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驗研究硝酸銨、碳酸氫銨和尿素三種氮肥及用量對濰縣蘿卜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濰縣蘿卜的硝酸鹽含量與施肥量呈正相關,而亞硝酸鹽含量與施肥量無正相關關系;不同氮肥處理對濰縣蘿卜硝酸鹽含量的影響,以硝酸銨處理較高,尿素處理居中,碳酸氫銨較低,但均高于對照;三種氮肥處理,對濰縣蘿卜亞硝酸鹽含量影響的大小順序為尿素>碳酸氫銨>硝酸銨。
關鍵詞:濰縣蘿卜;氮肥;硝酸鹽;亞硝酸鹽
中圖分類號:S631.106.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11—0055—05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硝酸鹽本身無毒害作用,但經過細菌的作用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過高會導致動物中毒缺氧,嚴重者可致死。大量研究表明,人類攝入硝酸鹽的主要來源是蔬菜,占總攝入量的81.2%,并且施用氮肥種類不同,蔬菜中硝酸鹽含量不同。王朝輝等(1998)研究表明,氮肥用量與蔬菜硝酸鹽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而產量卻沒有相應的提高,氮肥用量過高時,蔬菜生長反而受到抑制。
蘿卜屬于極易富集硝酸鹽的蔬菜之一,在生產過程中,為了追求產量和外觀,氮肥施用量過多,從而造成硝酸鹽含量超標。濰縣蘿卜以其品質而著稱,但前人對氮肥種類及用量與濰縣蘿卜中硝酸鹽含量的關系研究較少。因此,本試驗以濰縣蘿卜為材料,研究了氮肥種類及用量與濰縣蘿卜硝酸鹽含量的關系,以期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在濰坊職業(yè)學院實驗實訓基地進行,供試品種為“濰縣蘿卜”。于2008年8月19日播種,行距30cm。定苗(4—5片真葉)后株距27cm,適時澆水保墑,并進行中耕鋤草,10月31日收獲。
土壤類型為沖積物石灰性潮土。土壤有機質10.2g/kg,堿解氮57.6mg/kg,速效磷12.8mg/kg,速效鉀113.6mg/kg。
試驗選用硝酸銨(含氮34%)、碳酸氫銨(含氮16%)、尿素(含氮46%)三種氮素化肥,每種氮肥各設5個施肥水平,按純氮計分別為150、300、450、600、750 kg/hm2,分別用Ⅰ、Ⅱ、Ⅲ、Ⅳ、V標識,以無肥區(qū)作對照(CK)。采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共計16個處理。每個小區(qū)面積為5.5m2,中間設保護行,重復3次。播種前按小區(qū)將各施肥水平的三種氮肥作基肥一次施入,深翻耙平,對照區(qū)相同。
1.2 測定方法
分別于肉質根生長前期(9月10日)、中期(9月27日)、后期(10月14日)、收獲期(10月31日)取5—6株,洗凈去葉制備提取液,采用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李合生)測定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含量。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應用Excel軟件,計算各處理的平均值并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氮肥種類及用量對濰縣蘿卜硝酸鹽含量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不同生長時期,各施肥處理肉質根硝酸鹽含量較對照顯著提高,且隨施肥水平的提高,硝酸鹽含量逐漸升高。如10月31日收獲時,150kg/hm2施肥水平下,硝酸銨、尿素、碳酸氫銨處理分別較CK提高211.3、146.6和173.3mg/kg,而750kg/hm2施肥水平下,硝酸銨、尿素、碳酸氫銨處理分別較CK提高1641.1、1212.1、1328.8mg/kg。
低施肥水平(150、300kg/hm2)下,收獲時肉質根硝酸鹽含量均較生長后期低,如300kg/hm2施肥水平下,10月31日測定的硝酸銨、尿素、碳酸氫銨處理分別較10月14日時降低106.2、102.1和13.7mg/kg;而高施肥水平(450、600、750kg/hm2)下,收獲時肉質根硝酸鹽含量均較生長后期高,如750kg/hm2施肥水平下,10月31日測定的硝酸銨、尿素、碳酸氫銨處理分別較10月14日時提高414.9、103.4、362.8mg/kg。
不同氮肥對濰縣蘿卜肉質根硝酸鹽含量的影響不同。無論在肉質根生長中期、后期還是收獲期,硝酸鹽含量均以硝酸銨處理較高,如收獲時,150kg/hm2施肥水平下,硝酸銨處理較尿素和碳酸氫銨處理分別提高64.7mg/kg和38mg/kg,在750kg/hm2施肥水平下,硝酸銨處理較尿索和碳酸氫銨處理分別提高429mg/kg和312.3mg/kg。
2.2 不同供氮水平對濰縣蘿卜硝酸鹽含量的回歸模型
分別以尿素、硝酸銨、碳酸氫銨的不同施肥量作自變量,收獲時的硝酸鹽含量作因變量,建立濰縣蘿卜硝酸鹽含量的回歸方程分別為:
Y=298.76X+19.14(r=0.8506*)
Y=371.87X-38.76(r=0.9577**)
