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讀金庸小說,無數(shù)英雄撥動少女情懷:郭靖、楊過、令狐沖、張無忌,沉穩(wěn)灑脫機智豁達,都各具神采特色。但所有的這些人加在一起都不如一個悲情寂寞的英雄來得震撼與感動。金庸小說中,最愛是蕭峰。
青年時讀中國歷史,荊軻的慷慨、韓信的堅韌、諸葛亮的智慧、李世民的恢宏,種種人物曲折,都讓我無限敬仰向往。可是所有的這些人看過,都不如一個悲情寂寞的英雄讓我癡迷傾倒。五千年歷史人物一一數(shù)來,最愛石達開。
蕭峰與石達開,一個是作家金庸筆下虛構(gòu)的小說人物,一個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似乎并不搭界。然而,他們的境遇和命運竟是如此的相似,他們的人格又是同樣的高潔俠義。細閱小說和歷史,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石達開是真實版的蕭峰,蕭峰是藝術(shù)化的石達開。他們都是最寂寞、最悲情、也是最讓人感動震撼的真正的大英雄。
天賦英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雄也不是生來就是的。通常每個英雄都有他們各自的成長過程。以金庸小說論,郭靖、楊過、張無忌、令狐沖,哪個不是歷盡種種困厄并迭逢奇緣,才終于成就了一代大俠英雄。歷史上真正的英雄也是一樣,大都需要艱苦的歷練和悠長的等待。
可蕭峰與石達開卻是例外,他們的英雄之路迥然不同。他們沒有成長過程,他們都是出場即光彩照人,隨后便是一系列的嚴峻考驗,英雄的品格和風(fēng)范便在這些突如其來的變故中得以最充分的展現(xiàn)和最華麗的綻放。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天賦英雄。
“北喬峰,南慕容”(蕭峰原名喬峰,后改名蕭峰)的巨大名頭使蕭峰未出場就已是先聲奪人。在小說《天龍八部》第二部中,蕭峰一出場就面臨丐幫內(nèi)部變亂,目標直指蕭峰。雖然事出突然,但蕭峰臨危不亂,恩威并用,威震群雄,無人能敵。雖然被迫離開丐幫,但英雄的風(fēng)采卻是閃亮奪目。隨后蕭峰一路追尋自己的身世之謎,其間為救素昧平生的少女阿朱,獨闖聚賢莊,那一場大戰(zhàn)更是精彩生動。尤其是與昔日的江湖朋友喝絕交酒的一段描述,讓蕭峰英雄的形象更為之豐滿高大,英雄的灑脫,英雄的豪邁,英雄的從容無畏讓人凜然生敬。
而石達開的出現(xiàn),亦是歷史的奇跡。
1847年,石達開正式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雖然只有16歲,可此時已是聲名遠播,為人輕財好義,人稱“小宋公明”。不久成為拜上帝會的一方領(lǐng)袖,率領(lǐng)千余人參加金田起義。在起義之初,他能當(dāng)仁不讓地走進充滿復(fù)雜斗爭的核心領(lǐng)導(dǎo)集團,這實在是殊為不易的。太平天國領(lǐng)導(dǎo)集團6個人中,洪秀全是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的教主;馮云山是實際的組織者;楊秀清和蕭朝貴擁有天父天兄的代言權(quán);韋昌輝毀家發(fā)難,太平天國之所以在金田起義,就是因為韋昌輝是金田人;唯有石達開年紀最小,而且沒有無可爭議的宗教權(quán)和較深資歷,他的出現(xiàn)是很令人驚詫的。然而,石達開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在領(lǐng)導(dǎo)集團中不可或缺的價值。
