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開封,一顆中原大地的璀璨明珠,一座享譽古今中外的歷史名城。很多人慕名前來,探訪古城歷史足跡,尋找昔日皇城的繁華景象,更為了探尋那一抹蘊含著厚重歷史文化的傳統(tǒng)飲食和名吃所散發(fā)出來的馨香。
提起七朝古都的美食,灌湯包子無疑是不折不扣的汴梁名吃,而提起灌湯包子,那就要從黃家娓娓道來。
黃家創(chuàng)始故事
灌湯包子,是開封歷史悠久的名吃之一。它是由北宋時期享有盛名的“汴梁第一的玉樓山洞梅花包子”演變而來,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以小巧玲瓏、皮薄餡多、灌湯流油、鮮香利口而聞名于世。
民國初年,黃繼善在開封市山貨店街創(chuàng)建第一樓灌湯包子、吊鹵面館,成為開封一絕。1956年,第一樓灌湯包子館改制為公私合營。黃繼善先生去世后,他的侄子黃思忠盡得家傳,在西郊自家居住的門前用大席搭起大棚,掛起“黃家正宗灌湯小籠包子”的招牌。幾十年間,黃家第二、三代傳人在前人留下的手藝基礎(chǔ)上,對小籠包子的材料進行了多次改進與創(chuàng)新?,F(xiàn)在位于開封市大梁路的黃家老店不但寬敞明亮,而且裝修風(fēng)格古色古香。黃家灌湯包也以歷史悠久、品種花樣繁多而成為目前開封極具代表意義的面食精品。
黃家包子做法揭秘
餡的制作
黃家包子的餡主要有傳統(tǒng)的豬肉大蔥餡、三鮮餡、蟹黃餡等,其特點為灌湯溢芳,鮮香不膩。
灌湯包子的制作過程中,如何往包子里“灌湯”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為神秘、最能關(guān)系到包子能否成為“灌湯包子”的關(guān)鍵所在。
黃家包子中餡的制作非常嚴格,加入嚴格挑選的豬后腿肉和各種食材,運用祖?zhèn)鞯拿刂普{(diào)料配方,充分調(diào)勻之后加水進行攪拌,直至呈糊狀,制作湯包的餡心就完成了。
“摔制”的包子皮
在黃家包子的制作過程中,包子皮的制作很有趣味。直接放水和精選的高等級面粉把面和勻至“三光”——手光、盆光、面光,然后就是“摔”面,因為這樣摔出來的包子皮才會筋道和具有極強的柔韌性,口感柔軟。
包包子,上屜蒸
一切就緒,接下來就是包包子,上屜蒸了。包包子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xué)問的過程,要做到蒸熟的包子“掂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還真需要一段時間的學(xué)習(xí)。將包好的包子一個個碼好放在鋪有屜布的籠屜上,然后放入蒸鍋內(nèi),用沸水蒸制6分鐘左右就可端上桌一饗食客了?!?/p>
記者體驗:正宗的黃家包子,是每一個熱愛美食的食客最熱切追尋的對象,而黃家包子帶給食客的則是一次全新的味覺盛宴。
黃家包子館裝修典雅,親切如家。記者特意點了兩籠傳統(tǒng)口味的黃家包子,精工細作的黃家包子更像是一件件精美之至的藝術(shù)品,以開封這座歷史名城為依托,蘊含著豐厚的文化意韻,散發(fā)著誘人的光澤。
細嘗之下,清雅素潔、色澤光潤的黃家包子灌湯溢芳,鮮香不膩,味美可口。掂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且具有特殊的香氣,讓人食欲大增,佐以香醋食用,別有風(fēng)味。
黃家老店總經(jīng)理黃勇軍告訴記者,吃灌湯包子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一掃光,滿口香”。這種吃法就是要先用筷子輕輕夾住包子的頂部(這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放在蒸屜里像菊花的包子被提起后就像一個小巧的燈籠),先用嘴在包子的一側(cè)咬開一個小口,然后將包子內(nèi)的鮮湯倒入小勺中喝掉,最后就是享用包子的過程了(一口吃下則滿嘴溢香)??此坪唵蔚囊粋€包子,卻能讓人同時享受到吃面、吃肉、品湯的完美感覺。我想,這就是黃家包子的魅力所在了。
推薦指數(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