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各民族長期以來共同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廣袤、神奇、可愛的土地上,在締造我們偉大祖國的歷程中做出了卓越貢獻。勤勞、勇敢、善良、智慧的藏族人民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是有著輝煌燦爛、悠久文明歷史的古老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鑄造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文明和進步。而獨樹一幟的華熱藏族更是藏族中的驕傲,她是歷史的光榮、現(xiàn)實的寵兒。華熱藏族是安多藏族歷史的組成部分,是整個藏民族不可分割和缺少的重要分支。華熱一詞所體現(xiàn)的地區(qū)和種姓的地域概念,充滿了其人文地理及固有、多元文化的內(nèi)涵特征和精華,包含了三萬年前從舊石器到新石器人類歷史文化的演變過程。
華熱藏區(qū)由青海和甘肅兩個部分組成,泛指今青海省的湟水河以北的門源、大通、互助(北山地區(qū))、民和、樂都縣和甘肅省天??h以及武威地區(qū)的古浪、永登等縣的邊緣地帶的廣大藏區(qū),并稱之為“華熱蕃噶布”(圣潔之藏地)。華熱藏族的祖源屬于古代游牧民族羌人,現(xiàn)今華熱藏族的形成可追溯到公元七世紀左右,吐蕃王朝為戰(zhàn)場延伸和鞏固邊防,向東北方的青、甘、新一帶派兵擴張,在華熱藏區(qū)建成保國強兵及與唐朝抗衡的軍事基地并派兵駐守。將西部的一些部落遷移此地定居和游牧,實行屯兵制度,世居青海、甘肅、四川、新疆一帶的諸羌部落成為吐蕃的一部分。據(jù)傳華熱藏族就是當時一支吐蕃軍隊的后裔,從而稱之為“英雄的部落”??刂粕鲜龅貐^(qū)后,吐蕃王朝對該地區(qū)的庶民下了“噶瑪洛”的圣旨(即:沒有藏王贊普的命令不許遷回),因此華熱藏族自稱“噶瑪洛哇”(人)。在整個藏民族發(fā)展的歷史中,古老先民們在華熱這片熱土上,用勤勞的雙手和高度的智慧,在艱苦而漫長的生產(chǎn)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遠古文明,如馬家窯文化、馬廠文化、齊家文化等,是祖國西部文明開發(fā)最早的地區(qū)之一。
具有“英雄部落”之稱的安多華熱藏族,從遠古至今就以名人輩出、英勇頑強、文化發(fā)展、經(jīng)濟富裕而聞名全藏區(qū)。他們在經(jīng)營畜牧業(yè)兼作農(nóng)業(yè)的同時,承擔補充兵員和供給食物、馬匹等任務(wù),以此來支持龐大的軍事力量和行動。在時空輪回的風塵中,他們以無所畏懼的勇氣與不可預(yù)測的命運頂風抗爭,他們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信仰,以適者生存的哲理,在無可奈何的現(xiàn)實中逆流而進。
自古以來,華熱藏族兒女在狂風烈日、冰天雪地、高寒缺氧的艱苦環(huán)境中,用其獨特的智慧和性格,以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與自然環(huán)境斗的大無畏精神,刻畫出一幅幅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而燦爛的神妙畫卷。他們在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以獨特的個性保存自己,發(fā)展自己,壯大自己,并以自己古老的生存、生活方式,延續(xù)著生命,保持著傳統(tǒng)和自我直至今日。