Y=289.8X+36.66(r=0.9653**)可見,硝酸鹽含量分別隨施用尿素、硝酸銨、碳酸氫銨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2.3 氮肥種類及用量對濰縣蘿卜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知,不同氮肥種類對濰縣蘿卜的亞硝酸鹽含量影響不同。在低氮水平(300、150kg/hm2)處理下的亞硝酸鹽含量差異不明顯,相對而言,收獲時,施用尿素處理的濰縣蘿卜亞硝酸鹽含量最高,其次是碳酸氫銨,而CK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則高于硝酸銨處理,即差異趨勢為尿素>碳酸氫銨>CK>硝酸銨。在
高氮水平(450kg/hm2及以上)處理下的亞硝酸鹽含量差異較大,施用尿素處理的濰縣蘿卜亞硝酸鹽含量最高,其次是碳酸氫銨、硝酸銨,各施用氮肥處理的亞硝酸鹽含量均高于CK,即差異趨勢為尿素>碳酸氫銨>硝酸銨>CK。
南圖2還可以看出,各施肥處理下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施肥水平(450、600、750kg/hm2)明顯高于低施氮水平(150、300kg/hm2)。
3 結論與討論
3.1 濰縣蘿卜的硝酸鹽含量與施氮量呈正相關。而亞硝酸鹽含量與施氮量相關不明顯
施氮量是影響蔬菜中硝酸鹽含量的重要因素,各種處理下濰縣蘿卜的硝酸鹽含量均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與施氮量呈直線回歸關系。出現(xiàn)這一結果的原因是植物積累硝酸鹽的根本在于其吸收量超過還原同化量。即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蔬菜從土壤中吸收的NO-3也增加,而NO-3還原的速度趕不上吸收的速度,從而造成NO-3的大量積累。本試驗結果也表明濰縣蘿卜的硝酸鹽含量與氮素肥料的施用量呈正相關。
施氮水平與濰縣蘿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卻無明顯的相關性。新鮮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一般比較低,通常在1mg/kg以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通常在蔬菜組織中,亞硝酸還原酶比硝酸還原酶多,且亞硝酸還原酶活力相比硝酸還原酶活力大,生成的亞硝態(tài)氮能及時被還原成NH+4的緣故,還可能與亞硝酸還原酶比較穩(wěn)定不易失活有關。亞硝酸鹽含量究竟與施氮水平有何關系,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3.2 濰縣蘿卜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與氮肥種類有關
尿素、硝酸銨、碳酸氫銨三種氮肥處理,對濰縣蘿卜肉質根中硝酸鹽含量的影響的大小順序為硝酸銨>尿素>碳酸氫銨,均高于對照,施用硝酸銨的處理與其他處理之間差異顯著。三種氮肥處理對濰縣蘿卜肉質根中亞硝酸鹽含量影響的大小順序為尿素>碳酸氫銨>硝酸銨。就濰縣蘿卜硝酸鹽含量而言,不宜選用硝酸銨作氮肥。而施用硝酸銨是積累亞硝酸鹽最少的氮肥,甚至比CK還少,具體機理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濰縣蘿卜在不同氮素形態(tài)下的硝酸鹽含量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硝酸銨比尿素和碳酸氫銨易于富集硝酸鹽,而尿素又比碳酸氫銨易富集硝酸鹽。在氮肥用量相等時,不同氮素形態(tài)下的硝酸鹽積累差異的最大因素是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的比例,當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的比例越小時,蔬菜體內的硝酸鹽含量就越高,這與本試驗結果一致。
3.3 不同生育時期的濰縣蘿卜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不同,成熟期的硝酸鹽含量相對較低。而亞硝酸鹽含量相對較高
本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生育時期濰縣蘿卜的硝酸鹽含量總的趨勢是肉質根生長前期含量較高,而成熟期則相對降低,肉質根生長中期、后期硝酸鹽含量或高或低變化不定。究其原因可能是濰縣蘿卜剛進入肉質根生長期,生長旺盛,根系活力高,吸收NO-3較快,而硝酸還原酶同化力低而導致NO-3的迅速積累;肉質根生長中期、后期正是濰縣蘿卜持續(xù)保持旺盛生長或干物質積累時,其硝酸還原酶活性也不同,因而NO-3含量隨其而發(fā)生變化。當濰縣蘿卜進入成熟期時,根系活力相對較低,吸收NO-3速度減慢或因氮肥供應不足,根系體積增大而稀釋了NO-3的緣故從而使NO-3含量降低。
濰縣蘿卜中亞硝酸鹽含量也隨生育時期的不同而不同,成熟期亞硝酸鹽含量相對較高。其原因可能是成熟期硝酸還原酶活性較高,NO-3轉化為NO-3,而亞硝酸還原酶活性相對較低,不能將NO-3及時還原成NH+4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