,自然要問問誰能動他?顯然,第一位大人物就是康熙皇帝??咨腥蔚墓俾毤人阕鳌坝n”,那么,他那個身份也就跟科舉入仕大不一樣了。換句話說,他那才是真正的“恩科”進身,“殿試”登堂。如此一個跟天子門生沒什么兩樣的人物,又是圣人火種,正是需要大加利用的時候。因此,對付孔尚任的角色,除了康熙皇帝之外,其他人物誰也辦不到。
事實上,康熙一直都希望將孔尚任這只裝點門面的木偶做大、做強??咨腥卧诔鋈螄颖O(jiān)博士期間,曾隨工部侍郎孫在豐到淮揚一帶治河三年?;鼐┖?,立刻調(diào)任戶部主事。官雖不算大,但級別升上來了,成為正六品的朝廷命官,而且,開始進入掌管國家經(jīng)濟命脈的實權(quán)機構(gòu)了。此后不久,孔尚任又升為廣東清吏司員外郎,雖說只是個從五品,但比照現(xiàn)在的官階,也算是步入高級行政官員的行列了。
可以說,孔尚任如果精明,能夠好自為之,也就是與康熙政治上保持一致,他那個前途還真的是無可限量呢!可惜,他不識時務(wù),越來越脫身于政治木偶。那么,康熙皇帝為什么要廢了他呢?這對康熙來說是件異常痛苦、分外尷尬的事。顯然,當初“選馬”是你,今日“殺馬”也是你,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所謂圣明天子,也會出現(xiàn)失策的時候。如果稍有回旋余地,康熙皇帝是決不會自摳眼珠子的。換言之,依當時的情形看,孔尚任如果不是犯了天條,康熙再怎么都不會撕牌的。那么,孔尚任能夠捅破哪些王法呢?一準是孔尚任政治上出大問題,康熙繞不過去了!
與其說現(xiàn)代人非常熟悉孔尚任的人品與經(jīng)歷,還不如說更了解他的文學作品。憑心而論,孔尚任基本很少政治上驚人的成就,民間最清楚的,當然還是著名的《桃花扇》了。孔尚任在官場呆了16年,他不去琢磨康熙為什么賞他一官半職,卻花掉十多年的業(yè)余時間,搜集材料,數(shù)易其稿,創(chuàng)作什么感嘆興亡的《桃花扇》。
“莫謂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睔v來統(tǒng)治者心驚的就是這,而孔尚任的政治問題,也蓋在于斯。
孔尚任在《桃花扇》里“空議論”了什么問題呢?“兒女濃情一筆銷,桃花扇底送南朝,扯碎扯碎一條條,再一番鮮血滿扇開紅桃,開紅桃?!边@不是為那個“南明”唱挽歌,鼓動反清復(fù)明,公然要造反嗎!
可以想見,1699年,剛剛出籠的《桃花扇》轟動京城時,康熙派人向孔尚任索取稿本,讀罷心中會是什么滋味?如此明顯而又強烈的反清傾向,那些吃朝廷俸祿的家伙卻看不出來,居然還爭相傳抄。內(nèi)廷竟與班社競相演出,這些做法的確是丑態(tài)百出、愚蠢至極了。
要說,皇帝就是皇帝,人家政治嗅覺就是不一般,一鼻子就嗅出氣味不對,其實,更能體現(xiàn)其政治智慧的,正是對這一事件的處理。
處理無非三種:一是“熱處理”,一是“冷處理”,再就是不處理的“處理”手段。
《桃花扇》怎么處理?按著名的“大清律”,對煽動造反的,一般人沒得說,當然要“熱處理”,要殺頭、滅九族,動靜越大越好??墒?,對眼前這位孔尚任呢?殺,當然沒問題,可一旦殺掉他,馬上就面臨下一個問題,即要不要誅他九族?這其實是沒有退路的。如果只殺孔尚任而不滅其九族,搞個轟轟烈烈的“爛尾案”出來,“大清律”及他本人那就尷尬至極了。而滅門孔府,動靜又鬧得太大,不僅山東要血流成河,天下也要血流成河,沒準就收不了場的!
康熙皇帝比誰都清楚,孔門之所以不能滅,是因為“尊孔”大旗不能砍,還必須繼續(xù)扛下去,他那個略顯幼稚的大清王朝,還得仰仗所謂大局穩(wěn)定的旗幟呢。因此,孔尚任的一記耳光,使康熙皇帝不隱忍也得隱忍,一個驚天大案就這樣硬壓了下來。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沒有感情用事,這算不算個政治智慧?從另一方面講,投鼠而忌器,又叫他怎么不尷尬、不痛苦呢?
回味歷史,對于《桃花扇》“熱處理”不行,不處理當然也不行。這就別無選擇,只有“冷處理”了??咨腥喂倘徊缓脷㈩^,但也不能繼續(xù)留在官員隊伍里了,這就是孔尚任為什么沒有被殺,只是稀里糊涂罷官的由來。明明非掉腦袋不可的事,卻只給了個罷官處分,極刑干系行政了結(jié),天下還有比這更劃算,更幸運的嗎?
至于《桃花扇》一案為什么始終諱莫如深,沒有定性,甚至還“盛演不衰”,找不到孔尚任罷官的任何檔案證據(jù),相信對那個八歲登基、曾鏟除股肱老臣、經(jīng)常不按常規(guī)出牌的清朝皇帝深入研究之后,誰都會恍然大悟,沒法不擊節(jié)的!
值得一提的是,孔尚任家對此心知肚明,投桃報李??咨腥嗡篮?,朝廷盡可能地將其社會影響“邊緣化”,把他請得遠遠的,墳頭上不留《桃花扇》任何痕跡,一任冬去春來,花開花落,好像任何愉快和不愉快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