因此他們又是友好和平的使者,是藏民族文化的傳播者,是先進文明的締造者。雖然贊普的使命早已灰飛煙滅,但華熱藏族依舊生活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與兄弟民族共同開發(fā)著這塊熱土。他們用潔白的哈達連接了同其他民族的友誼,用瀟灑的舞步走出了雪山草原,用優(yōu)揚的牧歌謳歌了美好未來的生活,可謂是藏族之驕子,人類之驕子。
在華熱藏區(qū)的阿尼東索、阿尼崗噶、阿尼雪龍、阿尼萬贊、阿尼魯日、阿尼龍寶則、阿尼麥拉、阿尼東邁、阿尼梅托吉噶、阿尼南格夏朵、阿尼恰萊然果、阿尼達孜確宗、阿尼桑頓等雪山組成了十三座雪峰,藏語稱之謂“華熱托寶久松”(華熱地區(qū)十三高峰),也稱“居浪托寶久松”(浩門河流域十三高峰)。她們就像十三尊守護神,高高聳立在祁連山脈,以雄偉壯麗、神秘莫測、威嚴可敬的英姿保護著一方凈土,守望著一方子民。
華熱藏區(qū)是祖國的一塊寶地,有遼闊的草原、森林和豐富的水資源,有取之不盡的金、銀、銅、鐵、石棉礦、煤炭、鉛鋅等礦藏,有野牛、野馬、雪豹、馬熊、石羊、大頭羊、天鵝、梅花鹿、獐子、雪雞、麝、馬雞等各種珍禽異獸和冬蟲夏草、雪蓮花、黨參、當歸、大黃、柴胡、人參果等名貴藥材。
駿馬之鄉(xiāng)與華熱賽馬會
華熱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歷代王朝主要的軍馬喂養(yǎng)和來源之地。古有“華熱大馬,橫行天下”之說,華熱馬踏飛燕的歷史傳說更具盛名,堪與蒙古馬、河曲馬媲美。歷史上藏族人民多畜牧、善騎射,因此賽馬非常興盛,年代久遠,賽馬又是為戰(zhàn)爭作準備的一種習(xí)武活動。據(jù)史書記載,賽馬在藏區(qū)特別興盛,是盛大慶典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并延續(xù)至今。
賽馬會是藏族人民酷愛的一項活動,賽馬的傳統(tǒng)在整個藏區(qū)具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在整個五省藏區(qū)流傳盛廣,如西藏江孜的達馬節(jié)、康定的跑馬山會和當雄、玉樹的賽馬會,以及門源、天祝等地的華熱賽馬會。對于華熱賽馬,民間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在很久以前,華熱部落有英勇善戰(zhàn)的十三兄弟,尤其是最小的弟弟,更是智勇雙全,聰慧過人。有一次在故土保衛(wèi)戰(zhàn)中,他率領(lǐng)華熱一百零八個部落的百姓英勇出擊,浴血奮戰(zhàn),馳騁疆場,最終大獲全勝。后來,為懷念勇士們,每年都會如期舉行賽馬大典,歌功頌德。并對獲取前十三名者給予獎勵,尤其對第十三名特獻一條哈達表示對十三弟的崇敬之心。另一個傳說是華熱有十三位著名的戰(zhàn)神,他們跟隨格薩爾王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英勇奮戰(zhàn),降服了盤踞此地的魔王和霍爾部并救出珠姆王妃,后來戰(zhàn)神常住此地,造富黎民。故此,每年舉行賽馬會,獎勵前十三名,以此表示對十三位戰(zhàn)神的功德永世不忘之情。
