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認為圖書館人員的素養(yǎng)是決定圖書館效能發(fā)揮的重要因素,傳承傳統(tǒng)文化對提高圖書館人員素質修養(yǎng)有重要的作用。圖書館人素質修養(yǎng)應重和諧,知羞恥,講誠信,要正義,注內省和強憂患等。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圖書館;人員素質;修養(y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指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是中華民族世代所繼承發(fā)展、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傳統(tǒng)優(yōu)良的文化。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伴隨著改革開放,科技進步和社會的轉型,為文化的繁榮和進步提供了極佳的契機,但也伴隨西方等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在價值取向重新定位與多元化選擇的動蕩中,產生價值取向失衡,出現(xiàn)狹隘的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涌流。在當前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時,對圖書館所發(fā)揮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書館人員的素養(yǎng)是決定圖書館效能發(fā)揮的重要因素,肩負著圖書館運作的重任,他們從事的不僅是一種職業(yè),還肩負著一種責任,是聯(lián)系圖書館與社會、與讀者的紐帶,在他們身上直接體現(xiàn)著政府公共文化服務,實現(xiàn)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理念和價值取向。他們的思想境界如何,精神狀態(tài)如何,職業(yè)道德如何,既關系到圖書館的形象,也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務的形象。因此,時代呼喚著圖書館人在吸收世界先進圖書館發(fā)展理念的同時,應更注重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努力塑造自我的民族性格、弘揚民族精神,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讓我們擁有的勇于革新、剛毅進取、自強不息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植于圖書館文化建設之中,溶入到圖書館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員的素質修養(yǎng),自覺的為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一、重和諧
和諧文化強調的是不同事物的和衷共濟?!昂汀笔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應是我們在工作中處理各種關系時的基本要求。孔子的學生有若說:“禮之用,和為貴”。認為,禮的推行和應用要以和諧為貴。但是,凡事都要講和諧,或者為和諧而和諧,不受禮文的約束也是行不通的。這是說,既要遵守禮所規(guī)定的差別,相互之間又不要出現(xiàn)不和,在一定意義上肯定了等級和差別的合理性。孔子還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用“和”與“同”相對立,否定了單一排他所造成的發(fā)展機能萎縮,并把它看作區(qū)分君子與小人的重要標準,人們處理事務應遵守的基本原則。在工作中,所謂和而不同,就是對上不盲目附和,能提出自己有主見的意見,使決策更完善;對下能容納和聽取不同意見,與持不同意見的人和睦相處,相互切磋。所謂同而不和,則是對上迎合附和,不表示真實意見;對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見只能贊成,不能反對,排斥不同意見和有不同意見的人。顯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導致真正的和諧,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確的致和之道。孔子“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的“中庸之道”,主張做事不走極端,著力維護集體利益,求大同而存小異。這些思想的特色都注重從人性本身出發(fā)調解人際關系,側重人際關系的和諧,求同存異,在特殊性中去追求對一般規(guī)律的共識,從而在共識的指導下,求得共同的行動。理解和應用傳統(tǒng)文化中“和”的思想,對于處理圖書館與社會之間,館與讀者之間,館與館之間,館員與館員之間、館員與圖書館之間的和諧關系,以及為了實現(xiàn)整個圖書館共同愿望而進行團結協(xié)作,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二、知羞恥
知羞恥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倫理傳統(tǒng),是一種認識活動,但知羞恥并不是人們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yǎng)而形成,這就涉及到恥感教育,也就是要通過道德教化的力量,使人們知榮明恥、行榮止恥、揚榮抑恥。我們的先人非常重視對子弟、對大眾進行廉恥教育。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這種道德感體現(xiàn)著人性的尊嚴,是社會正義的心理基礎。禽獸沒有羞恥感,完全依賴本能生活,把這種道德感看成是人與禽獸相區(qū)別的標志之一。“知羞恥”對于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圖書館作為知識的殿堂,但仍然存在恥感意識淡薄,缺乏羞恥感的現(xiàn)象。對讀者冷若冰霜、惡語傷人、在閱覽室中大聲聊天取樂、工作不負責任、在同事間散布是非、不惜侵害他人、集體、社會的利益來追逐自我的利益,造成良知的缺損。這些盡管是少數(shù),但影響到圖書館的整體形象,成為圖書館不團結和穩(wěn)定的因素。凡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確的榮辱觀;凡為惡之念,皆起自人羞恥感的喪失。在圖書館員中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羞恥觀,把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把羞恥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體現(xiàn)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領圖書館員樹立羞恥感意識,并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羞恥心不可無,恥辱之事不可為”。