從廣西到南京的進軍途中,石達開一路擔(dān)任先鋒官,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在西征功敗垂成之際,石達開臨危受命,指揮了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湖口九江之戰(zhàn)、江西樟樹鎮(zhèn)之戰(zhàn)。26歲的石達開打得45歲的曾國藩毫無還手之力,幾次欲自殺。石達開兵鋒所指,無不所向披靡。這是太平天國軍事上的全盛時期,也是石達開個人歷史最為輝煌的時候。真是英雄橫空出世,便笑傲江湖。
寂寞獨行
蕭峰與石達開都是性情中人,他們生性豪放,慷慨俠義,極愛結(jié)交朋友,也極受部眾擁戴,本來并不喜歡寂寞獨行,可命運卻偏偏讓他們不得不離開中原江南,走向孤獨深處。合上歷史小說,我總能看到他們的寂寞蒼涼、踽踽獨行、悲壯憂傷。
蕭峰身為丐幫幫主,深受萬眾擁戴,本是武林中極有地位身份的人。可是不可知的命運卻把蕭峰推上眾叛親離的地步,只有一個紅顏知己阿朱生死相隨??砂⒅祀S即被蕭峰誤殺,從此他就只有一個人浪跡天涯,寂寞獨行了。
蕭峰從出場開始,始終在被誤解被屈辱之中,雖然心懷磊落,但處處受人懷疑,時時被人追殺,自己都莫名其妙,極其壓抑痛苦。最終雖然身世明了,卻在中原已無處容身,只能遠走遼北。
1856年9月,太平天國都城天京發(fā)生了一場大變亂。掌握軍政大權(quán)的東王楊秀清被北王韋昌輝奉洪秀全密詔殺害,隨后其部下兩萬多人被殺。正在湖北戰(zhàn)場與湘軍鏖戰(zhàn)的石達開聞訊連夜回京,責(zé)備韋昌輝殺人太多,不料已經(jīng)殺紅了眼的韋昌輝又起殺心,石達開連夜逃出天京,韋昌輝沒能追上石達開,便將其全家殺害。石達開逃到安徽,調(diào)集軍隊,聲討韋昌輝。洪秀全殺韋昌輝,請石達開回京輔政。
在這場事變中,石達開雖然全家被韋昌輝殺害,然而他不計前嫌,回京輔政后并沒有問罪于韋昌輝的家人,在天京的韋昌輝的父親,征戰(zhàn)在外的韋昌輝的弟弟都沒有受到任何牽連。可不久,深孚眾望的石達開又被洪秀全深深猜忌,只能出走。從天京到廣西,因為種種原因,他的親信部將紛紛離開他或獨自行動,或“萬里回京”。對于以“俠義”自詡的石達開來說,這是怎樣的悲涼落寞?
盡管昔日的朋友都把蕭峰當(dāng)做敵人,可蕭峰依然不愿與他們?yōu)槌?,除非不得已,他終不愿殺一人。石達開也是如此,面對紛紛離去的部下,明知他們的離去會削弱自己的力量,石達開卻任其自己選擇,不加阻擋。
可英雄就是英雄,雖然孤獨寂寞,他們身上卻始終散發(fā)著與生俱來的英雄氣質(zhì)和人格魅力。
丐幫眾人雖然因為蕭峰是異族,理智上不能認他做幫主,但感情上依然是欽佩敬仰他的。且看少林寺一戰(zhàn),離開中原多年的蕭峰一出現(xiàn),“丐幫幫眾之中,大群人猛地里高聲呼叫:‘喬幫主,喬幫主!’數(shù)百名幫眾從人群中疾奔出來,在那人馬前躬身參見”。這是何等感人的場面,何等情不自禁的尊重愛戴,讓人讀之熱淚上涌。
蕭峰失去了最心愛的阿朱,也失去了在中原武林的立足之地,不離開,只能到處被追殺。
石達開全家在天京事變中被殺,也失去了在天京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不離開,便時時有被謀害的危險。
于是,他們只好在英雄的道路上,寂寞獨行。
蕭峰遠走漠北,他還有自己的民族可以投奔,能夠接納他??墒?,石達開走向何方?留在太平天國,不行!投奔清軍或者獨樹一幟,那都是背叛了自己的理想,是石達開不愿為也不能為的。他只有孤獨地行走在自己的路上,一度連目標也變得模糊迷茫了。
可是真正的英雄不會倒下,無論身處何種境地,無論多么寂寞孤單,他們都會堅強而驕傲地走下去,繼續(xù)譜寫屬于大英雄的最燦爛的光彩篇章。