華熱賽馬會與其他藏區(qū)的賽馬會大致相同,在比賽當天要舉行煨桑、祭拉則、吹法螺、念誦祈禱經(jīng)文、轉(zhuǎn)佛塔等活動。華熱賽馬會參賽的駿馬不僅是藏區(qū)著名的“浩門馬”,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賽馬會別具一格的儀式,這就是《賽馬祝詞》的朗誦。在蜂擁而至的人山人海當中,有一位身材高大、英俊灑脫、口齒伶俐、聲音高亢而洪亮,頭戴銀白色狐帽,身穿綢緞藏服的通古博今的民間學(xué)者,向各位尊者三叩首后,由二位執(zhí)事左右攙扶,二位僧人開道引領(lǐng)到廣場中央后,向其敬酒敬茶。之后此人開始朗誦《賽馬祝詞》,他以舉辦地為中心,以點帶面,穿針引線,口若懸河地由古至今地開始敘述賽馬會的歷史根源,并表達美好的祝愿?!顿愸R祝詞》內(nèi)容可謂是一部以藏族歷史事件為背景,藏族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民俗習(xí)慣、宗教傳承、天地人間、人物故事、軍事政教之濃縮版的歷史。
華熱賽馬會,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初舉行,一般三至七天。每年賽馬會期間,也是祭神山的日子,參加賽馬的人和虔誠的信徒用柏樹枝煨起桑,煙霧彌漫天際,吹起吉祥的海螺,群眾磕頭拜神。然后一僧侶高聲誦經(jīng)祈禱,鼓鈸齊奏,一邊拋撤青稞、圣水。涌集于祭壇前的騎手和駿馬接受佛祖洗禮,以求吉祥。爾后,騎手們牽著自己參賽的馬虔誠地繞祭壇三周后,便翻身上馬直奔起點。賽馬的最終方向是神山,以此表示賽馬盛會是為神山舉行的,山神也在賽馬的行列之中。
華熱地方的跑馬出名,而且走馬也是全藏區(qū)獨一無二的。一般參加的馬匹較多,數(shù)百匹馬都要通過預(yù)賽、半復(fù)賽、復(fù)賽、半決賽,最后進入決賽。通過騎手的騎術(shù)、信心、策略,賽出走馬的走姿、速度、穩(wěn)健、耐力等,隨著騎手的身體和馬匹晃動的節(jié)奏擺動著側(cè)步前沖,行家們由此評出速度快、步子穩(wěn)、耐力強、姿勢美的走馬。賽馬時,一般選用騎術(shù)高、年齡較小、身體輕盈的人作騎手,馬不備鞍,以此減輕馬的負載。當鳴槍或吹海螺的信號發(fā)出后,騎手操縱著賽馬向離弦的箭直奔終點,并要隨時調(diào)整馬的速度,松緊適當,人馬配合默契,才能達到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之目的。賽馬一般分為走馬和跑馬兩種比賽,走馬是以對側(cè)步快速走動,行走如飛,要求在一二百米的距離中步伐不亂,快而穩(wěn)健,穩(wěn)中求快,決出雌雄。跑馬以交叉步高速度奔馳,以快取勝,比賽距離約五至八公里。
參賽前主人要將馬精心打扮一番,在馬的頭部、胸部、勁部、尾部系五彩繽紛的綾綢。一來表示吉祥,二來顯示馬的英姿。相傳華熱的戰(zhàn)神是騎白馬的將軍,認為白馬為吉,黑馬為兇。黑白兩馬并行,黑馬必須讓白馬先行,這與華熱藏族千百年來崇尚白色的民俗有關(guān)。經(jīng)過激勵的角逐,賽馬比賽取前十三名,分別象征華熱地區(qū)十三座雪峰,獲得名次的選手將得到無比的榮譽,組織者為獲勝選手披紅戴花、敬獻哈達以示祝賀。獲勝的坐騎還將得到特別的優(yōu)待,如向馬頭獻哈達以示贊美其速度,在馬鬃上編制“長壽金剛結(jié)”以示永生,在馬的額頭前點酥油以示活力永存,向坐騎投撒鮮花以示吉祥納福。賽馬結(jié)束后,邀請活佛、當?shù)氐赂咄氐拈L者或貴賓,給獲勝者頒獎,給馬掛紅,敬獻哈達,給騎手敬酒等儀式。最后在人們“拉加洛”的祈禱和歡呼聲中結(jié)束。在賽馬會期間,到處是歡樂的草原、歌舞的海洋,同時還要進行物資交流、藏戲表演等文體活動。
雪域之魂——華熱白牦牛