三、講誠信
孔子相當重視“信”。從孔子與子貢在的一段如何治理政事的對話中我們可看到:“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迂曉?‘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痹谶@段對話里,孔子認為,對國家和社會來說,“信”比“食”和“兵”更為重要。孔子認為,對一般社會成員來說,人若無信用,一如車無軸輪而不可運行;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信”是治理國家的必要手段,“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信則民任焉”。講就誠信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原則,對它的恪守能帶來維護社會穩(wěn)定以及社會成員和諧交往的實際效用?,F(xiàn)代社會是一個誠信社會,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構,工作人員就更應該講求誠信。2008年10月,中國圖書館學會正式發(fā)布了《圖書館服務宣言》,是我國首次向社會宣示現(xiàn)代圖書館基本理念和服務原則的公告,也是我國圖書館行業(yè)首次對服務行為提出職業(yè)道德自律要求的公約,它標志著中國圖書館界步入了行業(yè)自覺的新時代。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落實《圖書館服務宣言》,履行公共圖書館對全社會普遍開放、尊重公民智識自由與讀者權利、對所有人平等服務、對利用圖書館有困難的人群實施人文關懷、消除數(shù)字鴻溝或信息鴻溝的承諾,使圖書館的社會作用得到不斷發(fā)揮。
四、要正義
“義”在中國古代中是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是一個人處事、做人的標準。《論語·衛(wèi)靈公》中有“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墩撜Z·里仁》中有“富與貴,是人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傳統(tǒng)文化中,“義”是高于生命的道德意志,強調寧可犧牲生命,也不可喪失這種道德意志,同樣,“義”也不可為富貴、貧賤左右。在傳統(tǒng)文化中并不反對人們追求富貴、擺脫貧賤,只是為得到富貴和擺脫貧賤,做有損于“義”的事,那就不可取了。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義”應該體現(xiàn)在使命感和責任感上,充分認識圖書館的職業(yè)性質,主觀上要有對圖書館職業(yè)的社會使命的認同,從而形成對圖書館這份職業(yè)的尊重與敬意。不為利益所影響,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并作為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甘愿默默無聞,不計名利,不辭辛勞,任勞任怨,用自己的汗水為圖書館事業(yè)奉獻。職業(yè)責任上,個體圖書館員應認真做好的份內工作,對沒有完成份內工作應感受心中的內疚,并接受社會、讀者和圖書館的譴責。
五、注內省
內省,即內心反省。在內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無過失。就是解剖自己、評價自己、分析自己、調控自己,是人們生理機制的自然反映和社會心理的自覺反映的結合??鬃訉W子曾參曾經(jīng)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參每日三省是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的思想與言行:反省對自己所承擔的工作是否忠于職守;反省自己與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諾言;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鬃诱f“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以賢人、君子為榜樣,學習他們的長處,見人有不良的品德表現(xiàn),要對照檢查自己,引以為戒,改正類似的缺點與錯誤,督促自己不斷向上奮進。圖書館員也應該經(jīng)常“反躬自問”,不斷的反省自己,不斷的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促進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便自己也不斷的提高。
六、強憂患
傳統(tǒng)文化中所倡導的那種“先天下之憂”的精神,就是不計個人榮辱得失,而是對于國家、社會和民族積極濟世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孔子講“君子憂道不憂貧”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中憂國憂民的“先天下憂”的高尚精神,成為人們投身社會、改造社會的前進的動力。作為現(xiàn)代圖書館員也要時刻懷有這種“先天下之憂”的情懷與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弘揚中國圖書館員職業(yè)精神,切實承擔實現(xiàn)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縮小社會信息鴻溝的使命,以“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為原則,履行對全社會普遍服務、維護讀者權利、平等服務和對弱勢人群提供特殊服務的職責,為提高中華民族素養(yǎng),推動國家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做出圖書館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姚懷喜.傳統(tǒng)文化在公民意識塑造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11).
[2]李佩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和合精神及現(xiàn)實價值[J].湖湘論壇,2009(3).
[3]成云雷.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性思考[J].江??v橫,0089(4).
[4]湯亞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契合[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6(2).
[5]趙谞炯,武吉虹.圖書館人才建設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J].晉圖學刊,2008(2).
作者簡介:裴小郁(1962—),女,館員,本科,廣西圖書館采編中心。