悲情一生
蕭峰一生最愛的女子是阿朱,豪俠勇武的蕭峰與阿朱的聰明可人正是劍膽琴心,相得益彰。兩人行走江湖尋找蕭峰的身世之謎,尋找那個“大惡人”,那一段最是溫馨感人,最是浪漫美麗??墒牵篮玫臅r光何其短暫,彼此剛剛互吐衷腸、兩情相悅,不久,為了蕭峰,阿朱化妝赴約,卻誤死于蕭峰的掌下。兩個如此深愛的人,卻不能哪怕再多相伴一時,只能是“塞上牛羊空許約”了。最心愛的人卻死在自己的手下,讓蕭峰何其悲慟。
石達開一生有過十幾個妻妾,而在他留下的最后自述中,只說自己“娶妻黃氏”,那么他最愛的女子就應(yīng)該是這個“黃氏”了。歷史不是小說,沒有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愛情細節(jié)??勺鳛樘教靽奈潆p全的將領(lǐng)黃玉昆的女兒,她也應(yīng)該是知書達理、優(yōu)雅如花的女子吧?黃氏在天京事變中受石達開牽連,被韋昌輝所殺。他們成親不過5年,而石達開長期領(lǐng)兵征戰(zhàn)在外,相聚的時光也極為短暫。最愛的人因自己而死,讓石達開身陷囹圄之際仍不能忘,就如蕭峰對阿朱,這也是他一生的痛吧?
蕭峰為了遼國和大宋罷戰(zhàn),為了千萬無辜百姓,不惜背叛自己的民族,最后只能以一死結(jié)束自己的兩難處境。走得坦然從容,自是英雄本色。
石達開為了部下幾千人的生命,放棄了千秋名節(jié),甚至是自己的尊嚴,選擇了自投敵營的屈辱道路。他說:“求榮而侍二主,忠臣不為;舍命而全三軍,義士必做?!彼乃?,比蕭峰還要悲壯慘烈。在石達開自赴清營之前,他的劉、馬、潘三位夫人抱著幾個年幼的兒女,投入奔騰洶涌的大渡河。
石達開走向清營之時,他的三位部將自愿跟隨,一起承受被俘的屈辱和痛苦,這也是石達開人格魅力的彰顯。走上刑場之時,其部將依舊躬身行禮,口稱“主帥先請”,那份王者氣度真是到死猶存。不僅如此,在石達開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有著驚天地、泣鬼神的表現(xiàn)。因為原文實在血腥,我不忍引錄。石達開身受的是“凌遲”酷刑,也就是民間說的“千刀萬剮”,這是最殘忍的死刑,使受刑者忍受長時間痛苦之后才死去。受刑之時,石達開的一個部將曾仕和,因為比較文弱,實在忍受不住痛苦大聲慘叫。同樣正在身受酷刑的石達開“徐止之:‘何不能忍此須臾,須知我輩得彼,亦當(dāng)如此?!酥埂薄_@是石達開生命最后一刻留下的一句話,讓人何其動容,大英雄的氣質(zhì)因此得到最后的也是最完美的詮釋。
笑傲蒼穹
蕭峰識字不多,從小受中原文化熏陶,卻不想自己卻是身屬契丹,命運真給他開了個極大的玩笑。可是,即使身處矛盾的旋渦,蕭峰始終不被私仇所累,一生坦白正直,光明磊落。且看少林寺之戰(zhàn),慕容博提出,愿意讓蕭峰殺己報仇,以性命相換蕭峰率契丹軍攻宋,使他們慕容家族的燕國從中漁利。此時蕭峰的父親蕭遠山已經(jīng)心有所動:“我兒,此人之意,倒似不假,你瞧如何?”蕭峰卻毫不猶豫地凜然回答:“不行!殺母大仇,豈可當(dāng)做買賣交易?此仇能報便報,如不能報,則我父子斃命于此便了。這等骯臟之事,豈是我蕭氏父子所屑為?”這是何等的痛快淋漓。當(dāng)慕容博進一步以言語相激,蕭峰毫不為所動,冷冷道:“蕭峰是英雄豪杰也罷,是凡夫俗子也罷,總不能中你圈套,成為你手中的殺人之刀?!薄澳憧稍娺^邊關(guān)之上,宋遼互相仇殺的慘狀?我為大遼盡忠,而不是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因而殺人取地,建功立業(yè)?!毙哪畎傩?,心懷蒼生,不將私仇與國家混為一談,蕭峰的氣度胸襟和英雄氣概,真是無與倫比,足以笑傲蒼穹。