華熱是白牦牛繁育的故鄉(xiāng),華熱地區(qū)的白牦牛遠近聞名,歷史上曾有“華熱畜牧甲天下”的美譽。在一個以畜牧為主的地區(qū),這樣整群連片地牧放純而又純的白牦牛,不要說整個藏區(qū),就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是稀有的地方牛種?!稕鲋莞緜淇肌分杏小鞍着J逞┥椒什?,飲雪山清水”之表述,整個雪域的藏族人都把此地稱之為“華熱鬧噶吉薩恰”(即白牦牛的故鄉(xiāng))。
相傳華熱部落原游牧于西藏崗底斯山地區(qū),而崗底斯神山是一頭白牦牛的化身,象征圣潔、吉祥。因該部落英勇善戰(zhàn),性格剛毅,不服管教,故將整個部落整體遷往新疆的若羌、甘肅河西走廊、青海的湟水、大通河流域一帶戍邊屯牧。為了表達他們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和對雪域之神的一片崇敬之心,千百年來牧放白牦牛的習(xí)俗延續(xù)至今。華熱地區(qū)的白牦牛系生活在高海拔地區(qū)的大型食草動物,具有體形高大、體態(tài)健壯、肌肉發(fā)達、毛長耐寒、善爬坡、力氣大、可馱載重物等特性。喜食高山青草,一般壽命為20—25歲。對牧人而言,一頭牦牛的一生,所做的貢獻是極大的。華熱藏族對白牦牛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牧人對所牧的每一頭牦牛,取了好聽的乳名,從出生一直叫到生命終結(jié)。還有將白牦牛奉為神牛的習(xí)俗,一般家人如生了病或有宗教祭禮的需要,把貢獻較大的?;蛐∨俜顬樯衽?,并在耳朵上剪開豁口,綴上五彩穗為號放生,終生不得使用、轉(zhuǎn)賣或宰殺,任其自生自滅。白牦牛神話傳說在華熱乃至整個藏區(qū)的廣泛流傳,一定程度上張顯了白牦牛圖騰崇拜的地位。
白牦牛肉和奶制品是華熱藏族的主食之一,肉可煮熟或風干食用,有御寒、增強體質(zhì)之效。用牛骨熬成的湯乃是最佳的營養(yǎng)補助品、具有壯骨之功。鮮奶加工制成的奶制品,如酸奶、曲拉、酥油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白牦牛毛可編織成藏族生存所需的各種生活用品。白牦牛又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西去西藏、印度、尼泊爾,北上新疆,東進蒙古,南下內(nèi)地,負載馱運主要靠牦牛來承擔。人們常把牦牛比做“高原之舟”。它們用強健的脊背將整個華熱藏族的歷史馱到了今天,而又用穩(wěn)健的腳步踩出了一條條通古貫今的大道,牛背搖籃孕育出一代代華熱兒女。
華熱白牦牛身上不但寫滿了許多博大精深的故事,而且還孕育出了一種獨樹一幟、得天獨厚的華熱白牦牛文化。它以強勁的脊梁載著整個華熱藏族的昨天,緩緩出現(xiàn)在新世紀的地平線上時,它又是偉大的。華熱藏族選擇了白牦牛這個雪山精靈而富強和輝煌,白牦牛選擇了華熱這片風水寶地而生存和發(fā)展。華熱白牦牛和華熱藏族婦女(華熱藏族婦女裝飾品均在身前佩戴,相傳由古代藏族軍人的軍裝演變而來,是因為連年戰(zhàn)爭所迫。一來可以裝飾自己,二來可以作為防身護具),以及保留至今還在使用的古藏語(千百年來,在遠離藏區(qū)腹地的多民族雜居區(qū),能夠?qū)⒆约鹤孀诘恼Z言保留得如此完整、標準,而且現(xiàn)今還在運用和傳播,實乃不易,惟獨華熱藏人也),是華熱藏族最為明顯的三大特征或和標志。
華熱藏族和其他地區(qū)的藏族一樣喜愛白色。生活在茫茫雪域高原,牧白色的牦牛和綿羊,食白色的奶制品,喜愛白色的瓷器和銀器,戴白色的氈帽,著白色的氆氌,穿白色的氈鞋,迎客敬白色的哈達,送行時祝一句“蘭噶布”(一路圣潔、平安、吉祥)。逢年過節(jié)在帳篷頂上放白色的冰塊,企盼天降瑞雪,在院墻角上放一塊白色的鵝卵石,以示鎮(zhèn)山壓邪,也喜愛在風干的牛頭上寫上“六字真言”的嘛呢經(jīng)文,放在泉源或門頂上祈求吉祥。在華熱兒女的心目中,惟有白色能夠帶來福祿,惟有白色能夠帶來靈氣,惟有白色能夠凈化心靈,惟有白色能夠指引方向。
在華熱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交相輝映的歷史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游牧文化、農(nóng)耕文化、民間文化以及現(xiàn)代文化,已成為表現(xiàn)和推動華熱藏族歷史進程的巨大原動力。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重要載體,華熱文化全面地反映了華熱藏族多彩的生活,深刻地反映了華熱藏族的道德風范,真實地反映了華熱藏族的情感世界,客觀地體現(xiàn)了華熱藏族社會歷史、文化演變和發(fā)展歷程,以及華熱藏族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建設(shè)家園、強國富民的智慧和精神。挖掘、繼承、整理、推廣、發(fā)展源遠流長的華熱文化,是豐富、弘揚藏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以歌謠、戲劇、童話、民歌、神話故事、婚宴祝詞、賽馬贊辭、警世恒言、愛情敘事詩和格薩爾傳說等為主的民間文學(xué),以歌舞(白牦牛舞)、繪畫、刺繡、雕塑、建筑等為主的民間藝術(shù),以賽馬、射箭、摔跤、比武等為主的民間體育競技,以佛家僧侶、俗家男女服飾等為主的民間服飾,以奶制品、糌粑、蕨麻、手抓肉、灌血腸、酥油奶茶、青稞美酒等為主的民間飲食,構(gòu)成了內(nèi)容豐富、多姿多彩的華熱文化。作為華熱藏族的一員,有義務(wù)有責任向世人介紹和宣傳華熱,通過每一位華熱兒女,以博大的胸懷和好客的傳統(tǒng),邀請?zhí)煜沦e客聚集華熱,使他們了解華熱、向往華熱、援助華熱,熱愛華熱、讓華熱早日追趕上西部大開發(fā)的建設(shè)步伐。并積極參與著和期待著,華熱文化唱響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時代主旋律,唱響與時俱進,和諧社會、民族團結(jié),輝煌燦爛的凱歌。
我們堅信雪域華熱的明天會更加輝煌燦爛,我們堅信雪域華熱永遠是祖國大地上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華熱藏區(qū)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是雪域高原的福地,是華熱兒女成長的搖籃。在回憶和贊美故鄉(xiāng)的時候,總是思緒萬千、感慨不盡。簡言之,如果一個人沒有愛自己家鄉(xiāng)、愛自己民族之心境,也就沒有熱愛中華民族、熱愛中華大地之胸懷。最后,我以一曲《獻給雪域華熱的頌歌》作為此文的結(jié)尾,與我共同享受故土帶給你的歡樂:
在那富饒秀麗的華熱,
十三座雪峰聳立奇峻;
這是華熱哇安寧的守護神,
祝您永遠如意吉祥!
在那富饒秀麗的華熱,
奔流不息的浩門河水;
這是沐浴華熱哇的圣水甘露,
祝您永遠如意吉祥!
在那富饒秀麗的華熱,
良駒駿馬馳騁千里;
這是華熱哇瀟灑漫步的坐騎,
祝您永遠如意吉祥!
在那富饒秀麗的華熱,
白色牦牛布滿草原;
這是養(yǎng)育華熱哇不盡的寶藏,
祝您永遠如意吉祥!
2010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