石達開不僅指揮若定,更是太平天國最具詩意的人物。石達開離京出走后,在廣西慶遠駐軍期間,偶然和部署游白龍洞,留下了“白龍洞題詩”,這也是石達開留給后世的唯一可信是其本人原創(chuàng)的作品。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云:“挺身登峻嶺,舉目望遙空。毀佛崇天帝,移民復(fù)古風(fēng)。臨軍稱將勇,玩洞羨詩雄。 劍氣沖星斗,文光射日虹。”這氣魄,這胸襟,只有具有非凡視野抱負的人才能寫出。至今石刻仍在,翼王遺跡猶存。追昔撫今,實在讓人無限感慨。
石達開出走后率軍在江西征戰(zhàn)的時候,清軍李元度勸降,寫了洋洋灑灑4000余字的勸降書,而石達開的回復(fù)只有一個字“難”!詩人的浪漫與英雄的瀟灑合為一體,實在讓我輩悠然神往。
百年回聲
我初讀太平天國史,一度被誤導(dǎo),覺得石達開應(yīng)該顧全大局,不應(yīng)該“出走”,這觀念一直在我的意識里盤桓了好多年。直到我讀了《天龍八部》,讀到蕭峰的故事,把這兩個人的經(jīng)歷放在一起,才忽然有所領(lǐng)悟。沒有人說蕭峰被中原武林追殺后不應(yīng)該離開,因為那時他已無力統(tǒng)領(lǐng)丐幫。同樣,石達開哪怕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地留在天京,也沒有了軍政權(quán)力,甚至連人身安全都成了問題。英雄不懼死亡,但總要死得其所。所以蕭峰遠去,石達開出走,都是命運際遇給他們的唯一出路。可是,他們心中從未有一時一刻忘記過去的崢嶸歲月。多年后蕭峰看到丐幫受辱依舊挺身維護,石達開始終高舉太平天國的旗幟,他們的內(nèi)心始終對故國有著不能割舍的深情。讀懂了蕭峰,也就更深切地理解了石達開。
蕭峰是小說人物,他的磊落豪俠、英風(fēng)神采盡在《天龍八部》中,此后再無故事,只剩下我們這些讀者的仰慕尊崇了。喜歡金庸小說的讀者,沒有誰不承認,蕭峰是金庸小說中當(dāng)之無愧的第一大英雄!
可歷史人物石達開的人生軌跡卻并沒有因為他的離開而結(jié)束。悠悠百余年,他的人生一直被爭論,他的故事始終在流傳。
此后幾十年,石達開是由部將替死的說法一直存在。到了辛亥革命前夕,石達開更成了革命黨人追捧的對象。他的“遺詩”廣泛傳播,成為激勵反清義士的戰(zhàn)斗武器。歷史上抄襲別人的詩句文章很多,可寫的詩非要附在一個并不是詩人的石達開名下,還需后世史學(xué)家考證辨?zhèn)蔚?,還真不多。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石達開的非凡魅力。正所謂“稗史漫傳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鳴”。
下面這首流傳甚廣的七律雖然不一定是石達開所作,但我極為喜歡,這也是對石達開氣質(zhì)胸襟最準確的概括和最生動的寫照:
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仇讎不為恩。只覺蒼天方憒憒,欲憑赤手拯元元。
十年攬髻悲羸馬,萬眾梯山似病猿。我志未酬人猶苦,東南處處有啼痕。
“揚鞭慷慨”“不為恩仇”,這就是大英雄的境界,這就是大英雄的情懷。即使寂寞,即使悲情,可始終身負凌云壯志,心懷百姓蒼生,歷百折而不撓,雖萬死而無悔!石達開是這樣,蕭峰也是這樣,真正的大英雄就該當(dāng)如此吧?
合上曲折生動的小說,放下紛繁蕪雜的歷史,我忘記了所有細節(jié),唯見蕭峰與石達開聯(lián)袂走來,身形飄飄,風(fēng)華絕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